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吴堡县> 吴堡县人事信息服务中心

吴堡县人事信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4 09:39
单位名称 吴堡县人事信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1.负责人事信息化建设工作,统计人力资源需求情况,提供人才需求预测服务;2.负责企事业单位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3.负责大中专毕业生、流动人员人事代理工作;4.负责全县退休人员管理工作;5.承担局机关交办的其他事项。
住所 吴堡县宋家川街道新建街155号
法定代表人 高辉
开办资金 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吴堡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4.89万元 8.46万元
网上名称 吴堡县人事信息服务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1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社局具体业务指导下,我中心不断推进公共就业工作体制创新,强化服务措施,在就业服务、劳务输出、档案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开展的主要工作(一)人事工作方面。一是事业单位累计招聘62人,其中: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29人,三支一扶招募5人;下半年事业单位计划招聘21人,目前已完成笔试,等待面试;免费医学生安置5人;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招聘2人;特岗医生服务期满正式聘用1人;面向2024届高校毕业生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20人,20人中2人为研究生学历,其中1人为直聘引进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毕业生,有助于提升我县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县教育事业发展。二是办理干部退休26人。三是完成了2023年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2860人(包括临聘生、协警、比照事业单位人员、农牧人才),其中优秀等次626人,合格以下等次21人。四是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60人(六级22人、七级16人、八级21人、九级1人)。(二)人事代理情况。于2024年5月下旬在吴堡县政府网站及微信公众号发布2024届高校毕业生档案托管须知,告知高校毕业生档案存放所需材料,档案托管地址、时间及档案邮寄地址、联系电话、档案存放流程以及党组织关系的转接和申请参加就业见习相关事宜。截止目前,县人事信息服务中心共代理高校毕业生7662人。(三)就业见习工作开展情况。为了增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大学生开阔视野、锻炼才干,更好地服务社会和人民,根据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在政府网站发布就业见习岗位征集和报名公告,有岗位需求的见习单位和有见习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通过报名申请和进一步资格审核,最后为相关见习单位安排见习生共计72名。(四)高校毕业生档案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转出工作。人事档案是人才信息的重要载体,准确、齐全、完整的人事档案是反映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最重要依据。为确保我县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规范管理和有效利用。(五)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1131”服务开展情况。为了充分了解和掌握我县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促进其充分就业,我中心建立2024届高校毕业生QQ群、脱贫户及监测户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微信群和雨露计划毕业生微信群,每月至少一次电话或微信一对一联系,了解其就业状况和就业需求,便与后期有针对性开展就业帮扶。在此基础上,积极组织工作人员对2024届回县报到登记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了回访,对已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免费档案托管、就业协议鉴定、报到、户口迁移等服务;对尚未找到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岗位推荐、求职信息发布、就业指导、就业见习、职业培训、困难帮扶等服务,力争实现全部就业;对符合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帮助他们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落实创业扶持、税费减免等政策,现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人员就业率已达92%以上。(六)政策宣传情况。2024年,我中心通过春风行动、人社工作进社区等活动在吴堡县体育场、古城路社区举办心系人才尽心服务活动,发放300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清单,还通过在家门口提供就业服务,我们通过深入脱贫户家中送政策、送岗位信息、送见习机会、送技能培训信息,从而助力困难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同时,政府网站和QQ群共发布县内招聘信息36条,县外招聘信息24条,其他信息26条,为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了一个高效的交流平台。(七)岗位推介方面。通过电话和微信追踪了解2022至2025年度脱贫户及监测户家庭300余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8月份推荐10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其中:建档立卡脱贫户8人,监测户1人,城乡低保户1人)到在榆国有大型企业就业,10月份推荐105名毕业生报名神东煤炭集团,其中50名为脱贫户家庭毕业生,成功通过笔试者已于2024年12月2日参加面试,12名面试成功者将陆续入职神东煤炭集团。