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川县> 宜川县第二小学

宜川县第二小学

发布时间: 2025-03-24 15:19
单位名称 宜川县第二小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
住所 宜川县南大街56号
法定代表人 张芸
开办资金 460.6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宜川县教育科技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2万元 716万元
网上名称 宜川县第二小学.公益 从业人数  6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宜川县委、县政府优教聚才战略,按照宜川县教科体局的工作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周密安排、严格要求、精心组织,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条不紊落实到位,学校工作呈现思路清,人心齐,干劲足的新气象。现将我校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一、工作开展:1.教育教学管理(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大力发展素质教育,落实五育并举,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制定了《宜川县第二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构建德育管理体系。构建校长一分管副校长—德育处—年级组—班主任的层级管理体制;二是在广大教职工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全体教师皆为班主任”的教育管理理念,要求全员参与德育工作,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把德育渗透在教育教学及各项工作之中,贯穿在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之中;秉承“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的核心理念,以“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为基石,精心构建“至善德育”体系。通过“文化熏陶、队伍提升、安全教育、习惯养成、活动激活”等多维度途径,将德育深度融入学科课程,全力打造第一课堂,旨在培育学生善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校共育平台,统筹召开家委会、开展爱生节之家访关爱活动、家长教育微课堂、家长开放日等各种家校沟通育人渠道,构筑和谐育人氛围,促进学生健康成长。(2)加强常规教学管理。完善了各项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坚持“素养导向、育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智趣”课堂,一个核心:素养课堂;一个原则:学生原则;一个特点:学会学习;一个亮点:精彩分享的“智趣”课堂教学样态,嵌入“创设情境-问题构建-对话启智-迁移运用”教学环节,从“有兴趣、有思考、有实践、有意义”四个维度评价;评价方式为星级评价和层级评价。“智趣”教学最终目的指向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发展,构建智以立德、趣以致远的素养课堂形态。“智趣”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大练兵中实践运用。(3)教育教学做到主管处室抓落实,主管领导抓督导的工作格局。各处做到了每天坚持检查,并记录在案,对于存在问题及时把脉、指导、整改等,实施精细管理、进行科学考核,做到每月一检查一通报一总结一改进,确保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4)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重视学校自评、校长自评与教师、学生评价,评价逐步规范科学。2.队伍管理(1)积极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定期组织师德师风专题培训,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等作为必学内容,通过签订师德承诺书与师德宣誓活动,强化教师责任感。利用“教育大讲堂”、师德演讲赛及家长会等平台,广泛宣传“双减”政策,解决家长关切问题。一年内,开展师德主题教育与心理健康培训各2次,32名教师参与演讲,诠释了新时代、新教师、新使命,树立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安心从教的新风尚。评价体系构建:实施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位一体评价机制,开展“师德标兵”评选,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2024年度评选出县级师德模范1名,校级师德标兵10名。榜样力量弘扬:设立“弘扬延安精神,讲好二小故事”专栏,广泛传播优秀教师事迹。本年度共宣传我校22名优秀教师事迹。制定教师培养计划,重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的培养。