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渭南市> 渭南市邮政业安全中心

渭南市邮政业安全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16:25
单位名称 渭南市邮政业安全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邮政业安全提供服务。开展邮政快递业安全监管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投诉举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配合做好邮政业安全监管服务保障及重大突发事件监督检查工作。
住所 渭南市临渭区东风街中段市交通运输局机关大楼
法定代表人 党起战
开办资金 15.8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渭南市交通运输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0万元 14.3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局党组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市邮政业安全中心从单位组建、制度建设、机制运行、业务承接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主要做了以下五方面工作,取得两方面亮点。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一是单位组建迅速。1月,市委编委批复设立渭南邮政业安全中心,随即完成人员划转、设岗聘岗等工作,10月各县市区机构相继成立,基本实现对上有响应、对下有抓手。二是各项制度健全。先后制定了《支部委员会议制度》《中心事务会议制度》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三是业务承接高效。采取“跟班学习、业务指导、全面承接”三步走措施,8月份全面承接申诉业务,截止12月底,高效办理工单3405件,全部按时办结,申诉服务工作排名稳居全省前列。四是培训教育扎实。先后参加“绿盾”工程技术支撑及运维、申诉系统等多期培训;举办了全市邮政快递业务能力培训班,提升履职能力和业务本领。五是协作督导有力。配合市邮政管理局对全市申通、圆通等30家快递网点进行安全检查;完成临渭、白水两县(区)432个建制村快递进村数据填报及旺季服务保障等工作。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是服务质量显著优化。申诉处理效率大幅提升,投递服务类申诉占比持续下降,群众对快递服务的满意度达到历史新高。“快递进村”工程全面铺开,有效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助力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行业安全基础巩固提升。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成效明显,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压实。重点企业关键环节实现可视化监管,行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稳步增强。三是区域协同发展成效凸显。县级机构组建后,基层快递服务响应速度和服务规范性显著改善,末端网点合规化水平持续提高。通过跨部门联合监管,行业经营秩序更加规范,市场环境更加公平有序。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过去的一年,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也达到了预期目标,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比如:一是信息化建设程度不高。虽然“绿盾”系统已经初步建成,但系统功能还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全市10个快递品牌只有邮政、顺丰视频接入,系统应用率还不高,还无法做到视频巡查全覆盖。二是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既懂邮政业专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统计等技术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短缺,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面对新业态,还存在站位不高、思路不活、办法不多、创新不足的问题。县级机构还存在责任事权不明晰,干部职工业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信息化系统升级,强化专业人才培训并优化基层管理机制,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健全三个机制。优化用户申诉处理流程,联合市邮管局建立工作联动、隐患排查、安全应急等工作机制,实现“三降一升”(降低申诉总量、降低投递服务申诉占比、降低不按址投递占比;全方位提升邮政快递服务质效)。二、组织专项培训。全面调研各县(市、区)邮安中心及快递企业需求,组织安全教育、申诉处理、安检机操作与使用等业务培训,全年计划组织不少于4次专项培训。三、推动绿盾工程。积极争取省市相关部门支持,拟将“绿盾”系统迁至我中心,配合开展绿盾”(二期)工程建设,加强数据分析与研判,做好系统运维和应用等工作。四、开展四项行动。会同市邮管局开展“春雷”、“夏安”、“秋风”、“冬暖”专项治理行动,形成齐抓共管、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五、夯实县级责任。加强对各(县、区)邮政业安全发展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导、协调和监督,进一步明确规范县级邮政管理机构承担的主体责任范畴和上下衔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县级邮政管理责任落实,促进全市邮政快递业高质量发展。六、体现关心关爱。主动服务企业,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关心关爱快递员群体,切实维护好他们权益,促进邮政快递业安全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设想争取省市支持,计划建立自有的“邮政快递业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并联合市邮政管理局聘请第三方完善全市邮政快递行业安全应急体系建设并组织应急演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