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铜川市>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1 16:21
单位名称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铜川市人才市场、铜川市经理人才市场、铜川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人才流动提供中介服务。人才交流服务·流动人才组织与人事关系转接·流动人才档案保管·人才信息服务·人才信息库管理·人才市场培育·人才培训开发·人才素质测评·经理人才任职资格评审·经理人才市场业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
住所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便民服务中心
法定代表人 付国锋
开办资金 89.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9.22万元 92.19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3月,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业务开展业务活动1、持续跟进就业见习目标任务。开展就业见习培训会等10场,加大见习供需对接力度,提升匹配效率。截至年底,已征集就业见习岗位3095个,办理见习638人,创建就业见习基地29个。2、稳步提升帮扶就业率目标任务。2024年全市共登记应届毕业生2170人,其中:离校时已就业53人、离校时未就业2117人。截至年底,实现就业1915人,帮扶就业率90.46%,在省上抽查12期服务情况中,我市各项指标均为100%,4月份受到通报表扬。3、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截至年底,全市192名离校未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已实现就业171人,实现就业占比89%。今年以来为铜川职业技术学院324名毕业生发放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324000元。4、常态化做好求职登记回访工作。及时跟踪回访,根据求职者个人意愿提供就业服务,今年以来,我市求职登记系统登记高校毕业生97人,联系率和服务率均达100%,其中,实现就业89人,占比91.75%。5、持续优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一是挂接省档案管理V40系统,现已完成全市档案基础数据的上线应用。二是开展流动人员档案管理专项整治工作。今年以来,全市转递各类流动人员档案6627份,录入电子档案5330份。6、高效实施“一件事一次办”工作。协同局信息中心、市行政审批局制作宣传短视频和宣传文稿,多渠道开展宣传,提升知晓率。与去年相比,新增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共服务办件量232件,办件量增长11倍。7、稳步推进“叩门求才”活动。先后赴省内外13所高校积极开展人才引进、人才代培、校企校地合作等,其中985、211以上院校8所,普通本科院校2所,职业技术院校3所。截至年底,已与省内外36所高校建立长期合作交流关系,其中“双一流”高校15所,进一步拓宽引才渠道。8、用心举办校园专场招聘会。带领我市21家重点产业链企业赴省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科技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开展校园招聘会11场,涉及招聘岗位78种,岗位需求533人,咨询洽淡1453人,初步达成意向334人。9、多种途径发布人才需求目录。配合市委人才办按季度发布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截至年底,结合省内高校校招活动及通过各类媒介发布“2024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四期、“2024年度铜川市重点产业链普通技能人才需求目录”四期、“2024年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专项目录”一期、“2024年度铜川市“组团式”招才引智人才需求目录一期,各类需求目录涉及企业169家,岗位需求363个,需求人数1450人。10、上门服务助力学生定向就业。紧盯各园区重点企业,加强对接,筛选专业相匹配的见习生,开展“上门送人”,面对面服务,得到企业的欢迎和认可。全年共开展送人到岗5场,精准推送41名见习生,达成意向20人。二、取得的主要社会经济成效1、扎实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结合春风行动、大中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等专项活动要求,组织全市人才中心开展线上线下招聘及直播带岗活动118场,累计参会单位2094家,提供岗位5.2万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1.8万余个),入场约2.9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490人次。同时,结合直播带岗、进校园等活动,邀请业务负责人和职业指导师开展政策宣讲、职业指导活动5场,参会2400人次。2、充分发挥高校服务专员能动作用。在23所高校中设立30名高校信息专员,其中双一流高校专员17人。为专员颁发服务聘书,紧密结合本市产业链重点企业人才需求大力做好宣传推介,引导高校毕业生回铜来铜就业创业,宣传面涉及在校学生近5500人,转发推送引才相关政策和岗位信息近万条。3、多措并举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一是结合专项就业服务活动,进校园、进市场、进社区发放服务清单,现场讲解政策,共开展宣传活动33场,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二是通过市级部门官网及微信、抖音平台和其他网络媒介全年推送政策和业务信息60期。三是依托移动短信群发平台,全年精准推送招聘会讯、就业政策等信息6万条。四是运用社区电子屏,持续播放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等宣传片4期6部。4、“暑期学子企业行”活动取得新突破。组织125名学子开展主题为“铜心共创职为耀瓷”、“扬帆起航感知铜川”等访企活动7期,引导学子实地感受我市转型发展成果,增强留铜就业创业意愿。活动结束后成功入职4人,其中兴盛德药业入职的3人均为申请求职创业补贴的宜君籍毕业生,实现自2022年暑期学子企业行活动开展以来成功入职人数零突破。5、专项夜场招聘活动更有力度。结合高校毕业季和夏日季节特点,在商业区、广场和社区等地多频次、灵活性举办夜场招聘。今年全市共举办夜场招聘13场,参会单位273家次,累计提供岗位6094个,其中高校毕业生岗位1036个,入场求职2006人次。6、激发就业活力形式更灵活多样。搜集5名创业高校毕业生和创业青年,制作《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故事系列专题片》5期,树立就业创业典型5人,在局网站、微信公众号、广场和社区电子屏等媒介进行宣传,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热情。同时,组织9名高校毕业生和创业青年参加“讲述我的创业故事”云分享主题展评活动,8名参赛者获奖。三、存在的问题V40档案管理系统全面应用进展缓慢。我市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加工制作完成时间较早,与省上最新档案系统上传数据要求有差异,联系当时第三方调整数据格式等花费时间较长,造成整体档案数据上线应用推迟。四、改进措施省上强化对我市档案数字化业务的过程指导,明确工作进展时间节点,对我市委托省上档案影像资料上传省级档案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我市,提出改进要求,高效推进我市档案数字化工作。五、下年度工作计划1、围绕重点群体就业,优化提升工作效能。一是提前谋划2025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事宜,实施服务攻坚行动,落实“1131”帮扶措施,确保11月底前有就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帮扶就业率达到90%以上。二是全年征集就业见习岗位不少于3000个,办理见习不少于600人,创建就业见习基地不少于25个。全年举办就业见习对接会不少于10场次;开展就业见习生岗前政策培训不少于8场次;深入园区或单位开展“见习促就业提升留用率”活动不少于5场次。三是对新增流动人员档案信息化等基础数据进行加工;探索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数字化场景应用,持续优化我市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四是计划开展求职能力实训,提升毕业生求职创业能力。2、围绕供需平台搭建,不断夯实人才服务。一是组织我市企业在省内开展招聘会或双选会不少于20场,计划涉及本科类院校和职业类院校各6所。二是精心开展“访企送岗”活动不少于10场次;邀请回铜学子和学生家长共同开展“暑期人才企业行”活动6期,促进学子留铜就业。三是计划对接全市优质中小型企业,签订人才招聘合作意向,针对其岗位需求开展网络直播招聘。3、围绕招聘灵活宣传,激发就业创业活力。一是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行动等要求,全年开展现场招聘会不少于20场,直播带岗活动不少于12场,政策宣讲和职业指导活动不少于4场。二是汇总高校毕业生相关的招聘岗位和就业创业政策,加强岗位推送和政策宣传。三是组织前期宣传的13期创业高校毕业生和创业青年,在我市人群密集区域开展创业项目展示活动1期,以实际成果为高校毕业生和青年树立榜样,坚定创业信心。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