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咸阳市> 彬州市环境监测站

彬州市环境监测站

发布时间: 2025-03-21 10:27
单位名称 彬州市环境监测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环境保护提供监测保障。环境质量监测:水环境质量监测•大气环境质量监测•噪声监测•地下水质监测;污染源环境监测:工业污染源环境监测•城市生活污染源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服务:环境监测技术咨询•环境监测社会委托服务;环境监测人员培训。
住所 彬县环保局办公楼五层
法定代表人 路春龙
开办资金 34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咸阳市生态环境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61万元 32.04万元
网上名称 彬州市环境监测站.公益 从业人数  1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站严格按照《2024年彬州市生态环境监测方案》工作要求,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质量,顺利完成了各项监测工作任务,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完成了生态环境局、公刘小学等3个省控站点以及新民镇等8个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位的保障工作。不仅确保了日常供电稳定、网络通讯顺畅,为运维人员出入提供了高效的协调服务。同时,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周边环境实施不定期巡查检查,排除潜在干扰因素,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提供了关键的基础数据支持。(二)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水环境质量监测领域,对太峪河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第一、三和四季度62项的水质监测分析,第二季度109项的水质监测全分析,李家川水库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第一季度62项的水质监测分析和第二季度109项的水质监测全分析,提供有效数据470个;对拜家河地下水水源地开展了上半年93项全分析和下半年39项的水质监测,提供有效数据132个;对农村万人千吨莱家沟水库水源地开展了4个季度29项的水质监测分析,对农村万人千吨以下集中水源地的北极镇六甲村、义门镇南堡子村地下水水质进行采样分析,提供有效数据229个,有力保障了居民饮用水安全的源头把控。每月15日前对泾河出境断面开展了3次不连续监测分析,共出具监测报表10份,提供有效数据98个,为区域水环境质量评估和跨境污染防控提供了关键的动态数据;完成了拜家河村上、下游断面小微水体水质试点抽样分析;完成了彬州市农村小微水体新增的新堡子村坑塘水面点位、长禄村水库水面点位和牛三堡村湖泊点位核查并进行上下半年采样分析工作,提供有效数据48个,填补了小微水体监测数据的空白,为农村水环境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三)噪声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在噪声环境质量监测方面,完成了四个季度的市区7个城市功能区监测点位噪声监测工作,其中昼间达标率100%、夜间达标率为100%;完成了90个点位的城市区域噪声监测工作,昼间评价较好,夜间评价较差;完成了20个点位的区域交通噪声监测工作,昼间评价好,夜间评价一般。配合开展了7次噪声投诉监测,全年累计获取并报送各类噪声监测数据908个,为城市噪声污染的科学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切实推动了区域声环境状况的持续改善(四)生态监测及其他专项监测工作对李家川水库等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富营养化调查采样工作,为水源地水质富营养化状况的精准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基积极投入生态监测及专项监测工作,成功完成16处自然生态详查图斑的勘查任务,为区域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估和生态保护红线的精准划定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撑。(五)污染源监测为切实加强对企业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及时、精准掌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对14家涉气、涉水、涉声重点排污单位开展了执法监测,共出具监测报告30份,其中废气5份,废水22份,噪声3份,环境执法提供了支撑依据,推动了企业自觉履行环保主体责任。完成了泾河沿线6个入河排污口每月监测工作;对10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并对具备监测条件的4家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开展了上下半年各一次的执法监测工作,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成效评估和优化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依据;完成了6家煤炭企业外排矿井水含盐量采样工作;对陕西渭河彬州化工有限公司周边土壤采样点位进行了布设,编制完成周边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并采样监测;配合执法大队对水帘河投诉事件进行采样分析,为投诉事件的调查处理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撑。督促41家排污许可证企业完成了自行监测及信息公开工作,并对其中18家企业进行了抽查,抽查结果基本符合自行监测要求。