二、取得的经济效益(一)通过为7662人办理人事代理服务,为他们进一步就业、考学、考公做好档案托管等服务。(二)通过开展“1131”服务,2024届高校毕业生已就业310人,就业率达92%。其中,事业单位招录10人,各类企业就业300人。(三)我中心不断探索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坚持做好了档案的日常分类管理和信息登记工作。(1)2024年共办理高校毕业生档案查阅68余人次,档案出库208份,出具档案转递单208份。(2)目前档案室规范管理单位干部档案共计2168份,已完成档案专审1248份,未审核数920份。(四)2024年见习生共计72人,预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73.44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就业见习完成率低。2.自主创业积极性低。3.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少。(二)改进措施1.深度拓展岗位力促多源供给。一是盘活公共岗位稳存量。深挖机关事业单位空岗资源,扩充急需紧缺的教师和医护人员。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协理员、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招聘工作,招募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单位就业。二是加力助企纾困育增量。鼓励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按规定给予创业担保贷款扶持政策。三是挖掘新兴机会扩容量。加大参军入伍政策宣传力度,落实榆林市高校毕业生入伍就业优先政策,积极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投身军营。2.发布招聘信息推动就业见习常态化发布需求信息。健全高校毕业生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发布机制。通过高校毕业生QQ管理群平台,及时发布各种优秀企业招聘信息,推动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云端精准对接。高质量组织就业见习。将开发见习岗位纳入县政府民生实事,扩大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参与度,确保有意愿的高校毕业生都能及时参加就业见习。用足用好就业见习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参加就业见习人员,给予就业见习补贴。3.落实困难帮扶做好帮扶工作对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开展“131”服务,即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职业推荐和1次就业见习或职业培训;做好帮扶工作。加强服务跟踪,对通过市场难以实现就业的困难高校毕业生,多次电话回访,利用就业见习与灵活就业等予以安置,确保高校毕业生应就业尽就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开展人事工作1.高效开展事业单位招聘工作扎实开展教师校园招聘、医学类毕业生定向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特岗教师转正等招聘工作。2.强化2024年干部职工考核工作(1)按照事业单位考核相关文件精神,认真审核各单位报送的考核结果,重点审核优秀等次占比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处分后对应的考核结果。(2)按期做好年事业单位新聘工作人员试用期考核工作。(3)按期做好定向招聘医学类本科毕业生,参加工作满3年后,执业资格审核工作。3.狠抓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岗前培训工作为了促使新聘人员了解《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联系县委组织部,拟做好本年度所有新聘人员岗前培训工作,助力新聘人员尽快融入工作环境、适应工作岗位。4.加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管理工作每月20日前,按时发文通知到龄退休人员,督促办理退休手续。联合组织部督促各部门积极落实干部荣退机制。5.稳步开展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在职员等级晋升制度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配合组织部门,稳步开展事业单位职员等级晋升工作。(二)加强人才管理1.全力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人事代理工作(1)按照规定程序及时为流动人员办理档案接收、转递事宜,做到接收规范,转递合规,并为吴堡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办理人事代理。(2)利用县邮政局为我中心办理的机要证,开展高校毕业生档案利用机要转递的工作,提升服务能力。2.切实保障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1)建立2025届高校毕业生QQ交流群,及时发布或转发各类招聘活动。(2)定制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宣传单,集中在7、8月份利用应届毕业生办理人事代理的时机,宣传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3)跟踪服务应届毕业生就业情况,逐一打电话进行联系确认,核查就业去向及工资福利情况,向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推送岗位,同时完善常住地址、困难情况、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确保离校高校毕业生就业及参加见习帮扶率(帮扶率达到50%以上)。3.深入开展2025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2025年度拟开发就业见习岗位50名,2025年7月从自愿开展见习工作的单位征集岗位信息,向高校未就业毕业生宣传就业见习政策并收集登记有见习意愿的毕业生信息;计划2023年8月正式开展就业见习工作,及时和提出见习申请的毕业生签订见习协议书,并为见习生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见习考核制度,要求开展见习工作的单位每月进行见习人员考勤登记。(三)规范人事档案管理今年计划按部门集中整理人事档案,争取2年内规范人事档案管理。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