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开展的主要工作2024年度,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科室同志积极配合下,吴堡县国有资产增值保值中心紧紧围绕全年目标任务,不断强化财政资产管理和政策学习,认真履行职责,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取得了良好成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基本情况。一是资产总体情况。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7315.71万元,负债总额354.49万元,净资产总额1074001.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总额106253.86万元。二是资产配置情况。本年配置固定资产4732.91万元。三是资产处置及收益情况。本年无偿调拨59宗、对外捐赠资产22宗,总计8376.36万元,盘活了闲置资产,实现国有资产有效利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报废报损52宗,总计1449.21万元。报废资产收益6.5万元。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情况。为有效规范和加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提升国有资产使用效能,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根据《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738号)和《榆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榆林市市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榆政办函〔2024〕72号)等规定,(吴堡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吴堡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吴政办发〔2024〕68号)。(三)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开展情况。一是对全县196个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人员进行报表培训培训、现场进报表指导,报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沟通解决,确保资产年报报表按时按点高质量完成。二是每月通过“资产月报”系统上报情况随时掌握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和处置情况,确保资产月报系统与资产系统保持一致性。(四)行政事业单位数据治理情况。一是专项集中治理。各部门(单位)将数据治理工作情况及时反馈,我中心将对数据治理成果进行复核评价。于2024年11月30日前完成。二是常态化治理。行政事业单位要将数据治理作为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常态化开展数据体检、治理工作。各部门(单位)每季度开展一次所属单位资产数据质量核查。确保做好陕西财政云预算管理一体化资产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系统接口开通工作,着力解决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卡片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不规范等问题,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严格按照资产管理有关制度和资产管理系统操作要求,规范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充分运用系统数据,加强数据分析和综合利用,为决策管理提供支撑,切实提升资产管理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强业务知识的再学习,及时掌握新政策、新知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工作。立足全县资产规模做好财政保障和动态监控工作。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基本情况。纳入吴堡县国有资产统计的国有企业共有7户,资产总额43007.31万元,负债总额12774.74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30232.56万元。(二)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完成情况。一是组织县属国有企业财务人员统一进行报表培训;对于报表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市国资委对接逐一排查,在市国资委的指导、协助下高质量的完成报表编制。二是定期通过“企业财务快报软件”填写企业相关信息和财务报表,确保实时监测企业资产情况。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方面1.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单位资产购置、保管、申领、使用、报废处置审批制度,未规范资产购置审批流程,资产管理人员缺位,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和空缺。2.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部分单位对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意识较为淡薄,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现象。(二)县属国有企业管理方面1.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方面。一是机构设置不健全,没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设置相应的内部管理部门;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人员配置有待加强。2.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运行方面。我县位于西部贫困地区、地方经济发展较慢,企业大多经营范围单一或承担着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整体盈利能力不高,改革成效提升不明显。3.基层党组织建设程度不完善。受生产经营范围的制约,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足,规模较小、职工较少,基层党组织建设程度普遍不完善,在推进党建工作方面任务进度存在困难,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重点企业成立时间短,企业市场化经营力量弱,建成的可盈利项目创收还不够显著。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方面1.夯实单位主体责任,强化国有资产规范管理意识。一是强化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体责任和担当意识,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自觉依法管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二是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的宣传教育,提高政策理解能力和业务管理技能,为规范化管理行政事业性资产管理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工作责任,建立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制度健全、责任明确、运行规范、动态管理;四是强化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融合,为履行单位具体管理职责创造条件。2.多措并举提升质量,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一是结合资产清查摸清家底。二是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力度。四是做好公共基础设施等资产登记入账和管理工作。五是加大对账外资产和在建工程的管理,厘清资产、核实账务,依据凭证记入资产账。3.积极推动资产盘活,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强化资产配置与资产使用、处置的统筹管理,探索建立长期低效运转、闲置房屋、车辆和设备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调剂机制;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发挥资产最大效用,坚决杜绝和纠正既有资产长期闲置,又另行租用同类资产的现象;加强制度创新,逐步探索建立行政事业性资产绩效考评制度,进一步夯实部门、单位主体职责,提高部门、单位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积极性、主动性。4.切实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资产监督管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进一步理顺和巩固“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强化财政部门综合管理职能和主管部门的具体监管职能,进一步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责任,实现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二)企业国有资产方面。进一步加强国资监管。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结合国资国企改革,加强国资监管,治理完善企业法人结构,做好企业运行情况监控、分析和预警,通过企业报表处理软件,及时督促企业上报资产统计报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