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汉中市文化馆(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宗旨: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业务范围: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艺赛事组织;相关培训;业余文艺创作、培训组织;业余创作团体管理、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作品选送;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及保护。 | |
住所 | 汉中市汉台区虎桥西路5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汉红 | |
开办资金 | 7339.0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汉中市文化和旅游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169.31万元 | 6983.71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汉中市文化馆(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各类艺术活动持续开展。1、文艺活动:组织并推荐选手参加“云享国乐风华”2024年全国民族音乐交流展示活动;“艺术传家风·抒写好人生”家庭才艺展示活动;举办庆祝建国75周年汉中原创作品音乐会;庆祝建国75周年暨纪念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长征组歌音乐会。2、常规展览:打造“永不落幕的廉政艺术厅”;“永远跟党走妙笔绘晚霞”书画展;“礼赞祖国丹青溢彩”汉中中国画院作品展;推出第三届“多彩童年”汉中市少儿美术作品展、全市中小学生临创石门十三品书法展;举办了“洋州之春”书法美术篆刻作品展。3、品牌打造:“四期群文学堂”;第六季“悦动汉江·文艺荟”暨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展演。4、民乐推广:举办民族音乐专场演出;参与“云享国乐风华”2024年全国民族音乐交流展示等活动;成立“汉中市古琴协会”,举办“雅乐端午”古琴古籍音乐会、“明月映琴心古韵颂盛世”2024中秋古琴音乐会。(二)非遗保护。1、举办第四届“非遗闹古镇欢乐过元宵”汉中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展演;2、策划的“龙腾盛世龙舞天汉”非遗宣传展演入选第二季度国家公共文化云网络直录播项目;3、参与并指导南郑区文化馆出版了《汉中藤编》;4、举办了“延河情深汉风古韵”2024陕南陕北民歌走亲线上展播;5、完成了市级非遗项目视频资料资源库建设;6、多方宣传:配合“学习强国”汉中平台推出了“汉中·非遗”专题;联合《汉中日报》开设“走近非遗传承人”专栏,多篇文章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协助制作的中英文双语专题片《汉中:探秘寻源蔡侯纸》;配合汉中广播电视台参加了多个访谈节目;在《文化艺术报》“陕西网”等刊发了宣传稿件;7、持续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三)公益培训适应需求。1、公共文化云建设暨短视频制作推广培训班;2、全市少儿舞蹈教师公益培训;3、全市群众合唱与指挥培训;4、素描画公益培训教师专修班;5“书法进机关”职工书法提升公益培训班;6、第二期水彩画公益培训;7、举办二胡培训提高班、葫芦丝基础培训班、26式杨式太极拳培训;8、对文化志愿者的系列培训:“冬韵·汉水插花”、“指间记忆·掐丝珐琅、张氏摩崖石刻拓印”、“指间记忆:结缘汉中藤编”。(四)志愿服务助力添彩。我馆现已建立12支文化志愿者团队,共计722人,同比增长了20%;今年,累计开展文化服务70场,逾3000小时;开辟“文化志愿者专栏——我在文化馆当志愿者”微信专栏,注册抖音平台账号“汉中蒲公英文化志愿者”,多位志愿者发表志愿服务故事、感悟,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发布文章10篇。(五)数字文化提质增效。牵头推进2024年全市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2024年新媒体平台共发布信息1390条,网站阅读量8万余次、公共文化云21万余人次、微信公众号7万余次、微信视频号11万余次、今日头条112万余次、微博65万余次、抖音23万余次,更新户外电子大屏内容1421条;推出线上展览、展播52次;开展了2024年“我与文化馆”主题短视频征评及表彰活动,获奖作品线上展播。二、取得的社会效益一年来,我馆利用多种形式,开展有示范性和导向作用的群众文化活动,潜移默化的影响受众的思想意识和艺术品味,提升了他们的归属感和获得感,达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给予,再到积极参与的良性循环。同时,我馆利用数字化信息平台,拓宽本土群众文化生活的宣传广度,从多维度介绍汉中地域文化,群众好评如潮,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1)精品文艺创作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待加强。根本原因是我馆的文艺人才在精品文艺创作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尽管我馆拥有一定的专业人才储备,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倾向于完成常规性工作任务,缺乏对精品文艺创作精益求精的热情和动力。这种现象不仅不利于自身的发展,也使得我馆在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此外,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既有模式,缺乏创新意识,导致作品的多样性、独特性和艺术性不足。(2)典型案例挖掘与总结不够。文化馆的工作内容不仅仅是举办活动和提供服务,还需要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提炼出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为后续工作提供借鉴。然而,目前我馆在这方面的工作相对薄弱,缺乏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导致很多有价值的经验未能得到有效传承和应用。2、改进措施(1)加强专业学习,激发创作活力。1>举办专业提升活动:定期邀请知名艺术家、学者来馆进行讲座和指导,帮助文艺人才精进专业素养和创作能力。同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创作研讨会,拓宽视野,汲取灵感。2>激励创作热情:将创作成果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激发其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能动性。3>给予文艺人才更多的创作机会和创作空间支持。同时,鼓励他们结合地方特色和时代背景,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2)深入挖掘典型案例,总结成功经验。1>系统梳理工作案例:对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回顾和梳理,筛选出具有代表性和推广价值的成功案例。通过深入分析,提炼出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参考。2>加强宣传推广:整理典型案例,制作宣传资料,通过多种渠道进行广泛传播。同时,积极向上级单位推介优秀案例,促进经验共享和交流互鉴。四、下一步工作打算做好全国第六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确保一级馆荣誉,与此同时,配合市局加强对县区馆此项工作的指导;围绕中省市的中心工作、重大部署及传统节日,精心策划高质量、有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紧扣“文化馆:人民终身的美育学校”主题,适应群众多样化需求,开展好全民艺术普及;坚持守正创新,以保护传承为重点,加大非遗资源挖掘、宣传推介、产业培育、赋能发展;认真完成省厅、市局下达的各项非遗工作任务;巩固提升文化品牌建设,优化已有“群文学堂”“悦动汉江”文艺荟等文化品牌建设,继续打造“艺术传家风·抒写好人生”文化品牌;持续加强数字文化建设,扩大各项文化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优化队伍结构,提高综合能力,更好发挥文化志愿者的助力公共文化服务的作用。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