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长武县>
长武县国土空间规划事务中心
长武县国土空间规划事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10:34
单位名称
长武县国土空间规划事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城乡建设提供规划服务管理。承担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调查、技术评估等事务性工作;建立和管理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实施县域“三线”“五线”的规划划定和技术管控工作;开展规划编制、市政等国土空间规划技术服务;承担地质灾害监测防治职责。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县城宜禄街
法定代表人
崔琛
开办资金
5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长武县自然资源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万元
50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本单位《章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现将一年来开展业务情况总结如下: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长武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于2020年筹备启动,历经了基础调研、前期研究、专题研究、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三区三线”划定和规划成果编制6个阶段,完成了《规划》成果及“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平台。《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挂图、图集、附件、数据库等组成。按照部、省、市统一安排部署,2023年3月27日《规划》通过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并在长武县人民政府网站进行了为期30日的公示,征求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意见。2023年4月27日经长武县人民政府2023年第1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5月31日经长武县委2023年第10次常委会议审议通过;6月30日经长武县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8月份完成市级各部门、省厅各处室意见征求工作;10月份通过省厅组织的技术审查,2024年5月29日,《规划》通过省规委会审议,待省政府常务会审定。本次规划全县划定耕地保护目标19.51万亩,占现状耕地的99.36%。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02万亩,占耕地保护目标的76.98%。划定生态保护红线0.08万亩,划定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76万亩,新增城镇建设用地0.41万亩。(二)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2023年,经请示县政府同意,由我局牵头启动了全县7镇1街道的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确定了规划编制技术单位,目前,规划已完成地形图测绘、前期调研工作,初稿编制,各级意见征询等工作,并全部通过了市自然资源局组织的专家评审,目前正在按程序报批。(三)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长武县县域村庄布局规划(2021-2035年)》已编制完成,通过了专家评审,并经过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会会议审定同意。经县政府同意,2020-2023年全县共编制完成了昭仁街道东街村、丁家镇十里铺村、彭公镇槐庄村、相公镇柳泉村和亭口镇柴厂村、碾子坡村等71个村庄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2024年报经县政府同意,完成了洪家镇长灵村,彭公镇南峪村、巨家镇马成寺村等27个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二、取得的社会效益1、组织召开了1次县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会议,共审定通过了G312长武县城过境段公路、宜禄街西段雨污分流等5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2、完成了X208七里至强村公路项目的用地预审工作。3、完成了10余宗项目用地的踏勘测量和资料收集以及勘界成果上传等工作。4、出具了2宗土地的规划条件。5、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9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5份,规划核实项目2个,规划设计方案审查9项。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规划与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部分规划编制未能充分结合县域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导致定位模糊或与地方经济目标不很匹配。二是审批流程复杂与效率还不够高。过去存在规划类型过多、内容冲突、审批周期长等问题,影响规划实施进度。(二)改进措施。一是强化规划的科学性与精准性。精准定位:立足县域资源禀赋和产业特色,结合经济发展需求明确主攻方向。二是公众参与:加强调研与公众意见征集,确保规划贴近实际需求,避免“闭门造车”。四、下一步工作计划2025年,我中心以“多规合一”为框架,通过精准定位、强化执行、统筹协调和动态调整,破解传统规划中的矛盾。同时,借助数字化工具和公众参与机制,推动规划从“蓝图”向“实施”高效转化,最终实现以高质量规划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一、优化审批流程与规划体系落实“多规合一”要求,整合土地利用、城乡规划等内容,减少规划冲突和重复审批。简化县级规划审批程序,建立跨部门联审机制,提升效率。二、严格规划执行与监督刚性约束: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禁止突破控制线进行开发。动态监管: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监测评估预警系统,定期开展规划“体检”和五年评估,及时优化调整。三、加强跨部门统筹协调建立县级规划事务中心与自然资源、住建、环保等部门的协同机制,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树牢全州一盘棋思想”,强化区域统筹。推动规划与土地政策、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的深度融合,提升综合效益。四、推动集约开发与存量盘活优先盘活低效用地和存量空间,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再开发,避免“摊大饼”式扩张。“提高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和效益”,科学控制开发强度。探索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