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第七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初中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初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榆林市横山区白界镇新开沟村新区002号 | |
法定代表人 | 侯雄东 | |
开办资金 | 8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89.84万元 | 1767.3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榆林市横山区第七中学.公益 | 从业人数 81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校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强党建,重德育,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了“党建+教育”的深度融合。党建工作载体丰富,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体党员同志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骨干教师发展吸收为党员,将更多的党员教师培养成为“名师”和“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宗旨,认真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把德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各项管理制度,融入到各项活动和学生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实现德育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校园文化建设等开展理想信念教育、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教育、法治教育;设有校级家长委员会、班级委员会等德育机构。利用重大传统节日举行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延安枣园革命基地和榆林夫子庙“五大文化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二)建制度,严督导,优化管理促发展。1.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按照管理制度规范化、具体工作流程化、工作指标数据化、工作手段信息化、绩效考核严格化的目标,充分调动全体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坚持以人为本、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断深化学校管理,对于学校原有制度进行进一步修改整合,从教学教研、学生管理、后勤服务到绩效考核、评优树模、职称评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让管理具有战略性,科学性,艺术性。2.健全学校自我督查体系。学校成立了以6名校级领导为主的督查小组,校级领导月督查工作落实,周抓一日常规,开展常态化的教育教学、师德师风、“五项管理”、安全稳定、卫生防疫等内部常规工作。既有全面系统性的督查,也有针对特定问题的专项督查。对督查反馈出的问题,校委会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并要求落实整改,确保学校办学方向和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强管理,重教学,稳步提升保质量。1.强化教学管理。学校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按照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方案和2022版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认知、合作、创新及实践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要求每班通多媒体,教师每课用多媒体,从而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一个新台阶,为我校高质量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重视课堂教学。继续推进“321”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学两展一点评”,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培育,坚持教为学服务,重视课堂教学实效。具体做到“三抓”:一抓教师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等环节。备课实行老带青备课活动,上课要求教师紧扣学情、紧扣教材。二抓学生,向四十分钟要效益,注重学法指导,充分利用学生和教师在校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课堂效率;三抓反思,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四)重能力,育骨干,强化队伍提素质。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对于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我校一直特别注重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1.培养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学校积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和校内交流,本学期共有20多名教师参加了省、市、区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校内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2022版课程标准交流学习、321课堂教学研讨等活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2.培养骨干教师。我校一直以来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积极选派教师参加教学能手、信息技术等市区比赛,本学期我校王娜娜老师参加市思政课大练兵活动中,荣获市级三等奖;贺雅妮老师获横山区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三等奖;赵义帆、白瑞雪两位老师获区级书写技能大赛二三等奖;李艳妮、艾治荣两位老师获区质量检测成绩优异;胡永莉、董炜、白瑞雪、王巧伟、姜玲五位老师获区“研读新课标、落实核心素养”调研活动成绩优秀等,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形成了骨干引领作用。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集体、个人荣誉:(1)集体荣誉。2024年荣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2024年7月荣获横山区中小学生运动会田径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2024年7月在横山区中小学生运动会上获得初中男子组排球比赛第二名,2024年在庆祝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5周年知识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24年11月荣获横山区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会小学组团体三等奖。(2)个人荣誉。胡永莉老师荣获横山区小学语文新课标竞赛优秀获、横山区微课大赛三等奖、横山区汉字听写大赛小学组优秀指导奖。艾志荣老师荣获横山区教学质量监测中学科成绩优异奖。赵义帆老师荣获榆林市青年教师书写技能大赛二等奖。贺雅妮老师荣获横山区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榆林市横山区第十届中小学教师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竞赛三等奖。李晓瑞老师荣获横山区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横山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三等奖。武笑笑老师荣获横山区优秀教师。苏海仙老师荣获横山区班主任基本功大赛一等奖。王巧伟老师荣获横山区优秀教师、横山区微课大赛三等奖、横山区数学课标竞赛优秀奖。白瑞雪老师荣获横山区小学语文新课标竞赛优秀奖、横山区微课竞赛三等奖、横山区诗词大会小学组优秀指导奖、横山区书写大赛中学组综合三等奖。董炜老师荣获横山区小学语文新课标竞赛优秀奖、横山区微课大赛三等奖。谷彦萍老师荣获横山区师德标兵。王娜娜老师荣获横山区思政大练兵一等奖、榆林市思政大练兵三等奖。李养莉老师荣获横山区智力七巧板团体赛优秀指导教师奖、获横山区智力七巧板个人赛优秀指导教师奖。取得的效益。(1)健身心,重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张扬个性、全面发展为育人目标,开设了13个缤纷社团,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市区举办的各类活动,在区举办的成语大赛、汉字听写大赛、运动会、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我校学生均获奖,通过参加这些活动让学生开阔了视野,强化了活动育人。(2)抓机遇,强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图书室定期开放,楼道图书长廊、班级图书角齐全,校园文化气氛逐渐浓厚。2024年更换课桌椅550套,修缮了初中部四间教室,统一张贴了标语,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教室文化,缔造完美教室。教学楼新装了一台彩色电子屏,维修了卫生间,整修了下水道。落实了校园“点亮”计划,使校园晚上不再漆黑一片,保障了学生的安全;新增了大量兵乓球、篮球等体育设施设备,极大满足了学生体育及课间活动。学校粉刷了教学楼宿舍楼,增加改善了部室,对学生的教室宿舍进行了翻修改造,新增了大量体育设施设备。实行师生同灶,自助餐供应改善了师生伙食,给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达到了活动育人目标。学校先后分批次组织学生赴榆林市教育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参加了为期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开展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拓展,使学生学习生活更加绚丽多彩。上学期学校开发了20多亩学生劳动实践教育基地,学生参与从种植到收获的全过程,强化了劳动实践育人。三、存在问题。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各兄弟学校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名优教师数量不足,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性不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2.随着学生增长,学校初中部教室占用部室,使用不标准,后期不能满足初中教学需要,学生餐厅就餐拥挤,不能满足一人一座的要求。3.学校教科研水平层次不高,教研氛围不够浓厚,有价值、实用性强的教科研成果不够多,教研助推教学的作用不够强。四、整改措施。1.尽快建立名优教师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机制,积极鼓励教师参加各类研训和赛教活动,激发学校内在发展活力。2.争取区、教体局领导支持,修建一座标准化初中教学楼,扩建餐厅二层,满足初中教学需求,解决学生就餐拥挤问题。3.进一步加强教科研工作,形成激励机制,提高教学理论素养和教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开展高质量的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严格执行中、省、市、区各项政策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持续更新设备,继续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服务质量,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2.强化数字教育赋能。推动教育数字化赋能提质行动,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对“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陕西教育扶智平台”应用。大力推广教师对扶智、人人通、德育学堂和教育云等各大教育平台的应用,加强教育数字资源建设。3.继续发扬“永不气馁,永不言弃,永远向前的精神,向高新区优秀学校看齐,不忘师者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为助力新开沟地域的发展扬帆起航,砥砺前行!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至2028年11月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荣获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