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耀州区>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1 10:06
单位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作物、果树、蔬菜等病史测报、检疫、防治、指导推广农业新技术土壤监测、化验及配方施肥
住所 铜川市耀州区塔坡路5号
法定代表人 高玲
开办资金 119.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3万元 140万元
网上名称 铜川市耀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公益 从业人数  24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中心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委、区政府、区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紧紧围绕我区农业农村工作目标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业务开展情况(一)强化科技宣传培训,主动开展农业生产指导服务。1、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开展春耕春管、病虫草鼠害防治、果园管理、秋收秋播、科学施肥等技术培训30余场次、农膜污染和大气污染宣传26余次,通过微信群、电话、来访、田间地头等形式分散指导500余次,共培训人数3000余人次,制定印发主要粮油作物生产技术方案、指导意见等技术宣传资料2万份,充分利用科技宣传月活动、技术培训会、驻村工作队等多渠道进行技术宣传,提高群众对粮食生产重要性和生产技术的认识与掌握。2、及时完成统计报表,发布农情农事信息。开展墒情、苗情、病虫情调查100余次,填报病虫报表150期,病虫预报5期,电视预报4期;发布墒情简报农事建议4期,施肥配方2期,耕地质量监测报表上报2期次,化肥供需报表上报8期次;填报苗情调查表6期,上报粮食生产分析。通过电视、微信、App等发布各类指导意见24余期,全方位服务农业生产。(二)开展试验示范,提升耕地质量。1、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在石柱镇西古村、演池村建立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2个面积1500亩。完成农户施肥情况长期定点跟踪调查110户,填写录入《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10份2、开展肥料田间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完成肥效、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5个,升级优化不同区域产量测土施肥大配方5个,印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0.5万份,完成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4.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率92%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52%。3、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完成2024年耀州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报告。完成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及省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样品采集、制备和送检工作,并对2023年、2022年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耕地土壤整体质量有小幅度提升。(三)强化植保服务,推动绿色防控农药减量。1、加强病虫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建立小麦、玉米、大豆、果树病虫害监测点15个,布设草地贪夜蛾诱捕器30个,苹果蠹蛾诱捕器29个,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发放病虫害防治明白纸3000余份,及时指导我区病虫害防控工作有序开展。2、做好小麦、玉米重大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全年完成小麦“一喷三防”统防统治技术推广18万亩,玉米“一喷多促”统防统治技术推广15万亩。3、全力做好植物种子苗木调运检疫工作。完成了2家苗木企业和1家种子繁育企业备案登记手续,全年开具植物调运检疫证41份,数量130658千克,株数75.98万株;开具检疫要求书30份,为苗木繁殖企业安全生产、种子经销商合规销售做好服务。(四)积极应对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针对2024年我区部分镇(办)局部地区遭遇冰雹袭击,在灾情最重的铁龙、克坊、西古等村开展无人机飞防,喷施药肥5000余亩,防治病虫害继续造成侵染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后损失。取得的社会效益1、通过开展试验示范,提升耕地质量。一是在石柱镇西古村、演池村建立了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区2个面积1500亩。完成农户施肥情况长期定点跟踪调查110户,填写录入《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表》110份。二是开展肥料田间试验,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完成肥效、肥料利用率田间试验5个,升级优化不同区域产量测土施肥大配方5个,印制发放配方施肥建议卡0.5万份,完成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34.9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覆盖率92%以上,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52%。三是加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与耕地质量监测工作。完成2024年耀州区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报告。完成县域耕地质量监测样及省级土壤长期定位监测点样品采集、制备和送检工作,并对2023年、2022年土壤长期定位监测样点数据进行了统计对比,结果显示耕地土壤整体质量有小幅度提升。2、制定农作物栽培地方标准,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2024年联合相关单位、企业起草了《艾草栽培技术规范》、《耀芩1号栽培技术规范》等两个地方标准,并经过铜川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为铜川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让中药材种植“有章可循”,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高质量发展。3、大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一是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①通过开展化肥减量试验示范,粮油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应用覆盖面积34.9万亩,覆盖率92%,主要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达42.52%;②构建病虫监测预警体系,加大统防统治示范面积和物理防治技术,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22万亩,统防统治覆盖率达到45%以上;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面积31万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农药利用率持续提升。二是做好地膜膜使用回收利用宣传指导及地膜残留监测。引导种植户使用标准地膜,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减少农膜使用量,指导做好地膜使用和回收台账记录。印发宣传资料0.3万份,开展宣传22余场次。制定了残膜监测工作方案,完成4个定位监测点残留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监测点地膜残留量处于合理范围以内。三是完成5个省级土壤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协同监测点,土壤与农产品样品采集、处理、化验,数据显示各项化验分析值全在安全范围内。三、存在问题1、群众对粮食生产和技术掌握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粮食生产经济效益低,群众对参加技术培训、病虫防治等没有积极性,培训组织、病虫普查群防群治难度大。2、技术力量薄弱。中心人员老化、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慢,业务站技术力量不足,工作缺乏主动性、系统性和创新精神。、3、推广经费严重不足。财政拨付日常公用经费不能维持日常开支,更无法满足新品种、新技术、新药械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四、整改措施1、创新培训机制,增强培训实效性。通过调整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方式,坚持把农民是否需要、是否接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农民教育培训效果好坏、质量高低的标准,不断探索农民培训的新机制、新措施,让农民乐于接受培训。2、加强全体人员专业技术培训,认真落实线上线下专业课程的学习,增强专业素质。鼓励老人带动新人,传授实操经验,深入田间地头,将理论与实操相结合,提高新人专业技术能力。3、努力通过各种渠道筹措专项资金。五、2025年工作计划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大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做好防灾减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面积稳定在37.3万亩,产量稳中有增。做好耕地质量、重大病虫草鼠害监测工作,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加大技术推广,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继续小麦“一喷三防”、玉米“一喷多促”等粮油生产项目,实现技术应用全覆盖,粮食增产增收。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做好农业环保宣传、农膜使用回收工作。围绕中心工作,完成上级交办的其它工作任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获得全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全市植物检疫工作先进集体;获得省级表彰先进个人7人次,市级表彰先进个人8人次。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