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加强机关建设,提高服务水平我中心以建设“勤政、廉洁、学习、文明、法治、和谐”的模范机关为目标。中心严格考勤制度,职工上班认真积极。中心严格执行党的“八项规定”,严格执行有关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固定财产登记使用、差旅费补助、下乡补助的相关规定,从严控制公务接待。中心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公务接待制度、请销假制度、办公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为进一步促进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转变,中心加强干部职工作风教育工作,一年共组织集体学习20余次,人人有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中心将党史教育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以干部作风整顿促进动物防疫工作,以动物防疫工作检验党员干部教育效果,极大地提高了全体职工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圆满地完成全县动物防疫和疫情测报工作。二、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搞好重大动疫病防控工作(一)圆满完成春秋动物强制免疫工作春秋防疫期间我中心在农业农村局的安排下召开了包乡包片人员会议,对动物防疫工作作了具体的部署,进一步强化了领导包片、中心技术干部包乡责任制,层层落实了责任,出台了防疫期间的相关制度,建立了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做到了奖罚分明,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了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真正达到高质量高密度的防治要求。据秋防统计,全县大家畜存栏1.2万头(其中奶牛存栏1500头),生猪存栏10.8万头,羊子存栏28.4万只、蛋鸡存栏45万羽,口蹄疫、布病、小反刍、禽流感做到应免全免,免疫密度100%、挂标率达100%。同时还做好了猪瘟、新城疫的普免工作,并且还针对本地实际情况,切实做好了结核病、羊痘、魏氏梭菌病、狂犬病、猪腹泻等常见疫病的防治工作。(二)加强督促检查,提高整体效果为了搞好全县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确保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我中心采取边督查边培训方式,对各乡镇的动物防疫情况进行了督查指导,重点检查各乡镇政府对防疫工作重视支持情况、是否配备干部参与防疫工作、县乡技术干部工作到位情况、免疫挂标情况、免疫档案填写是否规范等。对免疫工作组织不力、重视不够、措施不到位、进展缓慢的乡镇站给予批评,限期整改,对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予以及时协调解决。在春秋防疫期间,由局和中心领导带队多次对各乡镇的防疫工作进行督查,重点检查各乡镇春秋防进展、免疫质量和档案填写情况,及时召开了防疫调度会,督促工作缓慢的乡镇加快进度,迎头赶上,保证在规定期限全面完成。我中心在2024年春秋防期间各组织过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会,对中心全体业务干部和重点乡镇业务人员进行采血、解剖、疫情诊断、疫情报告、防疫技术专门培训,特别对非洲猪瘟的症状、防控措施、疫情报告、现场处理,采样解剖进行重点专项培训。(三)做好疫苗耳标物资保障工作。一是加强疫苗的管理使用。科学预算疫苗用量,保证全县防疫正常使用的同时避免疫苗浪费。2024年开始要求各乡镇按实际需求量报送疫苗需求量,疫苗的调运、发放建立台帐,安排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榆林市畜牧兽医服务中心要求进行网络化管理,严格按规定运输、贮藏和使用疫苗,确保疫苗合格、免疫有效,使用合理避免浪费。二是完善耳标管理制度,严防耳标违规外流,要求各乡镇做好耳标管理工作,所有动物标识发放必须进行造册登记,登记清楚号段,各个环节必须执行实名登记签字制度,真正做到谁发放谁签字,标识只能发放到村级防疫员一级,规模养殖场必须在基层兽医人员或村级防疫员监督下给牲畜佩戴标识,佩戴完后剩余标识和春秋两季防疫结束后剩余的标识收回乡镇兽医站管理,严禁标识流入贩运经济人手中。三、切实做好疫情监测、流调工作我中心承担着国家动物疫情测报工作,及时了解动物疫病发生状况和及时上报疫情。2024年主动检测禽流感1500头份,口蹄疫800头份,小反800头份,猪瘟200头份,新城疫1500头份,血检牛羊布病8429头,奶牛结核1159头;共流行病学调查25次,通过调查为我县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四、非洲猪瘟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建立排查周报告制度。