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第一中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学历教育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朝阳路10号 | |
法定代表人 | 屈文宏 | |
开办资金 | 33438.65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教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52.39万元 | 28337.0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51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校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学生全面发展。一是思想教育引领,以“培养有情怀,爱自己,善作为的时代新人”为育人目标,通过多种活动,培植爱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行为习惯培养,落实国家关于作业、睡眠等五项管理,严查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开展入学教育、文明宿舍等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三是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进多个研学教育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20余次,带领3000余名学生开阔视野。四是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教育,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月活动,完成学生心理健康普测,探索开发生涯规划课程,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被命名为“陕西省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单位”。五是体育艺术与科学教育,加强体育艺术教育,举办运动会、文化艺术节等,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比赛。持续加强科学教育,开设40多个社团,多名学生参加相关科学活动。(二)教育质量提升。一是教学常规落实,抓实备、教、导等六个教学常规环节,加强集体备课,利用大数据分析实施教学评价,分层教学,加强教学环节督促检查。二是教学改革深化,落实新课程等要求,推进新高考改革,办好云校“双师班”,开通强基课程,落实“双减”要求,优化作业管理。三是英才集训部成立:成立英才集训部,整合校内资源,目前有10个班,运行平稳。四是毕业班工作重视,制定毕业班工作方案,领导包抓到班,加强培优补差,精心组织模考和质量分析,高考中考质量稳步提升。(三)教师队伍建设。一是师德师风建设,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将师德教育作为暑期教师培训重要内容,开展师德考试,通过多种形式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教师队伍结构优化: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方式,招聘12名公费师范生和研究生学历教师,与16名公费师范生达成就业协议。三是教师专业化培养,落实《教师专业成长“二三三”行动计划》,召开名师工作室推进会,组织“三类”赛教,多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培训,完成师徒结对工作,多名教师荣获省市级荣誉。四是教师职业幸福感增强,落实职工福利待遇,慰问困难教师,举行教师节表彰大会,宣传优秀教师代表。(四)办学条件改善。一是设施改造提升,完成新区校区教学楼外墙体等综合改造提升,改造新区校区教学楼长廊门窗,安装新区校区公寓楼热水供应系统和洗浴设备,维修改造北关校区相关设施,新购燃气锅炉,安装室外LED电子屏。二是后勤服务质量提升,北关校园餐厅通过陕西省标准化餐厅验收,重新签订新区校区餐厅合同,关闭新区校区校园超市,更换物业公司,北关校区争取人才公寓。(五)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欺凌防治和心理健康教育,制定安全预案,定期开展演练,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加强门禁管理和领导值班,配合相关部门治理校园周边治安环境。(六)统筹协调推进。一是扶贫帮困,为贫困学生发放助学金209.1125万元,资助2348人次,发放营养改善计划补助1.9495万元,补助55人次。二是创建工作,做好全国文明城市等创建巩固工作,完成全国文明校园等复查验收工作。三是对外交流,迎接韩国、香港等地师生来访,组织师生回访,与多所兄弟学校保持友好交流,承办研讨会。四是信息宣传:发布微信公众号信息180条,视频号、抖音号信息43条,编印《校园动态》33期。二、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一)社会效益。一是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十余项国家级省市级荣誉。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成绩优异,如19名学生在铜川市第二届中小学心理健康大展演活动中获奖等。二是中考高考成绩突出,初中部保持全市公办学校领头羊地位,高考包揽全市文理科前两名,600分学生人数增加,实现“低进高出、高进优出”培养目标,在招生工作中各分数段招生人数实现历史性突破。(二)经济效益。通过优化办学条件和提升教育质量,吸引更多生源,从长远看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校在教育市场中的竞争力。三、存在问题教育质量:在学生情怀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未来规划教育和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策略上有待提升,与全省一流基础教育有差距。教师队伍建设:名优教师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不足,部分教师职业认知和自我发展意识欠缺。内生发展动力:文化价值引领不够,校园文化体系建设不完善;管理赋能学校发展不足,管理规范化、精细化和统筹协调推进工作需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新区部分功能部室不足或设备陈旧,无法满足教学需求。四、改进措施教育质量提升:深入探索学生情怀教育等方式方法,构建创新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与全省一流学校交流学习。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名优教师示范引领机制,开展教师职业发展规划培训,增强教师自我发展意识。内生发展动力激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完善校园文化体系;加强管理团队培训,提升管理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办学条件改善:积极争取资金,更新和补充新区功能部室及设备。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德育教育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坚持“德育为先,五育并举”,落实“五项管理”政策,发挥思政课育人作用,加强多方面教育,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开展生涯规划等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加强校家社共育,改进完善管理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机制。(二)教学中心把握教育新形势,提升育人理念,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实施分层教学,创新英才集训部管理,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落实“双减”政策,丰富课后延时服务,加强新课程等研究,完善选科走班实施方案,总结中高考复课经验,提高复习备考有效性。(三)队伍建设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放在首位,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弘扬教育家精神,引进高层次及紧缺学科教师,利用培训平台落实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落实福利待遇,改善教职工条件,加强干部队伍培养管理。(四)教育改革研究新课程等政策,制定应对措施,加强英才集训部建设,探索人才培养模式,用活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奖励性绩效调节作用,完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和收入分配制度,依法治校,完善管理制度。(五)校园安全筑牢安全防线,压实安全管理责任,做好安全宣教工作,加强隐患排查和安全演练,落实门禁制度,抓好重点安全工作,配合综治部门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六)服务保障加强与省市部门沟通,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升级校园设施,加强经费管理,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完善校园文化建设。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