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档案馆(铜川市档案局)

铜川市档案馆(铜川市档案局)

发布时间: 2025-03-21 16:24
单位名称 铜川市档案馆(铜川市档案局)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保管利用档案资料,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接收、征集、整理、保管、提供、利用分管范围内的档案·编辑研究馆藏档案资料·鉴定馆藏到期档案
住所 铜川市新区斯明街中段
法定代表人 陈会理
开办资金 1214.4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共铜川市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86.56万元 738.38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档案局.政务 从业人数  1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2024年1月,对法人进行了变更登记,由杨国琦变更为陈会理,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主要开展业务活动2024年我馆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依法管档,提升治理效能。依托“八五”普法、国家宪法日等重大时间节点,开展公益大讲堂等学法普法活动,有效增强了干部、群众档案法治意识。采取“双随机、一公开”对部分市级单位、国有企业、区县档案馆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严格规范执法程序,通过现场反馈,定期回访有效督促相关单位进行问题整改,全面提升执法质效。坚持以会代训、现场指导,主动加强对国有档案资源普查工作的组织、督指,全市各综合档案馆、档案室、乡镇(街道)同步完成档案资源汇总上报工作,率先在全省完成档案资源普查工作。扎实做好全市重特大事件档案工作,坚持制定年度重大活动和突发事件档案工作清单,及时加强对相关单位进行事前、事中、事后档案整理和移交指导,完成全市重大活动档案归集8项,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进一步提高。(二)坚持应收尽收,丰富档案资源。规范接收各类档案资源,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声像和实物档案工作的通知》,配套进行整理实操培训,促进音像实物档案接收进馆。结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发布档案资料征集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红色档案资料,加大档案征集力度,充实馆藏资源。注重馆际合作,将独具铜川地方特色的红色档案、非遗档案、地方志等档案资料接收进馆,市馆藏总量持续提升,资源结构不断优化。(三)坚持转型发展,推动数字建设。加快数字化步伐,坚持“存量数字化”,持续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数字化加工48万画幅。扎实推进“增量电子化”,全年接收数据量645.23G,为数字馆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按照全省档案数据灾备要求,市、县馆实现档案灾备全覆盖,向省档案数据灾备中心备份电子档案数据1.59T。制定《铜川市档案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应急预案》,加强对内外网络、铜川档案信息网、“铜川档案”微信公众平台进行日常巡查,杜绝网络安全漏洞隐患。依托数字政府建设,主动加强与市数据局对接联系,推动已有或新建办公自动化系统、业务系统归档功能建设,以电子档案为主体的数字档案资源体系加快建立。(四)坚持档案宣传,加强编研利用。印发《关于开展2024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组织开展了广场文化宣传、档案主题展览、档案馆开放日、馆长接待日、主题征文、职业技能竞赛、线上主题宣传、档案征集等一系列活动,为全市档案工作扎实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编写《一面胜利的锦旗》、《从馆藏解放初期档案看党的纪律建设》、《新中国成立初期铜川“增产节约运动”的历史成效与经验启示》资政参考3篇;编写《新民主主义政权对同官煤矿的接收》《一五时期国家156个重点项目2项落户铜川》《档案里的英烈故事》等档案解读类文章12篇,向铜川日报提供《红色档案故事》14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档案查阅利用受到好评。开展热情周到、形式多样的查档服务,今年以来市馆全年为181家单位675人提供档案利用622次,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馆长接待日活动,班子成员每周接待查档群众,倾听干部群众的查档需求,改进档案工作措施,一对一协调解决群众查档利用问题,有效解决了群众查档用档的急难愁盼问题。坚持以转作风推动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把“勤快严实精细廉”作风落实到档案岗位和工作中,建立健全查档服务相关制度,优化查档服务、投诉举报办理程序,加强档案工作指导服务力度,持续规范档案业务工作,以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助推实现档案工作新突破。2.依法治档水平不断提升。认真贯彻实施《档案法》,推动档案工作与重特大事件应对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实。开展三月“归档月”业务指导和档案年检,不断加强日常业务监督指导,各部门、企事业单位及农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明显提升。3.档案普法宣传特色鲜明。为贯彻实施好新修订的档案法、档案法实施条例,夯实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法治基础,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机关单位档案工作实际和群众关注的档案热点问题,举办了“学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条例》”档案普法展览。展览相继落地新区阳光广场、铜川市政府、铜川政务展出,累计接待干部职工、群众1000余人。在“铜川档案信息网”设立普法专栏,通过“铜川档案”公众号发布系列普法文章,举办学法公益大讲堂等活动,通过普法宣传,档案工作者和社会大众的档案法治意识进一步增强。三、存在的问题一年来,铜川档案事业稳步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亟待加强。一是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仍需加快,电子文件系统建设与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要求仍有差距。二是档案展室展陈有待更新完善,在优化空间布局、创新展示方式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提升。四、改进措施一是聚焦数字赋能,加快档案工作转型升级。坚持以信息化驱动档案事业现代化,持续开展馆藏档案数字化加工工作。加快制定落实《铜川市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推进数字档案馆建设,积极参与全市公共数据管理,推进档案和大数据等融合发展。二是聚焦中心大局,充分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作用。加强全市重大活动档案指导力度,增强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深入挖掘馆藏资源,完成档案展厅展陈更新改造,展示和宣传我市历史文化。开展红色档案资料、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征集,建立铜川名人专家专题档案目录,编纂完成档案资政参考。五、下年度工作计划聚焦档案标准规范,提升档案依法依规治理效能。落实档案行政执法“三项机制”,开展档案行政执法检查和档案安全常态化检查,加强机关、乡镇档案室标准化建设。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农村档案管理体制,加强土地确权档案指导力度,系统推进项目档案验收工作,发挥档案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作用;聚焦服务提质,提高档案开放利用水平。加大档案开放鉴定力度,扩大档案利用范围。以“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为抓手,提高窗口服务质量,满足群众档案利用需求;聚焦队伍建设,积蓄档案事业发展动力。落实档案干部五年教育培训规划,开展常态化业务实践培训和技能竞赛,培养“工匠型”“专家型”档案专业人才,优化市级档案人才库,做好“三支人才队伍”培养和推荐工作,发挥档案职称激励作用,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档案干部队伍。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