在全县开展全面排查和专项监测,要求各养殖场每日逐栏检查生猪健康情况,各镇畜牧兽医站每周形成汇报总结上报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疑似病例或异常死亡,及时上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早处置,及时消除疫情隐患,一年来共排查疫情25起,处置疫情3起。五、“先打后补”实施情况我县2024年共实施了17个“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其中猪场11个,鸡场6个,所有参与“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全部进入陕西智慧动检平台,按要求录入了防疫、检疫信息,对其进行抗体检测,全部合格,现进入验收兑现阶段。六、屠宰检疫和产地检疫工作为保障市场稳定供应,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促进陕西智慧动监平台实现畜禽免疫、牲畜标识、检疫出证、屠宰管理、先打后补等相关信息的有效关联,构建动物防疫信息化管理平台,达到畜禽从养殖到屠宰全链动物及动物产品可追溯,保障畜牧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市场稳定供应。1.屠宰检疫工作自今年8月份开始,我中心固定6名官方兽医对县内两个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驻场检疫,并配备12名县级公益岗协助检疫。一是严格按照屠宰检疫操作规程与屠宰场法人、检疫员分别签订了责任书。强化生猪宰前检疫,发现疑似疫病的情况,立即按程序逐级上报;二是严把生猪进厂关。强化对运输生猪进厂车辆的检查,发现异常症状的,立即隔离、采样、检测;三是对进出屠宰厂及其生产区的车辆严格落实消毒措施。要求屠宰厂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屠宰生猪,屠宰前停食静养不少于12小时,屠宰前6小时要向驻厂官方兽医申报检疫,填写检疫申报单,同时附“瘦肉精”检测证明及非洲猪瘟PCR检测报告,官方兽医接到申报后在屠宰前2小时按照《产地检疫规程》实施“临床检查”,健康合格的准予屠宰,发放准宰通知书,不合格的按照规定处理。截止2024年11月底,定点屠宰检疫生猪76205头,无害化处理重量1571公斤,企业自检非洲猪瘟2827批次无阳性,“瘦肉精”7910份无阳性,驻厂官方兽医检测“瘦肉精”4210头份无阳性。坚决做到进入屠宰场的生猪挂标率100%、屠宰同步检疫率100%、检疫验讫印章加盖率100%、出场合格产品持证率100%、无害化处理率100%,确保了屠宰环节畜产品质量安全。2.产地检疫工作严格执行养殖场户检疫申报制度。养殖户按照要求在陕西智慧动监公众号平台实行检疫申报工作,官方兽医在收到申报检疫后,做到及时查看、现场检疫、查验免疫档案、免疫标识、规范记录,杜绝“隔山开证”的情况。对应免而未免、染疫或疑似染疫动物严禁开具检疫证明。截止2024年11月底,产地检疫共81014头(只、羽),肉牛105头,肉鸡260羽,仔猪5726头、商品猪73983头,山羊240只、绵羊700只。七、取得成绩工作亮点一是全市屠宰检疫大比武刘祥获得个人二等奖;二是全市防治员比武高腾飞获得优秀组织奖;三是城区内狂犬病集中免疫。指定一家宠物诊所进行免疫,畜主不承担任何费用;四是建立了乡镇动物防疫考核制度。防疫结束后,对15个乡镇进行全面考核,第一名奖励8000元,第二名奖励6000元,第三名奖励4000元。八、存在问题1、实验室不符合生物安全防护标准,要求迁址重建。2、专业技术人员短缺。九、改进措施1、实验室新场址已经规划完成,计划重建。2、人员不足情况已经上报人社局,由人社局协调调动。十、下一步工作打算1、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确保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重点做好春秋动物防疫的技术指导和免疫效价评估工作,对接市上做好疫苗、耳标等计划,为春秋动物防疫做好保障工作。2、制定完善的检测体系和技术指导,提高疫情检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做好羊子、奶畜的布病、结核病的检测工作,保障我县人民吃上“放心肉”,喝上“放心奶”。4、做好省、市下达的监测任务,按要求保质量完成任务。5、在局里的领导支持下,完成实验室迁址、装修。6、优化疫情预警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动物疫情的能力,继续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排查处置工作。7、根据实际情况,科学规划我县“先打后补”的规模养殖场和购买第三方兽医社会化服务。8、做好屠宰检疫工作,加强对非洲猪瘟、“瘦肉精”的检测,确保不发生畜产品安全事故。9、加强与卫生部门和兄弟县之间的合作,共享疫情信息,提高疫情检测的范围和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