首页> 年度报告>略阳县> 略阳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略阳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16:32
单位名称 略阳县医疗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医疗保险工作提供经办服务。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女工生育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长期护理保险、医疗救助、异地就医等政策落实、业务经办、内审管理。县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医保服务协议签订及日常管理。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兴州街道人力资源大厦
法定代表人 肖建忠
开办资金 4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略阳县医疗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9.79万元 39.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城乡居民医保工作情况。2024年,城乡居民参保13.3万人,其中全额资助五保供养对象1934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5人参保;按照个人筹资标准的50%(190元)资助低保和“三类人群”10415人参保。当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个人筹缴380元,各级财政配套640元的标准筹集基金13587.32万元。城乡居民住院报销27614人次,医疗总费用19486万元,基本医保报销9636万元,大病保险报销968万元,医疗救助累计救助806万元。门诊统筹报销160402人次577万元;门诊慢特病报销36693人次1437万元;门诊“两病”报销13493人次79万元。(二)职工(生育)医保工作情况。配合税务部门稳步推进基本医保费“统模式”改革,持续优化参保缴费流程,加强舆情监测,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广覆盖的管控机制,城镇职工“统模式”改革如期平稳落地。城镇职工参保2.5万人。2024年城镇职工医保住院报销7515人次4969万元,其中基本医疗保险4256万元,大额医疗保险713万元。门诊报销33.19万人次1605万元,其中普通门诊报销697万元,门诊慢特病报销714万元,药店购药169万元,特殊药品购药25万元。医保个人账户支付2489万元。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待遇414.42万元。(三)长期护理保险工作情况。配合市医保中心对服务机构履行协议情况进行了考评考核,对存在问题的机构提出了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加大对定点护理机构及居家自主护理人员的不定期回访抽查,检查机构上门服务的护理质量及待遇享受人员的生存状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培训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让参保群众充分了解长期护理保险的作用和意义,让失能人员及家庭充分进一步熟知政策。全县累计申报长护险175人,对符合条件的159人进行上门评估,目前累计待遇享受141人。(四)协议签订与日常管理情况。一是坚持与214家定点医药机构签订全省统一的医保协议,其中医疗机构29家、药店34家、村卫生室151家,实现县域内两定医药机构协议签订“全覆盖”。二是强化协议执行力。定期组织县域内定点医药机构开展自查,以问题为导向,通过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两定机构在医保政策贯彻落实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组织定点医药机构自查自纠退回60.01万元,其中医疗机构55.51万元,药店4.5万元。三是突出数字赋能,靶向监管提质效。将全县定点医药机构纳入医保智能审核系统范围,实现对全县医药机构100%智能审核。采用“智能系统筛查+人工审核”相结合的审核模式,通过系统审核、人工初审、申诉反馈、人工复审等流程,全面、全程和实时监控定点医药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同时,严把审核关,严格按照《服务协议》管理规定对违规情况进行处罚,对违反协议约定情况严格追究违约责任,保障参保群众利益,降低运行风险。责令限期整改54家、警示约谈54家、通报53家、暂停拨付9家、中止协议10家、解除医保协议14家。处理违约定点医药机构66家,其中医疗机构32家、药店34家,追回违规本金33.47万元,处罚违约金3.13万元,合计36.60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医保参保征缴任务预期达标。紧紧围绕“强宣传、优服务、提质量”的总体思路,按照参保全民化、部门协同化、信息精准化、缴费便捷化、督导常态化的“五化”工作总基调,精准施策,多项发力,扎实推进全民参保工作。一是建立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镇(街)落实、联镇包抓”的筹资机制,采取超常措施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动员工作,持续巩固扩大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2024年度,城乡居民参保13.3万人,实现了特殊困难群体100%参保,一般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7%以上的工作目标。二是配合税务部门稳步推进基本医保费“统模式”改革,持续优化参保缴费流程,加强舆情监测,坚持“线下+线上”相结合广覆盖的管控机制,城镇职工“统模式”改革如期平稳落地。(二)医保待遇保障水平稳步提升。市级统筹以来,我县积极跟进省、市医保政策动态,上线全省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落实全市统一的医保待遇。一是基本医保受益面及受益强度稳步提升。城乡居民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70%。城镇职工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达到80%。