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乡县救助管理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弘扬人道精神,提供救助服务,依法保护流浪乞讨人员的基本生活权益。业务范围:县区内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保护工作;部分跨省救助接送。 | |
住所 | 西乡县城南街道葛石社区一组 | |
法定代表人 | 李淳 | |
开办资金 | 757.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西乡县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57.6万元 | 723.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我站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完成情况。一是认真开展流浪乞讨人员日常救助工作,着力在寻亲服务、站内照料、疾病救治、街面巡查、协助返乡、落户安置、源头治理等关键环节上实现救助管理服务质量提档升级。(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开展情况。一是根据县政府工作安排,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对困境儿童家庭的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和社会融入等工作。引入西乡县社会工作者协会、西乡县农村互助发展协会、西乡县峡口镇峡口社区公益志愿者协会提供儿童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保障特殊困难儿童的各项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对全县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建立特殊困境未成年人信息监管平台,实现了未成年人保护中心与镇(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特殊困境未成年人家庭数字监管全覆盖,实时掌握未成年人生活状态和监护情况。二是认真开展儿童关爱走访及个案工作。按季度开展困境儿童入户走访,“一人一档”建立特殊困境儿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档案。今年以来,已针对全县72户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家庭开展一对一的个案服务,在服务过程中有效解决了21户儿童的实际困难;针对1名残疾、低保家庭儿童开展为期1年的个案跟踪服务。三是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宣传活动。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保障的政策法规。利用“6.19救助机构开放日活动”,在樱花广场通过宣传展板、发放宣传单页的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发放宣传单页500余份。印制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手册一万册,及时分发各镇(街道),要求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认真学习,提升业务素养、提高关爱服务水平。开展了12场未成年人保护主题社区宣传活动,先后1140余户儿童及其监护人参加活动,实施了“监护人亲职辅导”“社区第一课”“心理健康教育”“安全知识培训”“庆六一”等不同类型的小组服务活动11次,开展儿童工作者业务培训3场次,先后350余名儿童督导员、儿童主任参加业务培训。(三)大力开展寻亲服务和滞站人员安置工作。利用“头条寻人”发布寻亲公告、媒体刊登寻亲信息、“百度”识人程序等方式甄别人员信息。对查询无果的滞留人员,我站积极联系公安机关对其进行人像比对和DNA采集。2024年共发布寻亲信息3条,寻亲成功2人次。对1名比对无结果的长期滞留人员已报请公安机关做好落实户籍工作,并拟出安置方案,经县民政局审定后,进行妥善安置。(五)源头治理全力推进。建立流浪乞讨返乡人员信息台账,一人一档,并做好信息对接和人员接收工作,对于已返家的,委托村(居)委会了解其家庭状况,对存在生产、生活及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困难的,帮助其上报详细情况到镇(街道)及相关部门。2024年共统计到37名流浪乞讨返乡人员并存入档案。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台账,全年统计到11名易流浪走失人员并存入档案。将送返西乡的精神障碍患者、肢体和智力残疾人员、反复流浪乞讨人员等纳入信息库统一管理,并按时回访。(六)认真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7月1日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以来,提前备好防暑降温食品、药品,对流浪乞讨人员第一时间提供救助服务。活动期间,发放食品、饮品88份,为救助服务对象安全度夏提供了有力保障。入冬以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行动,我站密切关注天气变化,不断加大日常巡查和夜间巡查力度,重点对汽车站、火车站、桥梁涵洞,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活动区域开展全面排查,共开展街面巡查43余次,救助15人次,其中站内救助8人次,站外救助7人次。发放衣物15套、棉被8床、食品15份,保障了各类困境人员得到有效救助并安全过冬。(七)大力开展宣传活动。6月19日是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我站举行了以“携手相助,让救助更有温度”为主题的开放日暨“夏季送清凉”街头救助活动启动仪式。当日上午,在樱花广场摆放相关救助政策法规宣传展板展台,从站内照料、街头救助、寻亲工作、未成年人保护四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宣传展示。向群众介绍救助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和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相关知识,以及发现流浪乞讨人员该如何帮助他们,确保他们的基本生存权益得到有效保护。活动当天共发放救助宣传册、宣传手袋,防暑用品1200余份。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救助流浪乞讨及各类临时遇困人员136人次,男性受助人员124人次、女性受助人员12人次。其中自助返乡125人次,护送返乡11人次,送医救治危重病人2人次,使生活无着人员得到了及时救助,保障了他们的权益。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还不够广泛,群众知晓率不高;二是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工作仍需加强。(二)改进措施。一是利用“6.1”国际儿童节、“6.19”救助开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二是继续引导全社会关心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经常性走访慰问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及时了解其生活、学习状况。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全面推进救助管理工作。做到街头巡查常态化、站内服务精细化。持续开展“夏季送清凉、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着力在照料服务、救助寻亲、街面巡查和综合治理、落户安置、源头治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关键环节上建机制、压责任、提质量、优服务。(二)大力开展寻亲途径。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多途径开展救助寻亲服务工作,让受助人员及时与家人团聚。(三)切实加强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履行好临时监护职责,做好因突发事件影响造成监护缺失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组织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提供专业服务。(四)继续做好困境儿童慰问工作。继续加强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探访探视工作,经常性深入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家中开展走访探视、送温暖活动,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解决。对监护缺失及监护责任落不实的儿童,及时调整监护责任人,确保监护责任落实到位。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