①读书文化与知识更新。给每位教师购买专业书籍,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标及专业知识,举办读书交流分享会,成立青年教师读书会,开展专业知识技能大赛1次;②课堂展示与层级提升。实行“层级”课堂,形成“示范课-同步课堂—公开课—赛教课—常态课”五层级课堂。一是名师示范引领课;二是与集团开展骨干教师同步课堂;三是课堂教学大练兵;四是开展青年教师赛教课;五是夯实常态课。一年来,我校教师承担公开课、示范课68节,开展教学主题研讨活动15次,24人进行了教师论坛,4人参加了“名师之路”培训,观看“名师之路”等优质课25节;③骨干引领与培训赋能。建立“三级三类”骨干体系,规划青年教师成长,成立“师徒结对”,以“四个一”工程,即“读专业书籍、练就基本功、上好一节课、写教学反思”,有效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建立培训路径,以“一次培训-一节移植课-一个微讲座”为载体,将培训学习真正嵌入教师心灵深处。校长主讲6次专题培训并承担示范课,全年外出培训达25人次。3.教研科研管理(1)示范引领与榜样带动:校长带头参加教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外出学习。一是张芸校长受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邀请,作《观照寓言文体构建单元教学》《统编教材关于“识字与写字”“阅读”“表达”及一年级教学建议》专题报告;受宜川县教育教学研究室邀请,为全县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作《素履追光幸福成长》专题讲座;受集义九年制学校邀请,作《守望教育梦想耕耘幸福之路》专题讲座,为中层和教师作《最好的教育是感染最好的管理是示范》、《构建“智趣”课堂致力素养提升》主题报告,作示范课《精卫填海》。2024年张芸校长承担市、县专题讲座3次,送教下乡、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活动6次,5篇论文获奖,3篇论文发表于《陕西教育》,为全体教师树立了一面旗帜。(2)集团联动与城乡交流:沐浴集团春风,我们着力构建精英管理团队、名师引领团队、专业成长团队、学科互研团队、送教帮扶团队,将信念、智慧、文明、创新的种子播种到每个师生的心田,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与黄龙县第二小学开展校际联盟,与集义校区开展帮扶送教活动,奔赴在城乡教育一体优质均衡的征程中。张芸校长带领我校两名教师赴集义九年制学校帮扶送教一周活动,第二小学教师吴翠琴支教,集义九年制学校教师崔萌、刘妮轮岗交流一年,促进城乡教师相互交流、共促成长。2024年与集团联动教研活动12次。(3)主题研修与课题研究:36名教师参与延安市“振兴乡村教育名师引领行动”送教宜川县活动,中层干部及教师积极参与“陕西省‘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宜川县项目”专家报告和听评课活动,我校张莹、刘姝婷老师分别承担了英语、道德与法治公开课,一年级教师参与“新课程新教材”专题培训,我校承担了语文新教材教研活动。校长亲自带领课题研究,目前已有多个省市级课题结题,新立项课题正在研究中。二、取得成绩和社会效益:2024年我校在县教科体局和学校法人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进一步发展。(1)学校获奖。2024年2月我校荣获“陕西省平安校园”;(2)师生获奖。张芸校长承担市、县专题讲座3次,承担送教下乡、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等活动6次,5篇论文获奖,3篇论文发表于《陕西教育》,荣获延安市“支持少先队工作好校长”、宜川县“优秀校长”荣誉称号;骨干教师增加2人;16名教师获市县综合荣誉奖;1个省规划课题、3个市规划课题、2个市微型课题、2个县规划课题已结题;22名教师在延安市基础教育教学论文成果评选中获奖;6篇论文在省、市教育期刊发表。五(2)中队卢颢熠荣获延安市“优秀少先队员”;24名学生荣获宜川县“圆梦杯”科技和艺术特长生奖项。三、存在问题(1)校园面积小,活动场地不达标,学生社团实践活动不能全面有效开展,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2)23个教学班,69名教师,临聘教师7人,3人带双班数学。体、音、美专业教师短缺。硬件设施薄弱,20套一体机使用年限超过10年以上,教师办公电脑多为2014年配备,计算机室电脑目前基本不能使用。四、改进措施(1)强化业务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加强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的培养,以此带动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2)尽力改善硬件建设,为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环境。五、下一步工作计划我们坚守立德树人,铭记教育初心,矢志不渝地追寻教育理想。以坚韧不拔之志,昂扬奋发之姿,坚持至真至善,育人为本,在集团先进办学理念的引领下,携手并进,共创共享,促进教育的共融共生。我们满怀使命与梦想,踏上征程,为二小谱写更加灿烂辉煌的篇章而不懈奋斗!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4年2月我校荣获“陕西省平安校园”称号。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