二是医疗救助托底保障效能发挥充分,医疗保障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三是大病保险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70元提升到每人每年95元,大病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三)医保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便民惠民。聚焦参保职工群众异地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深入推进医保领域“放管服”改革,通过优化异地就医备案流程、推进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让参保人员切实享受到医保改革红利。一是取消省内异地就医结算备案并执行参保地报销待遇,用数据跑路代替群众跑腿,有效解决异地就医报销难、跑腿多等问题。二是简化备案流程,实现参保人员在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微信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等线上平台办理备案免审核,为参保人员提供即时办理、即时生效的异地就医备案服务。三是扩大定点医药机构覆盖面,截至目前,开通异地就医医疗机构29家,定点药店34家。四是针对智能手机运用不熟练、操作困难的特殊群体,由医保业务经办人员通过医保信息平台备案,满足参保群众的多样化需求,为参保群众架起一座便捷的异地就医“桥梁”。(四)医保经办服务高效便捷贴心。坚持以参保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搭建服务平台,优化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一是推行“综合柜员制”,实现参保群众进一扇门,跑一次路,服务一站式。大力推行一次告知、首问负责、限时办结,不断提升医疗保障经办服务能力水平。二是深化服务事项下沉,及时更新下放的政务服务事项,镇(街)下放18项医保服务事项,村(社区)下放13项医保服务事项,同时,加强在三级“联审联办”工作群中的交流指导,及时了解经办过程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协助解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三是应用“互联网+”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办”。依托国家医保服务平台、陕西医保服务平台、略阳智慧医保小程序、微信(城市服务-医疗)、支付宝(市民中心-医保)等线上渠道,推行“互联网+”,促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实现群众医保信息“指尖”掌握。四是帮代办提升医保服务温度。坚持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依托县镇村三级医保服务体系,常态化开展帮办代办服务,为不熟悉线上办理的办事群体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帮办代办服务,打造“帮代办”有“速度”更有“温度”的医保服务环境,打通服务参保群众的最后一米。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1.城乡居民个人筹资标准连年上涨,家庭人口较多的农户参保缴费压力较大,降低了群众自觉自愿参保的积极性,对参保扩面工作带来巨大影响。2.自职工“统模式”征缴以来,略阳钢铁厂、陕西略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略阳县恒康实业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无法按期缴纳职工医疗保险费,造成参保人员医保待遇无法正常享受,风险隐患突出。3.医保系统功能未不完善,无法处理经办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同时,县级经办管理机构无参保地医保报销数据导出、统计等权限,影响整体工作进程。(二)改进措施:1.聚焦群众需求,健全完善宣传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阵地化、规模化宣教活动,提高群众对医保政策的认知度和满意度。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医疗保障服务,加强精细化管理,探索更多便民、利民的服务模式,继续提升医保服务温度。2.加强与欠缴单位联系,会同税务部门督促欠缴单位及时筹措资金,补缴医保费。同时,积极向政府及相关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及时化解该单位未按时缴费带来的舆情风险,防范矛盾持续升级。3.加强与市级医保部门的沟通,根据工作运行实际,健全完善医保系统功能,有效提高工作进程。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做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在持续巩固年度参保任务的基础上力争扩面增效,做好重点人群参保动员工作,配合税务部门做好社会保险费征收模式改革,推动实现应参尽参、应保尽保。(二)全面落实医保待遇,稳步提升保障能力。根据市级统筹要求,严格落实“一站式服务、一窗口办理、一单式结算”即时报销服务。同时,加强对镇村医保经办人员的培训指导及下放医保事项监管,巩固提升县镇村三级“联审联办”服务效能,大力推行“帮代办”,实现县镇村一体化。(三)持续做好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工作,夯实医保工作基础。一是多措并举、多点发力,增强宣传力度、深度,全方位、广角度普及医保政策。二是聚焦群众需求,集全员之智,精准施策,对症下药,瞄准问题,靶向发力,提升宣传时效。三是紧紧围绕参保群众诉求,健全完善宣传长效机制,开展常态化、阵地化、规模化宣教活动,提升医保影响力。(四)强化医保服务协议监管应用,筑牢基金安全防线。一是强化智能监管系统应用,借助医保智能监管信息平台,用好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化等手段,推动靶向监管。二是强化协议执行力,引导医疗机构强化内控自律,健全完善自我约束长效机制,减少医保基金跑冒滴漏。三是充分发挥协议的强大管理约束功能,严格落实服务协议的违约责任,进一步规范两定机构服务行为。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