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发布时间: 2025-03-24 10:02
单位名称 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制定和实施全县抗旱防汛方案。负责全县抗旱防汛调度、组织协调。
住所 陕西省汉中市洋县文明西路298号
法定代表人 叶志超
开办资金 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44万元 19.61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洋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1次,2024年11月4日办理法人代表变更登记,由原法人代表张辉变更为叶志超。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市应急管理局,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指导支持下,全县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重点,坚持“安全第一,常抓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充分准备,有效应对。圆满完成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任务,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底线目标。现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情况总结如下:一、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防汛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建立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的防汛指挥体系。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汛前召开了全县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县政府与各镇(街道)、县防指成员单位签订了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明确各自防汛职责。公示了全县87座水库、重点防洪工程的行政、技术、管理“三个责任人”。2.提早谋划部署,全力做好汛前准备。3月起,各镇办对辖区防汛安全情况进行自查,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落实责任到人。4月底,由县级领导带队分5个片区,对水库、河流、滑坡点及涉河施工、旅游休闲、学校、医院等重点部位开展汛前安全大检查。全县138部卫星电话保持畅通,全县预置应急排涝设备45台(套),储备防汛编织袋33万条,铁丝200卷,雨衣7000件,发电机47台,油锯20台,冲锋舟8艘,救生衣490件,应急手电635个、砂石20万方。311支6905人防汛抢险救援队伍随时待命,确保险情发生后,迅速响应处置。3.抓实隐患排查,筑牢防汛安全防线。组织行业部门、镇村干部和“四支队伍”对全县287个村(社区)进行防汛风险再评估。紧盯河道险工险段、水库、尾矿库、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区低洼易涝区等重点场所,共排查问题隐患235处,均已全部整改到位。在每轮降雨来临前,均落实“关、停、封”等应急措施,涉山涉水景区全部关闭,建筑施工、道路施工、涉河工程全部停工,87座水库、3座尾矿库、160个地质灾害点落实24小时专人巡查值守。公安、交通部门对涉水、危险路段进行了交通管制;民政、教体、卫健等部门对敬老院、学校、医院等人口密集场所实行了严格管控。4.修订完善预案,积极开展防汛演练。汛前及时修订编制完善防汛、抗旱、城市内涝应急预案和水利工程防洪应急预案,严格履行预案审查、审批、报备等程序。针对重要江河流域、重要区域和重点塘库、城镇、乡村基层,细化组织动员、转移避险、抢险救援等关键环节措施。分级组织各类预案演练,组织开展山洪暴发群众转移、涉河在建工程抢险等镇级演练,4月、5月分别在党河水库、卡房水库开展了全县防汛应急演练,进一步落实了防汛各项措施,切实把应急演练的成效体现在防汛能力提升上,做到有备无患、守牢底线,确保全县安全度汛、万无一失。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和紧急转移避险能力。5.锻造过硬队伍,强化汛期值班值守。对全县18个镇(街道)领导、业务干部开展防汛业务培训,参训人数150人。县、镇、村、组四级防汛指挥体系已经建立,明确962名防汛责任人。每逢较大降雨,所有县级领导全部下沉一线,靠前指挥,督促所包抓的镇(街道)落实落细各项防汛措施。各镇(街道)严格落实防汛工作领导带班和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汛情、防汛调度指令及时上传下达。县防指选派各成员单位熟悉防汛工作的副职领导为防汛指导员,下沉到包联镇街开展防汛督帮工作。县纪委监委、县委督查办加大对工作落实和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各个岗位带班领导和值班人员在岗在位,全县防汛值守都处于应急状态,指挥有序,高速运转,全力应对强降雨工作。6.坚持统筹兼顾,防汛抗旱两不误。今年8月低以来,我县持续高温干旱,部分镇村人居饮水出现短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实际查看,启动抗旱应急措施,县应急管理局立即组织开展送水工作,累计投入抗旱设备100台(套),车辆50台(次),人力180人次,送水车辆2辆为戚氏街道办、纸坊街道办、龙亭镇、金水镇等镇街应急送水1200立方,有效缓解了当地的旱情。7.强化宣传引领、全面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利用5月12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组织各镇街、各成员单位开展多轮次防汛救灾宣传活动,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好评。完成了12345公示牌等设施设立工作,引导群众全面参与防汛减灾活动,进一步提高了人民群众防汛自救意识。全县18各镇街全部完成了“气象哨兵”设备安装工作,并进行了业务培训,确保设备正常使用。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严格落实“三必撤三必到三步法”和“五个一律”工作要求,全年共紧急撤离10856人次,明确安全撤离路线,设立防汛安全避险安置点53处,落实661名管护责任人,采取网格化管理,对涉险群众做到了应撤尽撤。同时采取“三个人盯人、两把锁”等措施,严防群众非安全返回。并为安全避险安置点群众备足帐篷、食品、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切实做到“五有”。全年无一人因灾死亡。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问题(1)干部群众水患意识不强。对突发洪水思想准备不充分,对洪水、地质灾害等危害认识不足,存在不同程度地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2)基层防汛队伍力量较为薄弱,部分乡镇无专职防汛工作人员,业务知识不足,普遍存在学中干、干中学。2.改进措施(1)加强舆论宣传,增强水患意识。分层分类强化风险认知,固化防汛意识,以典型事例引导、教育广大群众汲取汛灾教训,增强全社会的防灾意识,提高群众处置突发洪水、紧急避险能力。(2)充分利用汛后的有利时间,对县、镇有关业务人员加强知识培训,常态化演练,提升应急行动力,迅速成为业务能手。通过装备智能化降低人力依赖,充分利用社会力量补充战力缺口。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提高思想认识,强化监测预警。各镇(街道)、部门充分认识当前防汛救灾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要密切监测天气和雨情水情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设,搭建“防汛智慧平台”,整合气象雷达,水文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整合工作力量,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构建“专业高效、平战结合”的防汛应急力量体系。要把防汛救灾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当作一项基础性、经常性、持续性的工作来抓,要健全隐患排查整改责任体系。3.加大防汛避险知识宣传,增强镇村群众的防汛安全意识,提高避险知识,做到人人参与;加强应急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应急救灾直报系统,确保镇街灾情第一时间上报;做好抗旱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做到随时拉得出、用的上,保障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用水保障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