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长武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依法保护国有财产安全。贯彻执行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法律法规,负责按规定进行资产配置、资产处置及变更产权的审批,负责组织资产清查、资产统计报告等基础管理工作。 | |
住所 | 长武县城南街 | |
法定代表人 | 任晓军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长武县财政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万元 | 5万元 | |
网上名称 | 长武县国有资产管理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1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无变更登记事项和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县财政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和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加强资产配置管理。充分利用线上管理的资产数据,对实物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实行全周期管理流程,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指导监督,强化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对重点资产的协同管控。目前我县各单位资产配置严格按照《长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长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和《咸阳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通用办公设备家具配置标准》执行,单位提出资产配置申请,购置资产原值3万元以下,国资中心进行审批后进行政府采购;购置资产原值3万元以上,国资中心进行审核后,报县政府审批后再进行政府采购。2024年共办理资产购置372批次,资产原值总计5251.68万元;资产处置10批次,资产原值总计294.54万元;资产调拨17批次,资产原值总计2938.75万元。(二)加强资产处置管理。各单位资产处置均严格执行《长武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施细则》,凡涉及资产调拨、捐赠、报废、出售等处置事项,均应报国资部门批准,单位不得随意处置资产。对大宗资产的调拨、捐赠、报废、出售还应报县政府批准。由单位提出申请,聘请专业评估机构对资产进行评估,通过拍卖机构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收益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三)提升线上资产管理效率。利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资产年报和资产月报制度,建立资产动态管理机制,对资产的新增、调拨、报废等进行数据监管、分析。全面掌握国有资产分布与变动情况,把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登记管理工作纳入国有资产监督的日常工作,为摸清“家底”提供基础性支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对全县国有资产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掌握全县国有资产使用、保管、增减情况,为上级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一是今年5月份,县政府出台了《长武县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5年)》文件,明确了本次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单位。二是今年7月,我中心组织人员对县属国有企业基本情况、资产情况、负债情况等进行了调研。要求各企业主管部门对长期停产的制革厂、机械厂等公司采取关闭注销和破产清算,将以上企业土地等资产进行评估拍卖,进一步盘活企业闲置资产,解决职工养老保险等费用,缓解社会矛盾,减轻财政压力。三是不断推进国有资本向区域优势产业集中。针对我县苹果产业的发展需要,为长武县秦欣果品冷链物流运输公司购置了新型冷藏运输车辆,扩大果品销路,增加果业收入。(五)现代企业制度进不断完善。一是加快推进县属企业扁平化管理,将县属企业管理层级控制在二级以内,紧抓重点领域重要岗位、重大风险核心环节内控工作。二是进一步细化县属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投融资、借款、担保、商务接待、债务风险等内控制度,不断提升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三是将党建工作要求纳入企业章程,通过强党建、夯基础、定标准、树标杆、抓落实,企业经营队伍活力不断增强,党建工作和经营活动融合推进。(六)国企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将廉租房、公租房等具有经营效益的国有资产划归县城投集团,扩大资产规模,不断提升该公司在城市发展运营建设、促进城市更新中的主力军作用,打造重资产运营的县属国有企业,提升企业的投融资能力。推动产业转型优化升级,带动全县产业集群发展。二是聚焦生态旅游、农业产业化等产业布局,成立了长武县城乡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长武县种业发展有限公司,稳步推进县属企业实体化发展,发挥国有企业在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七)涉企奖补资金及时拨付。为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不断加大对各类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我中心及时拨付各级涉企奖补资金,2024年,共计拨付涉企奖补资金10笔,808万元,惠及企业10家。在资金拨付的基础上,我中心配合县工信局对2024年中小微企业财政扶持补助资金进行了专项检查,检查面达100%。、(八)非税收入按期足额收缴。2024年,共计收缴非税收入1906.61万元。其中门店租赁收入21笔,55.67万元;国有资产处置收入1435.79万元;国有资产合作管理收入411.99万元;其他收入3.15万元。以上收入,已全部上缴国库。(九)完成县财政局安排的各项阶段性工作和其他工作任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4年,通过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了资产管理的相关相关措施,规范了资产购置的审批程序,明确了资产配置标准,实现了资产的动态监管,有效解决了资产管理中账、卡、物不符,资产盘存不清、闲置浪费和资产的流失等问题,提升了全县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受到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表扬。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责任意识不强,资产信息质量有待提高。个别单位对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重视程度不够,资产工作交接不细,重采购轻管理,重资金轻资产管理。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资产全周期管理制度约束,内部审批流程不规范,会计核算尚需加强。2、人员配备不足,个别单位无专职资产管理员。资产管理员普遍由财务人员兼职,特别是资产体量较大的单位,财务人员负担过重,对资产的管理和制度执行不到位,个别单位财务人员流动过快,资产管理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参差不齐,操作技术水平不高,账务核算不及时、不准确。3、忽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效率偏低。个别行政事业单位对资产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当年单位资产以及资产使用情况未进行全面分析,导致国有资产预算管理模糊不清、资金配置效率低下。(二)改进措施1、进一歩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规范资产购置、处置审批关口,防止资产流失;2、加强资产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工作,提高管理人员业务能力;3、认真开展行政事业单位日常资产清查工作,做到账账、账卡、账物相符。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巩固工作成果,聚焦短板和弱项,持续改进和加强国有资产监管,不断提升管理实效。(一)完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和巩固行政事业性单位国有资产“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完善“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三个层次监督管理体系,各部门、各单位各司其职,实现管理责任更加明确有效。(二)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整体效能。加强资产“入口”管理,以推进资产配置标准为切入点,准确把握资产配置和部门预算编制相结合,有效盘活存量资产,加强宣传教育,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将低效运转、长期闲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盘活使用,推进资源整合。优化资产“出口”管理,不断推进资产处置的规范化、效能化。(三)夯实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数据。一是加大对各单位的指导,进一步提高资产月报、年报、市政基础设施等上报数据质量,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二是加强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以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推进其与“预算一体化”系统有效衔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整体水平。三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针对部分单位资产管理长期存在的共性的问题,切实规范资产管理行为,确保各项资产管理制度落到实处,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