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洋县科技馆全面落实《现代科技馆体系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要求,充分整合资源,深化开展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加大科学普及宣传力度,提高科普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科技馆的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营造良好的社会科普气氛,为公众提供更优质的科学体验,助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洋县科技馆不断提升开放运行水平,建立健全各类机制,建立了开放运行机制、馆校合作机制、资源共享机制等,坚守每周开馆时间,确保全员在岗,全员参与。充分进行科学资源配置,做好服务保障,提前做好项目实施方案、安全保障方案及应急预案,统筹参观人数、活动参与人数,根据实际接待能力,分批次、分阶段开展,确保服务质量和效果。坚持把保障公众参观体验感受放在重要位置,不断创新科普服务形式、深耕内容,制定研学计划,充分发挥科技馆的阵地优势和科普服务功能,更好的满足新形势下科普文化的多样化、个性化、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深化开展全民科学素养提升工作,紧扣时代脉搏,紧贴场馆特色,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重点时段组织举办开展各类形式多样的科普展教活动,公益性科普宣传。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其他媒体平台,先后在陕西科技报、汉中科普、洋县发布、洋县融媒体等平台发放免费开放以及活动信息及科普教育活动安排,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贡献力量。为拓宽同学们的科学视野,培养学生勤动手,善动脑、爱科学、乐创造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洋县科技馆开展了“科普大篷车”进校园活动。科技馆开放期间,全体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值班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操作设备,并针对不同的参观群体,采取适合他们的讲解方式,尽量保证每名参观民众满意;值班人员不间断巡查,及时纠正观众的不正确、不文明行为,积极解决参观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排除设备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小故障、小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坚持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充分发挥科普主阵地作用,服务社会公众,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全年累计开放255天,总计接待人数7.8362万人次。开展了多种主题的科普活动,将更多优质的科普资源送到群众身边,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人们开拓视野,感受科技文化、体育运动、美育实践魅力,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供了别样的科技实践和实验的课堂,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科学素养。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进馆的参观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观、学习、体验的场所。有效提升了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赢得大众喜爱。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科普宣传形式单一,在开展科普活动时,存在相关科普活动针对性不强、深度不够、吸引力不足的现象。(二)偏远地区开展科普活动少,教育和科研功能发挥不足,限制了科技馆在提升全体公民科学素养方面的贡献。2、改进措施(一)加强内容建设:加强科普内容的更新迭代,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引入更多前沿科技知识和跨学科内容,丰富科普教育的层次和深度。(二)提升业务水平:增强服务意识,拓宽科普渠道,针对偏远地区合理安排科普活动,激发科技馆的创新活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进一步完善洋县科技馆科普教育阵地建设工作,为我县及周边市县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集影视、科技、文化、娱乐、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普场所。使在校学生、少年儿童、科研单位等受众可通过参观学习感受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航天科技事业的辉煌成就,从而进一步了解航天科技知识和国防科技知识。(二)进一步提升科普教育质量,实施更多面向公众的科普教育项目,继续贯彻落实《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满足新形势下我县青少年科学文化积累需求,进一步延伸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的深入发展合作,提高青少年的科学文化素质。(三)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建立各类人才资源库从而加强科技工作者的人才队伍建设。邀请名校名师走进科技馆,招募具有科学教育背景的志愿者,加强互动交流,与科技馆的科普工作人员一同研究教学内容或教学形式,在科普工作的实际开展中给予智力支持,从而提高科普工作的水平。(四)进一步拓宽科普宣传渠道,优化展览和服务,满足多元化的科学教育需求,让广大市民更好地了解科普知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科普为民的服务理念,坚持狠抓管理,努力探索方法不断创新思路,通过开办讲座、竞赛等多种等方式,更好的普及科学知识、开展科技交流、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五)继续加强馆校合作,让科技走进校园,推动学校科技教育,培育学生实践精神和科技创新能力,开展校园科技节活动。以科学教育、科学普及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坚守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初心,更广泛的弘扬科学精神,传播优良学风,为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升做出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