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强县社会扶贫与防返贫动态监测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防返贫提供监测服务。业务范围:负责协调联系社会帮扶工作;负责防返贫动态监测、数据分析。 | |
住所 | 宁强县汉源街道西城新区七里大道 | |
法定代表人 | 柯凡 | |
开办资金 | 300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强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0万元 | 300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2024年7月5日办理单位名称、宗旨和业务范围、住址、举办单位变更登记:单位名称由原宁强县世行贷款项目办公室变更为宁强县社会扶贫与防返贫动态监测中心;宗旨业务范围由原“宗旨:为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扶贫提供管理服务保障。业务范围:世行借款项目的争取、资金投放、项目管理、贷款的回收工作”变更为“宗旨:为防返贫提供监测服务。业务范围:负责协调联系社会帮扶工作;负责防返贫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住址由原宁强县民主街6号变更为宁强县汉源街道西城新区七里大道;举办单位由原宁强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变更为宁强县农业农村局。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度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持续抓排查识别,确保应纳尽纳。坚持县镇村三级联动,抓实农户自主申报、定期排查、行业部门信息筛查、监督渠道反馈、平台自动监测分析、应急专项排查“六种渠道”,紧扣“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核心指标,14个部门共推送89个批次7749条预警信息,督促镇(街)及时入户核实。充分发挥200名村级信息员和2473名村级网格员网格化队伍日常监测作用,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683户4774人,其中2024年新识别纳入222户656人,纳入人数较上年增加337人。开展了全农户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农户102584户315623人,其中脱贫户26405户79893人、监测户1564户4400人。通过集中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2户144人,筛查认定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118户171人。通过线上筛查预警、线下排查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2.持续抓精准帮扶,确保应扶尽扶。对所有监测对象建立监测台账,针对性落实帮扶措施,对家庭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对象,至少落实一项开发式帮扶措施;对全家没有劳动能力(含丧失劳动能力)的监测户,做好兜底保障;对弱劳动能力半劳动力,创造条件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持续做好就业帮扶、产业帮扶、教育帮扶、医疗救助、小额信贷等政策落实,织密致贫返贫防护网。3.持续抓风险评估,确保实事求是。严把风险消除关口,各镇街逐户评估帮扶成效和收入、支出、“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对帮扶措施得力、符合要求的,按程序标注风险消除,对没有达到要求的,调整优化帮扶措施,加大帮扶力度,直至风险稳定消除。全县累计消除风险1227户3584人(其中2024年消除风险228户637人),风险消除率为75.07%。4.持续抓培训宣传,确保政策知晓。把政策培训宣传作为抓好监测帮扶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加大对监测标准、程序、内容、政策和要求的业务培训和政策宣传力度,今年对镇街分管领导及相关干部,驻村工作队、村支部书记、村级信息员等进行了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业务培训2次。切实做好防止返贫监测帮扶“两个全覆盖”工作,指导农户用好“一键申报”和防止返贫政策“明白纸”,将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明白纸”发放给所有农户,帮扶政策“明白纸”发放给所有监测对象,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5.持续抓系统监测,确保指标完成。对照国考、省考重点关注指标,坚持每天2次数据分析、比对、反馈,防返贫动态监测、务工监测、致富带动、数据质量等均达到考核目标要求。6.加强定点帮扶单位单位联系对接。年初下发《关于制定2024年度帮扶村帮扶工作计划、脱贫户(监测户)帮扶措施的通知》,督促各帮扶单位完成2024年度定点帮扶计划制定,对全县所有脱贫(监测)户落实了帮扶措施。积极联系对接,为全县20家中央和省市定点帮扶单位来宁开展调研及帮扶活动提供服务保障。扎实开展定点帮扶单位年度和半年工作考核评价,持续提升帮扶成效。全县163家定点帮扶单位充分发挥行业优势,为帮扶村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累计达4609.4万元,实施项目157个,采购和帮销农产品663.9万元。7.按照“四个不摘”工作要求,持续为全县脱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村(社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和其他类型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等“五类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共为全县127个村选派驻村干部356人,其中驻村第一书记124人、工作队长3人,驻村工作队员229人,全年因身体原因和工作调动调整驻村工作队员21名。按照“县级集中、镇街兜底”的方式,联合县委组织部举办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暨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系统干部培训班两期,组织驻村干部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530余人次。