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秦都区> 咸阳市秦都区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区工伤和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咸阳市秦都区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区工伤和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10:00
单位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区工伤和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人力资源引进、开发和交流。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举办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群体的人才交流会。工伤和失业保险经办服务。创业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劳动保障协理员的管理和考核工作。
住所 陕西省咸阳市文林西路市民服务中心西配楼3楼
法定代表人 付鵾鹏
开办资金 151.3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秦都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22.9万元 148.6万元
网上名称 咸阳市秦都区人力资源和就业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30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涉及单位资产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中心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人社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现就2024年度工作情况及2025年工作计划汇报如下:业务开展情况2024年,中心服务大厅累计接待办事群众17000余人,涵盖工伤、失业、创业担保贷款、就业见习、就业创业服务、人事代理等具体业务。社会保障工作2024年我区失业保险参保3386户,参保人数37695人,净增参保人数542人,完成全年任务290人的186.89%。累计发放失业待遇1156.46万元(其中:发放定期待遇513.99万元,一次性生活补助19.44万元,技能补贴8.35万元,一次性扩岗补助0.75万元,医疗费84.15万元,稳岗返还529.78万元);失业金核心系统退费22人次,累计退回12.78万元。2024年我区工伤保险参保3158户,参保人数45617人;净增参保人数612人,完成全年任务559人的109.48%;累计发放工伤保险各项待遇共计支出1353.2万元(其中:伤残待遇支出421.9万元;工亡待遇支出444.7万元;医疗待遇支出486.6万元)。(二)就业工作2024年共举办招聘会9场,参会企业累计547家,提供岗位15966个,成功入职1923人;2024年就业困难人员公示共9批,累计公示人数666人;为就业困难人员开发公益性岗位43个。办理高校毕业生档案存放962人,其中2024届毕业生档案582份,往届毕业生档案380份。接收邮寄到我区的档案3101份,档案转出812份,开具调档函179份,依据档案记载开具各类证明100余份,补充档案资料275份,考研、单位政审300余人,代办医疗保险10人,申报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10人,初级职称160人,协助办理独生子女补贴手续63人,为103名档案托管到龄退休人员办理了养老保险退休手续,为27名档案托管退休人员协助办理了职工医保退休,为531名档案托管人员办理了职工医保续保手续,办理医保退休33人,办理退休证14人,非公死亡视同认定2人,办理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领3人,目前,中心共存放高校毕业生档案25512人,灵活就业人员档案3600余人。截至目前,陕西省公共就业信息系统中省厅分拨的秦都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758人,离校时已就业6人,离校未就业1752人,通过“1131”服务,实现就业1050人,未就业255人,联系不上14人,升学入伍等433人,跟踪服务率100%,就业帮扶率84.65%。2024年共认定见习单位54家,组织(十八批见习生)159人进行见习,完成市上下达160人任务的99%;核定岗见习位数775个,超额完成市上下达530个岗位的146%。(三)创业工作2024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3笔5289.6万元(其中个人73笔1945万元、小微企业10笔3344.6万元),发掘创业典型户5户,带动辖区就业550余人(目前还有1户小微企业200万待放款,8户个人贷款正上报贷放款审核中);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6人,每人5000元,共计3万元。(四)宣传报道工作2024年共发布新闻稿件63篇,省级10篇(陕西新闻联播、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刊网、陕西广电融媒集团大型融媒体直播等平台),市级28篇(咸阳电视台、咸阳日报、咸政快报、107咸阳广播、二三里资讯等),区级6篇(秦都发布、秦都融媒抖音)、中心19篇(简篇)。二、取得的社会成效(一)以“嵌入园区”为牵引,促进企业带动就业为进一步优化企业营商环境,我们坚持把“人社工作进园区”作为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的总牵引,通过人社干部、惠企政策、信息平台和高效服务“四个进园区”,摸清企业关切需求,多措并举,全面推进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才人事等工作主动嵌入产业园区、直达企业群众,推动咸阳“人社工作进园区”工作不断纵深发展,助力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3月22日成功举办春风行动暨“人社工作进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园专场招聘会,当天组织5所高校500余名毕业生深入园区企业“沉浸式”观摩,突出“新”、“多”、“准”三大特色,推动校企“双向奔赴”,提高人岗精准对接。