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玉华宫管理处(陕西玉华宫森林公园)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玉华宫风景名胜区保护、利用、规划、开发、建设提供保障。参与拟定景区规划、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景区开发建设服务保障•景区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维护管理、旅游服务、安全保卫•景区景观和自然环境、森林、文物管理保护利用•协助管理景区内农村、土地事务 | |
住所 | 铜川市印台区金锁关镇玉华村 | |
法定代表人 | 皇甫涛 | |
开办资金 | 12709.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文化和旅游局(铜川市文物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2709.91万元 | 13570.54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业务,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我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文化和旅游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积极开展各项业务活动,开创了景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主要业务开展情况1、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已基本完成,驻銮崖石窟岩体保护修缮工程已完成90%工程量,玉华宫遗址陈列展示提升项目完成投资736万元,玉华博物馆提升改造项目如期推进,其中三藏院已改造完成对外开放。二是玉华宫遗址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绿化、玉华博物馆消防设施、肃成院人行步道整修等工程。三是玉华河李家村至榆林村段防洪工程,落实中省水利发展专项资金350万元,完成河堤治理500米。2、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立足景区资源优势,抢抓国家文化旅游发展利好政策,走出去、请进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不断赋能景区高质量发展。一是2024年推介文旅项目9个、涉及资金约18.3亿元;策划包装项目24个,总投资31.1亿元。二是全年争取落实各类项目资金4035万元,其中玉华宫景区文化和旅游领域设备更新项目,争取2024年第一批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2800万元。三是引进成都所见所得传媒集团有限公司、陕西潼华秦韵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景区开发运营,景区运维水平和旅游质量得到有效提升。3、特色品牌旅游活动成功举办。聚力“Hi四季趣铜川”主旋律,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融合创新赋能,打响“旅游+”“+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一是成功举办了第26届冰雪节、避暑休闲游、金秋旅游季、国庆黄金周等特色旅游活动,较好地彰显了景区旅游魅力。二是成功举办陕西省铁人三项玉华宫训练营、陕西康养看玉华、青少年研学游等主题活动,参与人数达5万人之多。三是积极推出玉华驿公寓式酒店、唐王狩猎场等特色民宿体验旅游产品,康养避暑体验者达2万余人。4、市场营销开拓新市场。一是走进高校、企事业单位、旅游中介机构等210余家,积极开展宣传推广赋能旅游活动,与关中平原城市群14个地市的旅游中介机构签订合作协议40余份。二是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旅游日等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在全国博物馆教育、全市文博系统首届博物馆“微课”大赛等取得良好反响。三是充分发挥抖音、微视频、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平台,开展抖音直播、带货等活动,有力地提升了景区品牌美誉度和市场影响力。5、景区品质跃升新高度。围绕打造“生态康养文旅高地”目标,以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为抓手,加快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全面优化景区旅游环境和旅游服务质量。一是积极邀请专家到景区现场指导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创建提升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全面完成了拓展基地和青少年拓展实践基地提升工程,基地可开展200人团建活动。三是对标4A景区质量标准,狠抓规范化管理,加快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四是高质量完成造林绿化60亩、退化林修复和森林抚育3000亩,林政管理、森林防灭火、古树名木保护、森林科普研学、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长足发展,景区“绿色”品牌声名远播。6、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扎实有序。以森林防火、防汛防滑、文化遗产保护、旅游交通、消防和燃气专项整治、安全生产等为抓手,积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景区平稳有序。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效益一年来,玉华宫景区高质量发展,知名度、美誉度、市场影响力空前,产生了俱佳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充分彰显了玉华宫景区文化高地、旅游胜地、百姓福地的巨大魅力。全年,景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08万元,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景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民生改善、文旅产业、智慧景区和项目前期费用等方面资金不足。二是在景区经营建设中,由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尚未批复,涉及相关项目的土地征用、建设手续办理等工作滞后。三是创新发展理念不新、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旅游服务意识不强,经营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四是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不够强劲,特色文旅产品打造不够有力,景区二次消费项目收入占比较低。四、改进措施1、主动出击,积极争取中、省、市旅游产业项目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为重点项目推进提供财力保障。2、超前谋划,及早动手,全过程跟进、全闭环服务,积极做好景区总体规划修编跟进工作和重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规划、土地、可研、环评、招投标等前期准备工作,为项目高效推进奠定基础。3、打破传统思维,树立“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将创新贯穿于景区规划、建设、管理、营销等各个环节,对标4A景区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景区经营机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强员工服务意识培训,全面提升景区旅游品质。4、深化景区文旅融合,打造旅游特色产品,深度挖掘景区文化内涵,讲好景区故事,将景区文化融入旅游体验,增强游客的文化感知,创新旅游新业态,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不断提升旅游产品吸引力和游客的参与感,促进景区二次消费项目收入增加。五、2025年工作计划1、全力推进景区重点项目建设,全年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2.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营作用,着力提升营商环境,加强协调、服务、监管,突出景区平台公司职能职责,完善考核机制,推进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再上新台阶。3.坚守生态资源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底线,依法依规开展保护利用和开发运营工作,在巩固提升上再下功夫,全面提升景区旅游质量和旅游品质。4.依托资源优势,做大做强景区特色旅游活动品牌,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强势宣传推介,形成旅游新亮点、创新服务新平台、壮大文旅新产业。5、紧盯中省市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导向,立足景区资源优势,精心策划包装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项目及康养产业类项目,积极利用丝博会等平台开展宣传推介、项目招商等活动,力争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6、扎实做好景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