严格驻村管理“一月一抽查、一季一督考、一年一考核”工作机制,全年组织开展督导检查8轮次,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质效全面提升。8.开展2024年“消费帮扶新春行动”和“消费帮扶金秋行动”两次,广泛发动全县各级帮扶单位、崇宁协作、“万企兴万村”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购销脱贫群众农副产品,充分利用“双节”、农民丰收节等节庆时机,大力开展各类消费帮扶活动,不断拓宽农特产品销售规模,有力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24年全县消费帮扶产品销售金额达1.3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取得的社会效益:1.充分发挥200名村级信息员和2473名村级网格员网格化队伍日常监测作用,累计纳入监测对象1683户4774人,新识别纳入222户656人,纳入人数较上年增加337人。开展了全农户集中排查工作,共排查农户102584户315623人,其中脱贫户26405户79893人、监测户1564户4400人。通过集中排查新识别纳入监测对象52户144人,筛查认定整户无劳动能力兜底保障户118户171人。2.全县累计消除风险1227户3584人(其中2024年消除风险228户637人),风险消除率为75.07%。3.全县163家定点帮扶单位为帮扶村直接投入和引进资金累计达4609.4万元,实施项目157个,采购和帮销农产品663.9万元。4.组织驻村干部参加省、市级各类培训530余人次。三、存在问题和不足:(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机制运行有待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信息筛查涉及全县20余个行业部门,全年仅有14个部门推送了有效预警信息,个别部门单位在信息比对中配合不够。二是干部力量极其薄弱。在机构合并中,原来承担社会扶贫和信息监测的骨干业务力量调走,现有的人员力量对监测中心的业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熟练掌握,加之监测中心承担巩脱衔接大部分业务,涉及多达10项国考省考指标,自身运行举步维艰。三是原世行办遗留问题多,包袱沉重。(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与行业部门的业务沟通,及时更新系统信息数据,做到监测预警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二是加强承担社会扶贫和信息监测的业务干部的技能培训,提高干部业务能力。三是加强贷款回收,整合收贷渠道等措施,把世行贷款回收纳入工作考核,并充分发挥各项目镇办行政力量,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支持配合,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力争能收尽收;四是强化项目后续管理,重点是抓好项目监管和服务,解决实际问题,推动项目发展。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加强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工作,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关键抓手。一要抓好防止返贫监测预警、工单核实、风险信息筛查机制运行,重点关注因病、因残、因灾影响等引发的刚性支出明显超过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缩减的家庭,对符合纳入条件的及时按程序纳入,坚决防止应纳未纳和体外循环。二要抓好动态帮扶和风险消除工作,切实提高帮扶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成果,对达到风险消除条件的,及时启动风险消除程序。三要切实提高数据质量,紧盯省、市考核关注重点,强化协作配合,确保监测对象的纳入、风险消除以及“两不愁三保障”和安全饮水等核心指标数据质量全面提升。2.强化驻村帮扶管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驻村帮扶工作部署要求,进一步加强选派管理,提升驻村帮扶工作成效。一要加强业务培训,分级分类对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开展全员培训,确保驻村干部做到村情民情清、基本政策清、发展思路清、职责任务清。二要压实三方责任,对定点帮扶单位、镇街和驻村工作队三方责任再夯实,任务再明确,工作再细化,推动驻村帮扶重点任务落细落实。三要坚持严督实考,落实“一月一检查、一季一督导、一年一考核”驻村帮扶督导考核机制,提高帮扶成效。四要扎实做好2025年驻村工作队员到期轮换工作。3.扎实抓好社会扶贫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联系对接,积极争取各级定点帮扶单位在项目资金、信息技术、消费帮扶、教育帮扶等方面给予我县的大力支持。持续加强消费帮扶,广泛动员各级工会组织、定点帮扶单位、“万企兴万村”结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崇宁协作等力量,通过工会福利采购、职工购买、企业帮销、社会组织购销等多种方式,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确保全年消费帮扶采购帮销农副产品销售额达到1.4亿元以上,不断提高全县消费帮扶工作业绩和水平。4.切实加强自身建设。艰巨而繁重的工作任务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全面完成好年度目标离不开每一个干部的共同努力。一要加强业务学习,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上级相关文件、决策部署、行业政策,熟练掌握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平台的操作运用,不断提高能力水平。二要凝聚工作合力,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制定完善干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关心关爱干部职工,不断凝聚推动工作的强大合力。三要锤炼过硬作风,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严守党规党纪,做到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工作氛围,推动全年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