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开展科技中介服务,服务企业生产发展。中小企业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创业服务·新技术开发推广 | |
住所 | 西安市碑林区环城东路南段1号 | |
法定代表人 | 刘海宁 | |
开办资金 | 786.68万元 | |
经济来源 | 自收自支 | |
举办单位 | 西安市科学技术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044.68万元 | 2410.45万元 | |
网上名称 | 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5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业务开展情况(一)省市考重点指标任务开展情况1.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以下简称高企)。依托西安市高企培育库,通过常态化政策培训、联动区县(开发区)推进高企工作,全年开展高企培训会57场次,走访服务企业超700余家,全市累计申报高企6898家,评审通过6298家,评审通过率为91.3%。2.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下简称科小)评价入库。通过追踪往年入库企业及不断挖掘新增入库企业,采取“集中培训”及“上门服务”等方式,督促符合条件企业完成当年入库工作。全年全省累计公告9批次科技型中小企业,全市申报科小21117家。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顺利完成全市投入指标5%以上和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1.7%以上的任务。4.技术合同登记。全年开展技术合同认定登记专题培训14场次,走访调研企业268家,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合同份数2643份。(二)支撑和配合局里的其他任务开展情况5.开展“双中心”建设服务工作。全年征集梳理全市科技创新平台1913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89个,收集分析梳理科技产业“两重”储备项目218个;与专业智库合作开展专项课题研究10项;策划组织“双中心”专题活动7场;开展西安创新馆、西安科技馆“两馆”展陈推进工作;配合开展软科学“双中心”专题项目管理;参与《西安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草案)》《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管理办法》《西安市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修订等工作。6.完成科创活动及品牌赛事的组织实施和服务工作。(1)“科创西安”活动:对2023年举办的65场“科创西安”活动进行综合评价,协助25场有补助资格的活动方获得补助资金347.2万元。开展2024年“科创西安”活动征集申报、政策咨询和现场跟踪,全年共征集102场活动申报材料,纳入“科创西安”活动管理体系56场,实际举办活动44场。(2)2024西安国际创业大赛:大赛累计征集参赛项目473个,全年为120家金融机构、孵化载体、科技管理部门等科技服务机构与280余个项目进行了对接服务。(3)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西安):面向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常态化征集企业技术需求500项、征集解决方案1002项。组织开展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制造等三个领域10场专题赛系列活动。现场赛及需求对接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184项,协议金额4.38亿元。(4)第二届西安青少年“我爱科学”科普创意大赛:本届科普赛共征集到近80所中小学的1000多个参赛作品。(5)校友经济和招商引资活动:策划组织4场联盟走进航天基地、航空基地、新城区幸福林带、浐灞国际港暨校友经济专场活动,1场区域校友招商——成渝地区校友经济专场活动,协助组织西安市人工智能产业合作交流会(重庆场)、西安市增材制造产业合作交流会(深圳场)2场产业招商推介活动。7.开拓科技成果评价新业务。今年我中心获批西安市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机构,与西安光机所、西安文理学院、西安理工大学等六家单位签订科技成果评价合同,目前已经完成51项科技成果的评价评审工作。8.开展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新模式探索工作。全年走访本地高校院所、企业80余家,收集大型科研仪器资源与检测需求信息;开展“四市一区”(西安、咸阳、铜川、渭南和杨凌示范区)仪器设备共享与合作调研,收集异地设备112台套;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陕西师范大学等单位沟通省、市科技资源联动、高校平台资源互联等合作事项,并开展探索性实施;参与《关于加快推进西安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的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西安市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示范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草案(讨论稿)》《示范机构评分标准》《西安市重点实验室认定管理实施办法(草拟)》等文件编写和修订工作。9.推进离岸创新平台项目服务工作。对海外研发中心、创业中心、科技驿站等三类31家离岸创新平台项目进行持续跟踪及后续服务。对2021年度认定的市级离岸创新创业平台及以前延期认定的平年项目开展运行绩效评价工作,按照新修订的《管理办法》,对海外科技驿站开展纳入海外创业平台序列管理论证评价工作。已完成相关资料受理、初审及专家评审工作。协助市科技局开展2024年度西安市海外离岸创新创业平台认定工作。10.实施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工作。