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人民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内科·外科·儿科·中医科·急诊科·妇产科·乳腺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检验·预防保健·皮肤性病·眼科·口腔科·传染科·病理科·感染科·功能科·手术与麻醉科·五官科·放射科·诊疗与护理·门诊·急救呼叫·社区服务·临床教学·医疗·护理人员培训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鸿基路西段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支小卫 | |
开办资金 | 52050.3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2050.37万元 | 62979.0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铜川市人民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1853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住所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落实落细深化医改目标任务。2024年,围绕“公益性”核心导向,积极推进“三医”联动改革与协同发展。通过优化医疗服务流程、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深化药品耗材集中采购等措施,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2、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取得显著成效。积极争取到中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3个,建成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5个,开展“一总一驻”(总中医师、驻科中医师)试点,建成中药一体化调配中心,设立中医专室、专柜,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中医药服务。3、全方位推进三甲复审工作。为扎实有序推进三甲复审工作,我院多管齐下,全面发力。成立医院三甲复审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并精心制定详尽的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步骤及责任分工。已圆满完成第一轮自评并及时提交自评报告。4、严抓医疗质量管理、创新发展护理工作。严格落实十八项医疗核心制度和诊疗常规;持续加强处方、精、麻药物管理;建立健全优质护理服务管理体系,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进行应急演练4次、业务查房8次,护士长例会34次,MDT护理会诊32次,专项业务质量检查292次。5、重点专科建设。超声医学科获批第五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妇科、重症医学科、医学检验科顺利通过第三批和第四批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中期评估答辩。持续深化专科建设,成立骨科病院,肝胆病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6、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全年公开招聘研究生7人,本科生8人。加强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招聘培养博士后1名,并成功举办博士后进站及中医药传承创新指导合作协议签约仪式。扎实做好职称晋升及聘任,提升医院人才梯队职称结构。7、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全年监测在院患者病例中,感染率(南院0.53%,北院0.73%);无菌切口甲级愈合率(南院99.71%,北院99.53%);无菌切口感染率(南院0.05%,北院0%)。8、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对医院HIS系统、信息集成平台以及护理PDA等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完成了国家电子政务外网专线接入和国家传染病监测预警系统对接工作。9、病案质控工作稳中求进。全年共质控病历6130份,质控占比14.27%,主要诊断选择准确性94.50%,主要手术选择准确性94.16%,均达到省质控目标。10、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全年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2772人次,卡介苗2766人次,接种率达到98%,做到了安全注射、帐苗相符,无投诉事件。11、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门诊、急诊、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35%、12.13%、40.05%;I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21.16%,I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天数1.05天;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9.30DDDs,达到了国家规定。12、持续推动慢病规范化管理。全年共接诊慢性病患者1.29万人次;审核通过慢特病、特殊药品1.09万份;电话随访慢性病患者5604人。13、提升健康体检服务。开展形式多样检后延伸服务,深入检后单位进行报告解读,进行常见病、心肺复苏等科普知识讲座。全年对我市352家单位及4.11万人进行了健康体检,总计10.8万人次。14、药品、耗材、设备规范管理。坚持以基药为主导的“1+X”用药模式,积极推动集采药品和国谈药品的落地;全年落地集采药品576种,金额4211万元;全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占比均达到国家要求。15、严格执行医保政策。全年结算市内医保住院患者4.46万人次,结算省内及跨省异地住院患者4052人次;审核不合理计费项目285条,金额8.28万元。完成了南北两院医保同质化管理,打通了财务和医保结算窗口。