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泾河新城各类人才及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负责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及人事代理服务工作;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及再就业服务工作;负责人才市场的建设与管理;负责就业创业培训等工作;负责创业担保贷款相关等工作。 | |
住所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产业孵化中心 | |
法定代表人 | 张阳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管理委员会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1.5万元 | 101.67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开展工作主要情况(一)全力做好企业用工保障。一是举办“线上+线下”、跨区域联合、校园专场、住博会专场、西安—咸阳一体化秋季招聘会等各类招聘会20场,组织260余家(次)企业参与招聘,发布岗位7377个。二是发布易就业招聘信息49期,泾阳·泾河新城联合招聘信息29期,“高-泾-三”人力资源合作联盟线上联合招聘信息2期,秦创原大市场推送招聘信息48期,累计发布岗位8784个。三是开设28个职业技能培训班,总计1303人参加培训,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03人。(二)全面落实就创业政策扶持。一是大力推广就创业政策,为创业者解决资金难题。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0.7万元;受理并实地考察一次性创业补贴企业44家,发放补贴22万元,带动就业308人。二是鼓励新城企业申报见习单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全年新认定就业见习单位21家,吸纳高校见习人员139人,累计发放就业见习补贴25.2275万元,其中1家就业见习单位(陕西法士特沃克齿轮有限公司)获评西安市就业见习示范基地。三是积极落实社保补贴政策,为8家企业吸纳257名高校毕业生发放社保补贴101.42万元,个人社保补贴发放2.04万元。(三)聚焦招聘信息2小时达。一是成立氢合湾园区就业服务站,建立新城-镇(园区)-村三级服务机制,形成新城“1+3+N”易就业服务体系,覆盖3个街镇、48个村组、5个社区、5个园区,聘用58名“就业服务员”,实现“送岗到家”,促进群众家门口就业。二是开发“泾通人才”小程序,为企业招工、群众求职提供完善的线上服务。2024年已注册企业108家,浏览人数超4.57万人。同时,人才市场推出“一站式”零工保障服务,覆盖泾河新城、泾阳县、三原县等6个区域,惠及群众9000余人次,输送825人次用工。(四)持续做好人力机构招引工作。一是综合考虑营业收入、业务开展情况等,对辖区内11家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分类评级申报,4家单位被西安市人社局评为星级机构。二是开展人力资源机构实地勘验(检查)9次,成功招引秦人汇才、轻舟智行、众合优才、拓八方、优优展途、缘智、鼎瑞力泽、轩胜阁等8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辖区。(五)完善派遣人员规范化管理制度。一是按时间节奏常态化开展月度工作纪律抽检和季度动态评价。二是实施《关于将劳务派遣人员纳入蓄水池办法管理的通知》,并根据季度评价结果,常态化做好人员梳理相关工作。三是根据《关于开展劳务派遣单位月度评价工作的函》,逐月确定派遣单位评价结果,并关联月度服务费标准;四是完成各单位派遣人员日常管理制度制定、宣讲,使派遣人员管理不断科学化、精细化。二、社会效益情况2024年,紧紧围绕“稳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工作目标,扎实推进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全年城镇新增就业完成2803人,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在创业扶持方面,累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40.7万元。受理一次性创业补贴申请44家,发放创业补贴22万元,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针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全年新增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139人,拨付见习补贴25.2275余万元,帮助青年人才提升就业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引才促就业,成功开展联合专场、零工类专场、校园类专场及西安—咸阳一体化秋季招聘会共计20场次,累计邀请260余家企业参与招聘,发布岗位7377个,助企招聘5357人,完成全年指标任务,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题,促进人才与岗位的精准匹配,实现了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地区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三、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一)存在问题1.在工作精细化程度和质量跟踪上,部分业务流程存在不够细致的情况,例如在就业岗位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环节,对一些岗位的特殊要求和细节描述不够精准,导致求职者与企业之间的匹配度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对招聘效果、就创业扶持等效果评估缺乏系统性,难以精准衡量。2.在工作成效和做法的总结上较为薄弱。虽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如各类招聘会、补贴发放等,但缺乏梳理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使得亮点未能充分凸显,宣传推广力度不足。(二)整改措施1.工作精细化与结果追踪。优化业务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标准和规范,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工作细节无遗漏。建立工作结果追踪机制,定期对各项工作进行复盘,通过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工作成效与不足,及时调整工作策略,以结果为导向不断提升工作质效。2.加强工作成效总结与宣传。定期梳理工作中的成功案例和创新做法,挖掘亮点,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同时,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合作,拓宽宣传渠道,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工作亮点和成效的宣传力度,提升人力资源中心的社会影响力。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发挥好(高-泾-三)功能组团人力资源合作联盟示范带动作用。全年组织4次以上的招才引智活动,通过各类资源、各个平台、各种形式发布岗位5000个以上,完成城镇新增就业2900人,助力企业人才招引和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二)建立精准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根据省市稳就业要求,发挥就业微驿站作用,提供求职登记、招聘信息发布、政策宣传一站式服务,推广本地线上就业平台,实现信息、需求“两小时达”,完善“两公里”就业服务圈。落实创业政策,加强孵化基地管理,带动300人以上就业。(三)推动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围绕新城产业布局,培育服务战略性新兴与区域主导产业的专业化人力资源机构。全年招引不少于3家,组织3次以上入企行动,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升服务专业度,推动区域要素市场协同,激发人力资源市场活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获评2024年“西咸好青年”集体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