同时精选109家重点企业涵盖设计、技术、销售、管理等3380个岗位进场揽才,现场发放政策宣传册2000余份,咨询各类政策1000多人次,初步统计达成就业意向492人。(二)以“政校联动”为桥梁, 助力见习高质量发展 为推动我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我们分别于4月18日,7月9日、7月16日携手教育局、税务局、卫生健康局成功签订《青年就业见习协议书》。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是区人社局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年”活动、聚焦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目标,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的有力支撑。标志着我区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为青年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和支持。(三)以“烟火夜市”为燃气,点亮秦都就业新业态为深入贯彻省市委、省市政府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决策部署,强化就业服务、畅通求职招聘渠道,提高对接匹配效率,分别于6月18日,7月31日成功举办职引未来 筑梦青春“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夜间招聘会。新业态下的夜场招聘会喜迎“开门红”,用夜市“烟火气”带动就业服务“接地气”,别样的“招聘夜市”让求职者利用出门逛街的时间,以购物散心的状态实现在家门口找工作,达到便民利民、助力就地就近就业的良好社会效果,同时实现“人才经济”和“夜市经济”相互赋能。据统计,两场夜场招聘会共有76家企业入场揽才,提供就业岗位1456个,现场吸引6800余名求职者入场求职。三、存在问题1.政策覆盖与管理短板,部分政策宣传渠道单一,偏远地区及特殊群体信息获取不畅,服务覆盖面需扩大。2.队伍建设与服务能力局限,基层就业服务中心人手不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就业服务需求,工作效率受限。四、整改措施及改进方向1、强化政策落实:立足实际,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简化业务申领流程,规范日常业务管理,统一标准并加强监督。2.提升服务效能: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定期学习培训提高服务精准度。五、下一年工作计划中心将紧盯社会保障和民生服务工作,探索创新,打破惯性思维,深入研判当前工作成绩优势及短板不足,科学谋划2025年重点工作,以专业化、智能化、便利化的服务思路为指导,着力强化举措、健全机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断增强广大劳动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秦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势赋能。一是加快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步伐,形成覆盖区级、街办、社区、网格以及辖区中小微企业、重点就业群体的公共就业服务网络体系。2025年中心将继续筹建3个街办就业服务站及6个街办、社区就业服务站,着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全力以赴优服务、提效能,为辖区企业群众用工需求提供就近、便捷、高效的家门口就业服务。二是立足秦都实际,创新就业服务形式,丰富就业服务内涵,实施“百村千人”计划,举办“3+2+N”新型招聘活动,面向全区113个社区和53个行政村,招募党员就业服务志愿者,针对本辖区求职者和企业,做好宣传就业政策,完成扩面任务,确保就业服务工作覆盖辖区的每一个角落。三是加大兄弟县区交流互动频率,学习其优秀经验、措施、做法。大力宣传“1131”服务政策,做好陕西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实名登记的审核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回访跟踪;根据职称制度改革文件的要求,做好职称申报工作。四是持续做好就业见习工作,深入辖区企事业单位、金融系统等单位积极宣传就业见习政策,积极开发就业见习岗位,提升青年就业服务效能,定期核查见习人员在岗情况及生活补贴发放情况,积极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失业青年参加实践锻炼,积累就业经验,尽快实现高质量就业。五是大力宣传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涉农领域创贷资金扶持,让更多符合条件的群体享受就业创业惠民政策,度过经济难关,使政策落到实处。加大贷前贷后管理,制定逾期贷款回收措施,对历史逾期贷款着手夯实推进催收与法律起诉工作。六是着眼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充分发挥社会保险补贴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作用,严格细致把好初审关,做好2025年档案托管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申领工作,减轻该群体缴纳社会保险的压力,鼓励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七是结合社保领域集中整治工作,按照“守底线、织密网、建机制”总体要求,积极联系省市相关部门,全力以赴做好“统失业工伤新系统上线的准备工作,不断完善社保基金风险防控相关法规,探索新的模式,实现风险管理工作常态化、机制化、规范化,确保我区社会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八是定期开展窗口礼仪服务及各项业务工作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更加专业、高效的服务团队,确保业务办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不断提升服务大厅的整体水平,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