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汉中市>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0 16:48
单位名称 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汉中市政府采购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宗旨:打造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守信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业务范围:组织开展政府采购、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出让、矿业产权交易等公共资源进场交易工作。
住所 汉中市汉台区南团结街与汉宁路十字金格大厦(汉中市政务服务中心)四楼
法定代表人 周向群
开办资金 1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汉中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08.72万元 158.05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5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持续推动交易平台整合共享。我中心认真贯彻落实省发改委工作要求,根据《陕西省2024年公共资源交易和招标投标工作要点》,以《2024年度全市行政审批服务工作要点》中营造公平公正阳光交易环境为目标,实施“平台整合共享提升”行动为重点,持续深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整合共享工作。倾力打造高效透明规范交易平台。一是持续拓展交易覆盖范围。配合自然资源部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充分结合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规定,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全市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交易,打造合法便捷的网上交易全流程服务系统。开展汉台区徐望镇徐家湾村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并完成汉中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交易,实现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盘活农村闲置土地资源。配合汉台区城管局推进汉台区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权进场交易,实施联合评审机制,完成汉中首个厨余垃圾处理设施项目特许经营权招标工作,填补我市在餐厨垃圾规范化管理和处置方面的空白,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配合自然资源部门开展砂石料资源规范化处置,优化交易流程、畅通交易渠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成功实施陕西省首个高速公路特许经营项目,S27洋镇线特许经营权总投资额达112.8亿元。二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改造开评标室,做好远程异地评标主副场技术保障,其中工程招投标项目100个、政府集中采购项目9个,15个为跨省远程异地评标项目,实现了远程异地评标地域从跨市到跨省的突破。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领域实施不见面资格预审,实现所有过程线上操作,共开展不见面资格预审项目237个、不见面资格预审率87.13%,为企业降本数百万元。推广运用电子保险保单、银行保函、担保保函等,创新政银企合作模式,初步建成具有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三种业态的综合“金服”子平台,目前,已主动对接银行3家、信用担保机构2家、保险机构5家;广联达工程电子交易系统内嵌电子保函系统主动对接保险机构3家。今年累计开具电子保函417笔(承保金额为3183.20万元)、纸质保函1196笔(承保金额为10184.50万元)、信用担保162笔(承保金额为1159.50万元)。三是持续完善交易平台功能。建成并运行“中介代理服务平台”,印发《汉中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中介代理服务平台管理办法(试行)》,为招投标各方市场交易主体提供推介、记录、评价招投标代理机构的有效途径,不断促进中介代理机构市场自律。截至2024年底实现145家中介机构登记注册信息,96个项目中介代理机构与项目业主的衔接。四是持续提升交易服务水平。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中标通知书办理中试行“容缺受理”,破解因资料不齐申请人来回跑路等问题。在政府采购领域拓展市本级政府集中采购承接范围,目前已受理跨区域采购项目6个;做好政府采购电子卖场汉中分站供应商常态化征集工作,努力扩大电子卖场供应商入驻数量,2024年度组织审核入驻申请资料4次、16家供应商正式入驻,简化入驻程序,向经开区共享市本级电子卖场供应商;推进框架协议采购工作,完成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保安服务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同省交易中心和西安市交易中心共享七项产品框架协议采购征集结果。五是推进清廉交易示范点建设。巩固深化“六强共保清廉交易”建设。组织党纪党规和廉政教育学习14次、关键岗位提醒谈话3次、观看警示教育片11部、参观廉政教育基地2次,受教育党员干部达30余人次。严格进场交易项目审核把关,实行“四级审核”制度,对交易监督形成“一表一册两书”的全方位覆盖,全力打造公平、阳光、清廉的交易环境。成效亮点。正式上线工程建设招投标保证金自动收退系统,实现房建、市政、水利、交通全品类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网上“不见面”收退,当年累计规范收退保证金1149笔,合计本息2225.67万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在工程建设和政府集中采购领域常态化实施“不见面开标”,实现交易“零跑腿”,目前政府集中采购领域(不包括单一来源项目、涉密项目)和工程建设招投标领域(不包括交通、水利项目)“不见面开标”覆盖率均已达100%。(二)经济效益。依托全省一体化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交易全流程电子化运行,持续推进特许经营权、国有产权等品类进场交易。本年共完成交易项目1557个,交易总金额249.6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项目1419个,金额110.29亿元;政府采购项目63个,金额0.57亿元;土地交易30宗,金额20.50亿元;矿业权交易项目1个,金额0.88亿元;特许经营权项目4个,金额117.06亿元;国有产权项目40个,成交额0.35亿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功能与先进地市相比仍不够丰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改进措施。大力推进“互联网+公共资源交易”,提升数字化水平,增强平台服务功能,为各方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环境。四、下一步工作打算紧扣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继续在加快推进平台交易全覆盖、拓展电子化交易深度、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和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持续发力:一是坚持高水平改革。畅通市场主体自主选择平台进场交易渠道,优化公共资源交易流程,推广远程异地评标,推进平台改革相关工作,进一步提高交易服务质效。二是坚持数字化提升。不断完善中介代理服务平台功能,在交易活动中运用好中介代理服务平台,对代理机构不规范的执业行为进行实时记录,通过信息公开,促进中介代理机构执业水平上台阶、强自律。三是坚持法治化保障。严格执行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各项法律制度,保障交易活动合法运行,坚持“管办分离”原则,持续深化“六强共保、清廉交易”建设活动,持续打造公平、阳光、清廉的交易环境。四是坚持规范化运行。始终把提升平台服务水平作为重点,坚持树牢服务理念,发挥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优势,紧紧围绕“政治合格、业务精湛;交易公平、办事清廉;环境整洁、形象端正;态度和蔼、服务周到”,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