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铜川市救助家庭核对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提供服务。承担全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救助家庭核对信息档案建立健全;做好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全市救助家庭核对信息系统建设、管理 | |
住所 | 铜川市新区齐庆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杨开祥 | |
开办资金 | 16.26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预算管理) | |
举办单位 | 铜川市民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6.26万元 | 16.79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办理开办资金变更登记,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民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主要业务开展情况(一)适时提高农村低保、特困标准。2024年1月1日起,将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690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保障标准由6981元/人年提高到7397元/人·年;2025年1月1日起,将全市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到5985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保障标准提高到7781元/人·年,进一步夯实扩围增效基础,推动扩围。2024年全市共新增城乡低保对象1076户2094人,新增城乡特困124户130人。(二)稳步推进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联合财政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救助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规范认定程序,建立多元保障机制;联合市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印发《关于开展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工作的通知》,全面检视2023年专项整治行动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专项整治及“回头看”排查发现的410个问题均已全部整改到位。同时,市级对特困人员照料服务工作情况开展30轮次督导检查,累计走访193户分散供养特困对象,发现问题23个,已全部完成整改;发送困难群众温馨提示短信8批次7万余条,督促三级包联责任人及照料护理人及时上门探访;开展最美照料护理人、擂台赛等多项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质量。(三)完善铜川市临时救助制度。修订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临时救助的基本原则、对象范围、申请程序、审批时限、救助标准等,发挥临时救助“救急难”和“先行救助”作用,使救助工作更精准、更及时。(四)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办法》,推动完善分层分类城乡统筹的社会救助体系。2024年,我市共认定低保边缘家庭2073户6539人,其中:农村1823户5898人,城市250户641人,并及时将名单推送给医保、住建等部门落实专项救助政策,确保困难群众享受到相应救助政策,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五)推动“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了耀州区、宜君县为试点区县,组织耀州区、宜君县相关人员赴西安市周至县学习“两项政策”衔接并轨工作成熟做法,目前两个区县已印发了试点工作方案,宜君县已召开工作推进会。(六)加强信息核对确保精准救助。与18个市级部门单位建立了信息共享机制,2024年开展数据比对筛查1944条,将925条符合社会救助政策的人员及时纳入;对全市在册低保、低保边缘家庭、特困对象车辆、户籍等信息开展年度集中复审,核对出1190条异常信息,核查后清退248户649人;对新申请的8392人进行信息核对,及时将核对出的1482条异常信息反馈给区县进行核实。同时,每日对死亡火化人员进行实时比对,共核对清退64名民政救助对象。取得的主要经济社会效益今年以来,以动态调整下的应保尽保为目标,提高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印发了《关于加强低收入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铜川市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政策依据。铜川日报对《我市持续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温情救助让幸福城市更有暖意》《铜川市多措并举保障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等工作进行宣传报道;2024年12月9日陕西日报06版以《幸福之城“暖意浓”》为标题,12月24日中国社会报第3版实践栏目以《提标准建机制让救助高效精准》为标题分别对我市社会救助开展情况工作进行了较大篇幅的宣传报道。截止12月底,我市共保障城乡低保对象13119户27335人,发放保障金14321.51万元,其中:城市低保4538户8196人5441万元;农村低保8581户19139人8880.51万元。特困供养对象1753户1801人,共发放保障金1900.25万元,其中:城市特困167户169人,农村特困1586户1632人。实施临时救助53006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3324.34万元(含春节一次性生活补贴)。存在的问题通过对自查和检视,我们工作总体完成较好,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短板:一是存在重工作、轻学习的现象;二是部分干部以案头工作为主,而下基层调查研究相对较少。改进措施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水平,加大对工作人员理论政策学习和全市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成立督导组,对全市救助工作开展调研和督导检查。2025年工作计划2025年,我们将按照“2335”工作思路,围绕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目标,再添措施,扎实做好困难群众救助帮扶工作。(一)聚焦2项重点。一是以“低保提标扩面”为抓手,持续开展低保扩围增效工作;二是做好低收入认定帮扶,指导区县全面开展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拓展低收入人口范围。(二)推动3个创新。一是加快推动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二是持续推广“融救助”工作机制,使社会救助向“多元救助”转变;三是推广“融救联助”工作模式,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和服务机制,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全面、贴心的服务。(三)建立3项机制。一是制定《县级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机制运行指引》,发挥联席会议作用;二是制定《关于进一步做好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基本生活标准;三是建立日常督查检查机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四)提升5个能力。一是提升预警监测能力,确保救助精准有效;二是提升基层信息核对能力,精准识别救助保障对象;三是提升实践创新能力,扎实推进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四是提升高效办成一件事能力,探索社会救助“小切口”改革;五是提升综合治理能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培训。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