企业自行监测联网率和执法监测填报率均达到100%;指导辖区内环统18家企业完成了2023年年报、季报及国家反馈指标核查工作,确保数据真实合理;上半年完成了8家企业氨氮和化学需氧量项目水质在线监测比对工作,16个项次比对结果均为合格,下半年完成了9家企业氨氮、化学需氧量和总磷项目水质在线监测比对工作,20个项次比对结果均为合格,有力保障了水质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应急监测方面,迅速响应并积极参与甘肃宁县马莲河入泾河口段水体发黑事件应急监测,对泾河景村桥、豳风桥断面水质开展了连续3天的采样、送检工作,为跨界水污染事件的快速处置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数据支持,展现了我站在应急监测领域的高效响应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二、加强监测质量管理,强化优质服务(一)精研业务提能,增强责任担当精心组织全站人员深入研习大气、水、噪声等技术规范,通过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实操演练等多元方式,着力提升监测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实操能力,确保每一位监测人员都能精准掌握采样与分析的关键技术要点。(二)健全制度体系,夯实设备根基根据年初全年监测工作任务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全年质量控制方案,结合每次监测工作任务,下发针对性的监测工作任务通知单和质量控制措施通知单,保证对监测工作全程序进行质量控制,采取平行、加标、密码样等各项质量控制措施进行监控,监测人员均经考核合格并持证上岗、所有监测仪器、量具均经计量部门检定合格、试剂在有效期内使用,对监测报告及监测原始记录认真开展三级审核制度。同时,严格管理环境监测仪器,安排专人负责,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及期间核查,保证在用仪器设备完好率为100%。有力地保障了监测工作质量。(三)严格监督执纪,落实责任追究明确要求监测人员坚守职业操守,坚决杜绝任何行政干预或其他有碍监测分析公正性的行为,以严格的制度约束确保所有技术人员都能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严谨细致地开展监测工作,维护监测数据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真实,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三、取得的主要效益为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站多方筹备,稳步开展监测项目的扩充和监测方法的变更准备工作,全力满足新形势下排污企业监管监测的多样化需求,为生态环境监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一)扎实推进上岗证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了2024年上岗证网上申报及自认定准备工作。此次我站组织7人参加了陕西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的上岗证考核。考核项目取得了三大类39项90项次,为我站监测能力的进一步拓展和提升奠定了坚实人才基础。(二)积极参与能力验证活动2024年度,报名参加了多项能力验证活动,包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氨氮能力验证、陕西省质量监督局的氟化物能力验证以及陕西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电导率、二氧化硫能力验证等。在这些活动中,除二氧化硫能力验证结果为“有问题”外,其余项目均为“满意”,为我站查找不足、持续改进提供了方向,有力推动了我站监测质量控制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优化。四、目前存在的问题(一)设备维护无保障。随着生态环境工作逐步加强,对监测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标准修改加快,仪器设备无法满足当前工作。(二)环境质量管理工作亟需提升。因人员变动较快,未有专门的质量管理人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运转困难,日常运行管理水平亟需提高。五、整改措施我们一方面加大对人员的业务理论实践培训,将“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多参加一些相关专业的知识培训,使各方面工作都能很好的开展起来。另一方面积极地协调人员,让人员尽快熟知相应职责,保证质量体系运行正常。六、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深化污染源监测,提升监管效能。继续积极做好火石咀、大佛寺等8家煤矿,污水处理厂、化工厂、瑶池电厂等重点监管企业的执法性监测工作。加强对41家排污许可证企业的监督与指导,督促其按时、高质量完成自行监测和信息公示工作。(二)完成环境质量监测,守护绿水青山。一是组织好每季度李家川水库、太峪河水库两家城区及莱家沟万人千吨农村饮用水源地监测工作;二是继续做好3个省控点位和8个市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的基本保障和协调工作,加强对站点周边环境开展不定期的巡查检查,协助做好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站数据的上报分析工作;三是做好城区内区域90个点位的噪声和20个点位的道路交道噪声以及7个点位功能区噪声昼间监测工作(三)规范工作秩序,提升管理精度。严格执行操作流程,进一步修改和组织学习好第五版《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等相关文件。(四)强化技术培训,打造专业团队。积极组织人员参加省、市、站上的各类业务培训,开展站内外的业务交流,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监测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为监测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五)积极参与能力验证,持续提升监测水平。继续踊跃参与国家总站、省中心站和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组织的能力验证工作,将其作为检验和提升监测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能力验证工作,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不断完善监测技术方法和质量控制体系,持续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222712052007),有效期至2028年3月1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