走访西安软件园、大学产业园等园区,宣讲陕西省技术先进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政策,跟踪对接21年16家重新认定单位,辅导企业开展复审工作,组织3家企业开展新认定申报工作。11.完成农业科技支撑服务工作。配合完成选派2024年西安市特派员(335名)、组建特派员产业技术服务团(12个)和年度考核评优管理。实施省厅“百村百特”、“三区”科技人才专项管理和2025年度特派员选派工作。12.顺利完成火炬计划统计工作。2023年底西安市有效期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3714家。火炬统计调查信息系统(西安)中实际统计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3324家,390家因为涉密、企业异地迁移、倒闭等原因未能及时上报数据,本年度的火炬统计入统提交率达到了97.16%。13.开展瞪羚企业服务工作。按照省科技厅《陕西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开展2024年瞪羚企业培育认定工作的通知》,开展陕西省瞪羚企业征集推荐工作。审查筛选我市2024年认定陕西省瞪羚企业(潜在瞪羚企业)236家。按照市科技局《关于开展2024年西安市瞪羚企业认定工作的通知》,开展瞪羚企业征集、培训、信息确认工作,征集企业143家。14.完成“创新积分制”工作。对有效期内高企和2023年科小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完成推荐报送企业3685家。配合完成科技部“创新积分制”专家调研组专题调研工作。15.配合完成2024硬科技大会开幕式及分会场、2024中国机器人大赛的组织实施工作。二、取得社会效益2024年,在市科技局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中心聚焦全市“八个新突破”重点任务要求,按照局年度重点工作安排,充分发挥中心科技服务职能,深入开展“两服务行动”(服务产业集群、服务基层科技),全年累计走访调研企业、高校院所、区县1800余家,开展各类政策宣讲和专题培训150余场次,覆盖人数达2.6万人次,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2643份,合同成交额584.1亿元,全年服务企业数量2000余家。1.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期内总数预计突破1.6万家,圆满完成全市有效期内高企15040家的任务指标。2.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突破2万家(已公告科小20306家),超额完成全市科小入库19060家的任务指标。3.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实际完成667.94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5.56%,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1.78%。4.技术合同登记额完成580亿元以上。5.西安国际创业大赛促成65个项目累计获得融资额11.52亿元,35个外地及团队项目有意向落地西安。6.第二届西安青少年“我爱科学”科普创意大赛决出300个优秀获奖作品,覆盖全市70%区县。7.校友经济和招商引资活动共整理报送校友企业招商引资项目线索18条,拟投资额总计1.19亿元。8.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异地企业103次,推动“四市一区”资源共享。9.离岸创新平台项目服务完成绩效评价及认定工作,助力国际创新合作。10.农业科技服务全年开展科技服务活动4272场次,支撑乡村振兴。11.瞪羚企业服务认定瞪羚企业197家,潜在瞪羚企业39家,推动高成长企业发展。三、存在问题各个业务板块间的统筹还不足。在中心开展的各项业务中,有些业务的需求有兼容性、有些业务的对象有兼容性、有些业务的服务模式有兼容性,针对这一问题,近年来中心在业务整体布局上推行了各部门有侧重、中心业务一揽子的模式开展服务,总体态势趋好,但在全面统筹上还有诸多不足需要改善提升。四、下一步打算1.围绕省市考核指标,创新服务模式。在规模以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创新主体培育过程中,全力做好支撑性服务工作,形成“线下+线上”、“培训+服务”等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技术合同登记认定工作要立足提高合同质量,严格把关上传立项报告、设计方案等必要附件。严密科学制定中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争取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考核指标任务。2.全力支撑“双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推进“双中心”战略咨询委员会建设,合作开展专项课题研究,策划组织专题活动,开展科技宣传与培训,统筹推进“双中心”建设工作。3.持续深化科创活动及品牌赛事服务,推动项目落地生根。围绕“科创西安”活动、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新挑战赛(西安)、西安国际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的组织实施,为企业提供常态化的资源对接、技术转移转化、投融资对接及落地等服务工作。4.持续开展西安科技成果评价示范工作。依托中心西安市科技成果评价示范机构的优势,面向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开展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研究。5.创新仪器设备共享服务模式。统筹驻市高校仪器设备资源,配合市科技局修订升级我市大仪共享政策体系,并与陕西省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立合作机制,完成省、市两级平台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融合,充分发挥我市大仪资源潜在优势,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创新支撑。西安生产力促进中心2025年3月6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