16、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坚持依法审计,全年共审计基建工程及维修项目14项,共计送审金额291万元,审减工程费用42.3万元,审减率14.54%。17、持续开展双拥工作。全年共完成武警铜川支队、武警训练基地军人、军属体检302人次;完成军人、军属优先挂号2561人次,重点优抚救助人员171人次,救助金额34.9万元。18、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全年开展节日慰问、入户走访、送医送药送健康、中医适宜技术下基层、乡村振兴座谈会等活动8次,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落到实处。19、关心关爱职工生活。全年共召开工会委员会议5次;职工满意度测评3次;办理医疗互助保险理赔80人;审批婚假、产假、陪护假220人;落实职工福利发放、职工免费体检、女职工“两癌筛查”、劳模体检工作。(二)取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4年,实现总收入7.51亿元(其中:业务收入6.44亿元,较上年下降1.26%;财政项目拨款收入1.06亿元,)。总支出7.25亿元(其中:业务支出6.28亿元,较上年下降8.09%;财政项目支出9716.37万元;科教项目支出0.98万元)。人均工资性收入12.10万元,较上年增加0.82万元,增长7.24%。根据市级公立医院考核文件要求,经市卫健委考核及评定,我院为市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优秀格次。(三)存在问题一是医院建设与运营债务较重,经济运行压力较大,通过与上级部门积极沟通,发行专项债券、金融杠杆等方式化解部分建设债务,但仍需提高医疗业务能力,开源节流,严控各项成本,减轻医院运营负担;二是中西医协同发展机制尚待健全,中西医旗舰科室建设仍存不足,中医人才培训体系缺乏系统规划,需全方位优化;三是重点专科建设总体进度较慢,专科特色不明显,不能充分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四是部分职工服务意识还不强,投诉事件时有发生,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持续提升;五是人才培养力度亟待加大,当前培训体系不够完善,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医院持续发展与业务拓展需求。(四)改进措施一是一体化推进运营管理体系建设,调结构,降成本,提效率,开创医院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新局面;加大绩效分配改革力度,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审计监督职能、加大后勤管理职能,推动医院管理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多方发力,扎实做好债务化解工作。二是全面推进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标准化建设,要注重发挥中西医各自的优势,实现强强联合;在人才招引上,我们广纳贤才,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招聘中医类骨干人才;开展西学中人才、中医护理系统培训。三是全力推进重点专科建设,以省级重点专科、培育专科、加速康复外科为引领,强化肝胆病院、骨科病院内涵建设。四是深化“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全面提升服务质量与满意度。通过开展“六个多”服务主题活动,“多说暖心话语、多听患者心声、多为患者答疑、多替患者着想、多给患者便利、多做科普宣讲”,使全院干部职工强化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使主动、热情、优质服务成为医疗服务流程的常态。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业务骨干外出进修能力提升,加大高端人才的刚性和柔性引进,构建高端人才适时引进、院内人才重点培养,院内院外协同发展的新格局,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是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牢固树立“1235”管理理念,以三级甲等医院复审为抓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强化医院内涵建设;二是打造科研平台,激活创新动力。以省级博士后创新基地建设为基石,组建多学科协作创新团队,全面提升我院科研能力,助推我院医教研迈上新台阶;三是两院协同发展,整合优质资源。强化南北院区协同发展,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同质化发展,明确各院区功能定位,优势互补的错位发展新格局;四是推动中医创新,打造特色品牌。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建设学术流派,传承名中医经验,全力打造康复、老年病中医特色科室的建设工作;五是强化综合管理,优化医院运营。始终秉持以“调结构、降成本、提效率”的总体要求,扎实落实院内物资采购议价制度,节约物资采购成本,要求全院职工提高成本节约意识,开创医院提质增效、开源节流新环境;六是强化智慧建设,提升综合效能。推进互联网医院建设,着力推广网络诊疗新模式,提升医院智慧化水平;七是改善服务理念,提升就医体验。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着力解决群众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减少投诉事件发生,持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体验感;八是筑牢安全意识,强化责任担当。树牢安全运行意识,夯实安全管理职责,落实网络安全措施,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严格规范依法执业,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九是加强文化建设,树立“铜医”品牌。以创建全国文明单位为抓手,提振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树立医院良好形象,提升文化软实力,完成院志编写、院史馆建设工作,加强医院文化品牌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登记号00011610202441001有效日期自2020年09月27日至2035年09月26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