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汉中市创业贷款担保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就业服务;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小额贷款担保;劳务输出。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人民路中段 | |
法定代表人 | 赵斌 | |
开办资金 | 9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364.43万元 | 1309.56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在市人社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扎实做好民生实事,各项就业促进和劳动保护工作顺利推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工作具体如下:工作开展情况。(一)着力推动重点群体实现充分就业。精心组织实施“五个一批”拓岗就业工程,收集发布就业岗位18万余个,通过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搭建平台促进市场对接,促进灵活就业和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方式促进劳动者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年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96.8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4.3%的控制目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登记失业人员跟踪服务覆盖率达754%,居全省前列。扎实做好全市24个行业68户重点企业和134个行政村城乡劳动力就失业动态监测工作,每月统计分析就业失业状况,保障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基础。二是精心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对接平台。以“人社工作进园区”为总抓手,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每月10号、26号在市人力资源市场定期举办常态化招聘会,持续收集发布岗位信息。全年共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270场次,组织4954家企业参加招聘(含本地企业3699家),提供就业岗位18.56万余个(含本地就业岗位13.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86万余人次,帮助本地315个重点企业项目解决用工2811人次。三是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制定印发汉中市《劳务品牌培育工程实施方案》,围绕“十四五”末实现“一县一品”目标,分类开展劳务品牌指导培育工作。聚焦汉中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服务业、特色农文旅等产业,分类型挖掘建立劳务品牌资源库,规划培育文旅餐饮类、非遗类、服务型等劳务品牌6大类20个,培育孵化出“汉中藤编师”“汉中面皮师”“西乡秦巴茶工”“宁强羌绣工”“留坝民宿管家”等为代表的各类品牌,初步形成重点品牌“顶天立地”、特色品牌“铺天盖地”的竞相发展态势。四是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坚持把促进创业作为稳就业、兴产业、促增收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服务保障、平台承载、融资输血,着力打造优质创业环境,掀起创业创新热潮,为汉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培育储备创业培训师资232名,组织开展创业培训4个班100人。组织开展创业孵化基地观摩交流学习,指导各县区至少培育建成1个创业孵化基地或返乡创业园区。制定印发创业孵化基地绩效评估办法,对认定2年以上的市级创业孵化平台开展绩效评估工作,指导创业孵化工作规范健康发展。全市累计认定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创业园区)89个。积极开展“创业指导专家下基层”和“源来好创业”资源对接服务活动,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汉中选拔赛,评选推荐5个赛道10个优秀项目参加省级选拔赛,1个优质创业项目荣获全国赛银奖,创历史最好成绩。五是稳步运行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加大普惠金融创业担保政策宣传力度,积极协调财政、经办银行和担保机构,努力探索创业担保贷款“政银担”协作新模式。委托专业财务公司全面梳理创业担保贷款基金账户,规范建立担保基金、贷款发放和贴息资金三本台账。全面梳理检查各县区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贴息资金和奖补资金,确保资金规范使用。全年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6亿元的163%,扶持创业实体1945个,带动就业12724人,建成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167个。六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全市累计排查9694个项目(企业),追发工资425人577.0139万元,培树29个“安薪项目”。推动在建项目“八项制度”落地落实,175个工程建设项目落实“两个纳入”。全市高效核处“全国治欠平台”欠薪线索4071条、办结率98.4%,办理“12345”欠薪线索工单2343件、办结回复率100%。积极发挥牵头作用,持续加强项目主管部门和监管部门沟通,组织开展夏季高温检查、矿山企业联合检查等专项行动6次,累计检查用工单位1212户,查处欠薪违法案件522起,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7起,向社会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4批次12起,将4户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为2165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151.6万元。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是全市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4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低于4.3%的控制目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转移城乡富余劳动力就业96.87万人。全年共举办各类就业招聘会27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18.56万余个(含本地就业岗位13.1万余个),达成就业意向1.86万余人次,帮助本地315个重点企业项目解决用工2811人次。二是创业带动就业成效突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75亿元,完成目标任务6亿元的163%,扶持创业实体1945个,带动就业12724人。累计培育认定创业孵化基地和返乡创业园区89家,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0个、市级36个、县(区)级42个,孵化企业近3000家,带动就业2.1万人。培育特色劳务品牌六大类20个,带动就业40万人,年创收入140多亿元。三是劳动者合法权益有效保障。全市累计排查9694个项目(企业),追发工资425人577.0139万元,培树29个“安薪项目”。高效核处“全国治欠平台”欠薪线索4071条、办结率98.4%,办理“12345”欠薪线索工单2343件、办结回复率100%。向社会公布重大欠薪违法行为4批次12起,将4户企业纳入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为2165名劳动者追发工资待遇2151.6万元。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就业总量压力持续存在。受经济下行等因素影响,企业用工需求结构矛盾加剧,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的矛盾突出,群众“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问题并存,群众创业意愿和成功率下降,就业总体压力大。应对措施:一是加大重点群体精准帮扶力度。着眼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精准落实中、省、市“稳就业”、“保就业”相关政策,用好“政策找人”机制。充分结合“兴业在汉中·乐业在家乡”行动举措,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重点做好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稳就业工作,常态化开展就业援助,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二是努力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工程建设要求,培育打造基层公共就业“家门口”服务驿站,统筹协调全市各类专项招聘活动。落实好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奖励等扶持措施,鼓励通过创业吸纳更多的群众就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切实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完善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工作机制,健全覆盖城乡的普惠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配合市人社部门持续做好“家门口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规范零工市场日常管理,全年举办人力资源对接服务活动不少于20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0万个。二是精准帮扶重点就业困难群体。加强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强化供需对接匹配和兜底帮扶,帮扶失业人员就业1万人和重点困难群体就业4000人。扎实开展就业援助活动,精准落实“一人一策”帮扶措施,对通过市场渠道确实难以实现就业的,合理统筹公益性岗位给予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目标。三是切实加大创业扶持力度。建立创业孵化平台绩效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指导各县区全年至少培育建成1个创业孵化基地或返乡创业园区,全市创业孵化平台累计达到100家。常态化征集发布创业项目和创业孵化平台空缺工位情况,高质量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创新赛事活动,切实提升创业服务能力。按照“一县区一品牌”目标,指导每个县区至少培育1个特色劳务品牌,争取培育申报3个省级特色劳务品牌。四是认真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全面贯彻落实普惠金融政策要求,稳步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手续,优化经办流程,全年计划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亿元,扶持创业实体1000个,带动劳动者就业1万人。五是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深入开展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行动,巩固扩大“无欠薪”城市创建成果,推动全市项目企业“八项制度”全覆盖,保持欠薪问题动态清零。落实施工许可(备案)制度,规范工程建设“两场”管理,建立“三金”(工资保证金、房屋预售保证金、应急周转金)兜底制度,有效防范欠薪隐患,做好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协商调解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