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宁陕县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医疗与护理保健服务。业务范围:医疗与护理:<急诊科/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医学检验科/中医科/功能科/放射科/CT诊断/病理科/麻醉科/术室/病案室/供应科/药剂科>诊疗与护理等。医学教学;医学研究;卫生医疗人员培训;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保健与健康教育。 | |
住所 | 宁陕县城关镇河提西街13号 | |
法定代表人 | 韩斌 | |
开办资金 | 6331.9万元 | |
经济来源 | 差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宁陕县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250.27万元 | 5746.31万元 | |
网上名称 | 宁陕县医院.公益 | 从业人数 34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相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宁陕县卫生健康和医疗保障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核准登记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情况如下:一、开展的具体业务活动。(一)下沉优质资源,实现县镇村同步发展。一是加强与省市三级医院纵向联系,积极争取省市6家三级医院28名专家、骨干长期来宁开展对口帮扶,提升县级牵头能力。二是医共体总院采取“驻点坐诊”“每周预诊”“按月巡诊”等方式,总院选派2名科室主任到分院任执行院长、20名主治医师常年驻点坐诊、11名副主任以上医师每周到分院定期坐诊,通过技术培训、人才培养、学科帮扶、专家巡诊等措施,提升基层应急处置、慢病管理、中医药服务等能力。三是依托信息化建设,打通信息壁垒,县内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组建医共体远程诊疗、药学服务、资源调度、健康管理四个数智管理化平台,设置集中审方、药品配供、远程诊疗、资源调度、健康服务等11个管理中心,实现设备互通、上联三甲、下接镇村、及时反馈,让基层群众就近就便享受县级水平的医疗服务,做到小病不出镇、常见病不出县。2024年累计实施远程会诊268人次、远程心电诊断4732人次、远程影像诊断9251人次、远程急救186人次。基层分院HIS、LIS、EMR等信息化全面铺设完成,分级诊疗、资产管理、电子票据、HRP、预算管理等14个内部运行管理系统上线使用。(二)强化学科建设,不断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一是聚焦外转靠前病种、群众医疗急需技术,做强优势专科,打造特色专科,填补空白专科,顺利开展心脑血管介入、椎间孔镜、关节镜、支气管镜等新技术新项目26项,骨科、检验科两项市级重点专科建设深入推进,皮肤科、介入导管室业务发展迅猛,全年皮肤科就诊量2793人次,介入导管室开展冠脉造影265例,介入治疗80例,神经内科、呼吸内科专科化特色日益凸显,先后开展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4例、脑血管造影8例、床旁气管镜检查治疗30余例,学科发展逐步向内科介入化、外科微创化迈进。二是科研项目顺利进行,积极推动与西安医学院等高校合作。三是由统筹建立质量安全控制体系,成立了内外妇儿等10个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消毒供应、医学影像、医学心电、中心药房等共享中心全面建成,不断筑牢医疗质量安全底线。四是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结合工作要求,深入推进基层卫生院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工作,四亩地、龙王、筒车湾、太山庙、梅子、皇冠6家分院通过市级优质服务基层行创建评估,全县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更加规范,医疗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三)壮大人才梯队,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按照“一体管理、按需交流、放管结合”的原则,出台制定了《人才引进十条措施》《医共体人员统一管理若干措施》及《医共体内人才柔性流动管理制度》,建立“三聘两转一招”的医共体人员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和双向流动机制,招聘县级备案制45名,引进各类紧缺医疗人才25人,选送15名业务骨干至交大一附院、西京医院,西电集团医院、金坛区第一人民医院等医院进修培训,下沉分院业务骨干23名,接受分院上挂学习12人,突破了人事、编制政策限制,为改革提供了充沛活力。(四)创新服务举措,提升就医感受。一是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推出“全院一张床”“床旁结算”“床头评价”“护理延伸服务”等提升服务水平的措施;实行“一号管三天”,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断优化科室设置、门诊布局及服务流程,开通无节假日门诊,有效提升患者感受度和满意度。二是优化预约挂号服务。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实施预约挂号,提供线上智能或人工导诊服务,提供诊间支付、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人工窗口刷卡、现金支付等多种方式,方便患者精准选择挂号科室,缩短就诊等待时间。三是创新门诊服务模式。建立“季节病”“节日病”高发期患者分流、延时服务、增开诊室等,结合实际开设无假日门诊,充分发挥互联网医疗作用,保障群众及时就医。四是推行县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县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已从17项增加至59项、4家分院84项检验结果通过县域内评审,影像结果互认项目34项。五是创新开设零差价便民药房。实现收费、取药、医保报销“一站式”服务,无需挂号就可以零差价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024年,我院门急诊量达16.3万人次,较去年减少4.92%;出院患者为9805人次,同比增长1.56%;手术量1547例,其中介入手术247,较去年增长16.14%。2024年总收入8470.39万元,较去年下降7.2%,其中业务收入5810.45万元,较去年下降12%;全年总支出8464.54万元,实现收支略有结余。药品占比降至22.74%,较去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三、存在的问题。(一)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科室的医疗资源仍然紧张,尤其是高水平的专家资源相对不足,导致患者等待时间较长。(二)医院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在医院管理和运营效率方面,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在精细化管理、成本控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间。(三)人才梯队失衡。近年来,医院虽通过医学本科生招聘,缓解了医院用人不足的压力,但招聘人员大部分为外地户籍,服务5年期满或不足5年就已离职,随着高年资医师的退休,人才梯队面临失衡。四、改进措施。(一)落实廉洁从业“九项准则”,完善医德医风考评机制,健全医德医风个人档案和考评机制,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严格落实医院奖惩,营造风清气正的医疗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提高群众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关心关爱职工身心健康,组织开展各类技能竞赛和“护士节”“中国医师节”等活动。(二)强化医疗质量安全,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建立完善医疗质量体系制度,加强三基及各专业规范与培训,严格落实核心制度,加强十大安全质控目标督导。(三)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院科室业务水平。一是继续依托骨干医师、专科护士、“十百千万”医疗卫生人才等年度进修培训,6个月以上进修选送10人次,短期进修培训60人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二是利用招聘会等形式,做好本科生人员招聘,2024年计划招聘本科生15名,大专学历10名。三是利用归雁经济发展和特殊专家人才引进方式,特聘临床、影像等学科带头人助力学科发展。五、下一步工作思路。(一)全面贯彻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强化“一岗双责”;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医德医风建设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和医院文化建设。(二)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我们将继续加强重点学科的建设,引进高水平的医疗人才,提升医院的综合诊疗能力。(三)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我们将加大科研投入,鼓励医护人员积极参与科研项目,提升医院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四)优化医院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医院的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患者满意度。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43621013X61092311A1001有效期2021年01月12日至2026年01月1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