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铜川市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1 16:54
单位名称 铜川市应急管理信息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应急管理信息化提供服务保障。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运维;应急管理相关数据库建设,应急管理重点工程和避难设施建设技术指导;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信息支撑和保障;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广
住所 铜川市新区鸿基路2号
法定代表人 刘文华
开办资金 3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铜川市应急管理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9万元 3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市应急管理信息中心在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有效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一、主要工作(一)不断深化信息系统建设应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数据填报系统、“互联网+执法”系统、智慧林火卫星热点监测系统、自然灾害信息报送系统、森林火灾扑救“一键通”APP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为预警预报、指挥调度、数据分析等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手段。(二)不断推广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积极施行“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行动计划,12座正常生产建设矿山完成边坡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应用,4家铝加工(深井铸造)企业安装了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并联网,1家危险化学品储存企业完成了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三)不断推广使用新质生产力装备。加大“小快轻智”新型技术装备配备,全年投入129.4万元,储备了消防无人机、隔离带开带机、移动灭火系统等先进适用的应急装备,在重点20个乡镇(街道)、158个村(社区)布设了应急物资储备点,前置应急救灾物资20类21864件(套),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了充足物资保障。(四)不断加强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支撑。安装使用铜川市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全市185处、116.96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全部纳入系统管理,人均避难场所面积为2.87平方米,达到人均避难场所面积≥1.5平方米要求,确保遇到重大事故灾难能够保障群众安全避险。(五)不断夯实应急管理信息化基础。上线运行全国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完成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目前“一库”(应急管理数据库)、“一平台”(平战融合指挥调度平台)、“四专题”(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安全事故监测预警、城市安全监测预警及公共卫生安全监测预警等)系统框架已基本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应急视频会议系统、通讯保障系统实现贯通。二、取得社会经济效益一是将全市185处、116.96万平方米应急避难场所,全部纳入铜川市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管理,为群众科学转移避险提供了技术支撑。二是“互联网+执法”系统、智慧林火卫星热点监测系统、森林火灾扑救“一键通”APP,以及非煤矿山边坡在线监测系统、铝加工(深井铸造)系统等系统在部门、企业得到深度应用,为风险防范、预警预报、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提供智能化、专业化、精细化手段。三是建成全市应急综合管理平台,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应急视频会议系统、通讯保障系统实现贯通,为科学指挥救援和抢险救灾赢得了宝贵时间。三、存在问题一是与林业、水务、气象、自然资源、卫健、消防等相关部门沟通、对接协调配合不够,数据还没有实现互联互通。二是信息化建设工作按部就班,争取中省国债项目资金力度还不大,信息化建设相对缓慢。三是面对快速膨胀的应急管理信息化业务,未建立起市级应急管理专家库,中心专业人才不足,中心干部综合业务能力水平还有待提高。四、改进措施一是积极与林业、水务、气象、自然资源、卫健、消防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将数据接入市应急管理综合管理平台。二是认真回顾总结应急管理信息化“十四五”规划落实情况,系统谋划应急管理信息化“十五五”,争取中省国债项目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三是加快应急管理专家库建设,采取自学、专题学、调研学等方式,不断加强中心干部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升中心干部能力素质。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有序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按照省市统一部署,全力推进应急管理信息平台建设,实现与省应急管理厅的互联互通。整合共享市级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安全生产类、自然灾害类预警信息、灾情信息、救援力量信息和物资装备等数据,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不断补充、完善应急数据资源。(二)加快建设应急管理专家队伍数据库。参照省级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加快全市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防灾减灾救灾、自然灾害专家队伍数据库建设,制定《市级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管理办法》,建立市级应急管理专家队伍。(三)积极推广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先进技术和装备。按规定组织参加省内外举办的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先进技术和装备推广活动,积极引导企业推广、应用国内外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先进技术和装备。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各级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做好抢险救援装备、物资和战勤应急准备,时刻保持临战状态,快速反应、高效救援,全力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