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西咸新区>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1 16:08
单位名称 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推动政产研结合。从事人才培养、科技经纪人队伍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技术转移与推广、工程与产业政策咨询、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等相关科技服务工作。
住所 西咸新区沣泾大道与沣长路交汇处西南角西咸金融港4-A楼20层
法定代表人 杨稣
开办资金 500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76.52万元 1061.1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6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具体业务开展情况2024年,是新一轮秦创原建设三年周期的开局之年,在新区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创促中心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着力为秦创原建设贡献“一中心”力量,全面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具体汇报如下:(一)凝心聚力,打造“秦创原”服务先锋团。一是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开展第二届“大家来讲秦创原”活动,开办“创促小课堂”系列活动11期,不断提升全体干部员工综合能力。二是紧抓优秀团队建设。坚持做好科转项目招引和重点产业链构建工作,统筹引育科技经纪人86名,组建“高校专项科技经纪人”队伍30人,新增省级“科学家+工程师”队伍41支,组建“新双创”队伍33支。(二)固本增效,做强“六懂先生”项目招引主力军。一是深化推广“三项改革”。在面向全省75所试点高校宣讲“三项改革”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医疗卫生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宣贯14场次。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624家、完成全年任务的104%。二是构建全流程路演体系。建立“路演承接—宣传推广—挖掘转化—跟踪服务”的全流程承接体系,组织“三项改革”各类专场路演30余场,推介项目及团队160余个,发布线上路演项目210余个,位居全省前列。三是助力产业布局、提升发展。新区累计招引氢能和储能项目75家,构建氢能产业服务链条,累计42家企业入选新区氢能产业链链上企业。累计落地机床产业企业62家,完成两批共计42家新区数控机床产业链企业认定。引入低空经济项目7个,有效助力新区低空经济未来产业集聚区发展。(三)攻坚克难,优化“一线工作法”企业服务护航队。一是创新生态服务链条。升级上线秦创原综合服务平台,举办秦创原建设成果展,秦创原小程序新上线“三项改革”和“科技红娘”专栏。入企服务团全年共走访企业260余次,挖掘需求349余个。受理线上业务4253项,线下业务达34238项,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审核10313家,累计开展政策宣讲培训80场,举办各类培育活动132场。二是拓宽产业发展途径。举办青禾计划系列活动3场,助力氢能、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领域企业获得融资意向、进行业务交流对接等。三是完善政策服务标准。编印秦创原总窗口政策包(2024版),修订普惠及氢能政策实施细则,优化政策兑现实施办法,多渠道提升政策利企实效。(四)添砖加瓦,当好“由内而外”秦创原建设发言人。一是高标准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印发新一轮《西咸新区建设秦创原总窗口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编制形成《2024年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指标任务》等。二是高水平强化模式推广。与省科技厅、省委政研室、省委党校共同编写的“三项改革”案例入选中组部全国干部培训教材。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一)新区产业集聚进一步加强。西咸新区氢能和储能企业数量占西安市超2/3、全省超1/2,已成为西安市乃至全省氢能产业的新名片。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入选省首批6个聚集区建设序列。机床产业初步形成了“上游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中游数控机床生产制造—下游数控机床应用市场”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二)产业发展途径进一步拓宽。青禾计划助力8家企业获得了15个融资意向与机会,4家企业与上海临港产业园新能源企业达成初步合作意向。促成斡丰流体等9家创促中心招引落地项目获得超1亿元融资。跟踪服务企业申报,助力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7家高新技术企业完成认定,5家企业完成陕西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三)科技成果产业化承载体系逐渐形成。发布十大特色产业园原力榜,推进招引项目场地交付。制定《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合作科创载体管理规范(试行)》等,完成首个“秦创原总窗口腾飞器”评选认定,加快推进形成总窗口全链条的科技成果产业化承载体系。(四)秦创原政策支撑作用持续发挥。自2021年起至2024年11月底,省市区三级共为新区2978家企业兑现奖补资金12.65亿元。(五)促进实现资源联动互通、协同合作。与西安、咸阳、延安等7地市秦创原创新驱动网络分平台实现互联互通;推动形成省域协同创新发展的新格局;与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秦创原调研点,为总窗口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任务、服务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争取更高层面的智力支持。三、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一是培育科创平台力度不足。目前新区内的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数量较少,校企合作的创新成果多停留在实验阶段,体量较小,就地产业化需求不强。二是激活创新主体不够有力。有效调动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的举措还不够多,与先进地区比较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模式相对单一。(二)整改措施一是加大科创平台培育力度。引导省内优势资源与新区特色产业园区共建校地、校企联合孵化基地。二是多措并举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开展创新性活动,加强产业创新合作和资源要素聚集。充分发挥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作用,链接各项服务资源等。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引导高校院所等省内优势资源与新区特色产业园区“一对一”结对子,共建校地、校企联合孵化基地,促进更多优质成果在新区转移转化。支持区内孵化器、高校与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共建各类成果转化平台等,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业技术应用研发及集成创新。(二)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持续开展创新性科创系列活动,加强跨区域产业创新合作和资源要素聚集。充分发挥秦创原综合服务中心作用,链接更多人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资源。加强政策宣讲精准度,分批次、有重点的面向国内外重点高校以及总窗口协同创新基地等开展总窗口政策宣讲推广。构建科创载体全链条孵育体系,推动“载体+N”赋能专项行动,提升载体服务效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2.国家高端智库调研点网络成员单位3.陕西青年五四奖章集体4.新质生产力理论和实践创新观察点5.全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6.2024年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7.获批西安交通大学现场教学点8.2024年1月获评2023年度市级科技企业孵化载体9.2024年2月获评西咸新区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单位10.西咸新区一类(“星标工程”标杆)基层党组织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