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渭南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统筹规划、规范指导、协调监督全市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统筹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工作,推进创业促就业宣传和培训指导工作,开展社区就业及“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 | |
住所 |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段人力资源市场 | |
法定代表人 | 杜文杰 | |
开办资金 | 21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渭南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7万元 | 4.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27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一、总体业务开展情况(一)零工市场提质改造,“家门口”就业平台成效显著,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1.设定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按照县(市、区)常住人口数量分档确定标准,将零工市场室内、室外服务场所改造规模分为三级标准。对没有固定场所零工市场(驿站)或有固定场所但规模低于标准的县(市、区)通过盘活利用现有公共资源等方式解决场地问题。在改造提升项目资金方面积极与省市衔接,为零工市场建设起到了促进提升作用。截止年底,全市共改扩建零工市场14个,零工驿站54个,“家门口”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全面建成,为灵活就业人员全方位就业服务提供了平台支撑。2.优化服务提升人员能力。举办了全市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培训班。来自各县(市、区)推荐的职业指导人员、零工市场(驿站)、基层就业服务工作人员共140余人参加了培训;组织各县(市、区)12支代表队的47名选手参加“全市基层公共就业服务专项业务能力提升竞赛活动”,通过系列活动提升了“家门口”服务人员职业素养。3.开展专项活动服务显著。利用零工市场LED电子屏、零工市场小程序、直播待岗、微信公众号、社区公示栏等渠道发布就业岗位信息6.5万条,为8.3万人次灵活就业人员免费提供了专场招聘、用工信息推荐、技能提升培训、劳动权益维护和政策宣介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零工对接成功2.1万人次。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期间,全市召开线上线下招聘会61场次,零工市场线下接待务工人员19268人,接待用工企业2370人,对接成功零工1507人。线上登记用工企业(个体)1020家,登记求职人员1893人,登记求职人员1041人,职业介绍成功661人。目前,全市完成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4263人。4.加强零工市场信息化建设。为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不断提升家门口就业服务质量,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打造信息服务系统,全市统一规范的渭南“秦云就业”系统已试运行,市场反响良好。二、打造“渭字号”劳务品牌,开展“春风行动”系列活动,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成效显著。1.不断加强劳务品牌建设,让“渭字号”劳务品牌更加响亮璀璨。按照年初计划全年创建共完成市级劳务品牌10个,争创中省级2个的计划,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市级劳务品牌和市级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评审认定工作。经各县(市、区)推荐、市级复审、专家评审、会议研究和社会公示等程序,认定“渭南铁路工匠师”等11个劳务品牌和“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15家创建引领单位为2024年度渭南市市级劳务品牌和市级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单位,超额完成年初目标任务。全年,全市共培育市级品牌33个,带动就业10.34万人。2.开展“春风送岗促就业,精准服务助发展”主题活动。春节前后,积极组织开展渭南市2024年“春风行动”对接劳务协作,与福建福州,江苏镇江,山西运城、临汾,河南三门峡,甘肃庆阳,陕西西安等6省14市合力联动,组织招聘企业达4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1917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8320人次,累计帮助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及返岗17376人,其中帮助脱贫劳动力2280人。线上线下活动216场,提供就业岗位数170027个,其中:线上招聘活动12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62333个。线下活动88场次,提供就业岗位数107694个。签订就业协议或初步达成就业意向人次数14667人次,提供政策咨询服务36070人次,架起了企业与求职者“双向奔赴”的桥梁。3.持续巩固做好重点企业用工保障。持续发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积极做好全市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工供给保障工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为进一步将“人社工作进园区”落实落地,走深走实,主动和各县(市、区)人社用工服务保障专班对接,了解县域内重大项目、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和用工状况,开展用工摸底调查和用工保障服务。截至年底,共服务保障重点企业192家次,用工4472人次。三、全面开展创业促就业活动,为创新创业促就业赋能,公共就业服务氛围持续倍增。1.召开全市创业促就业工作座谈会。召集各县市区创业工作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座谈交流了当前创业促就业重点工作和存在问题,对全年创业促就业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2.继续提升创业培训规模和质量。结合我市备案机构情况,进一步加大创业培训工作力度,新增4个创业培训备案机构,扩大创业培训规模。同时,为促进创业培训工作质量,举办了以“赋能创业培训,激发创业活力”为主题创业讲师教学观摩研讨专项活动。全市24名创业培训讲师同台展示,通过活动评出6名市级优秀创业培训讲师,并向省人社厅推荐3名讲师参加全省创业培训讲师大赛,1名讲师取得优异成绩,成功入围国赛,获得三等奖。截至目前,全市各级创业培训机构共开展免费创业培训2514人次。3.组织“创业指导校园行”活动。邀请创业导师赴渭南师范学院和渭南职业技术学院,以《创新引领突破自我》为题,通过典型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场为同学们答疑解惑,帮助大学生们更好实现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创好业的目标。4.开展创业项目培优提升活动。为推动创业服务面向园区、面向企业、面向产业链、面向重点群体,鼓励自主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全市开展了创业项目培优提升活动。本次活动共收集优秀创业项目25个,并向“中国创翼”创业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推荐8个参赛项目,其中3个项目入围国赛,获得“创翼之星”称号。5.开展“源来好创业”创业导师基层行活动。为持续推动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就业,帮助企业和青年创业者实现资源对接,以高质量创业就业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邀请了7名省内外创业指导专家,赴富平县、白水县组织开展了“源来好创业”创业导师基层行活动,面向优质产业链企业,开展送政策、送服务、送资源活动,帮助对接政策、人才、市场、资金、技术、平台等资源,为全方位、高效率解决企业发展难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4年以来,经过全市劳动就业服务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努力,有效贯彻落实了中省市稳就业一系列决策部署及稳企稳岗稳就业各项政策措施,突出抓好政策、活动、服务的细化落实工作,多措并举打好稳就业保就业“组合拳”,确保了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市委、市政府及人社局领导充分肯定。三、存在问题今年来,中心在各级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清醒地认识到,就业服务工作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一是创业人员能力与创业活动需求不适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创业活动逐渐向高、精、尖发展,小投资、低技能创业越来越艰难,市场容纳度不高,创业人员能力素质和创新创业活动需求还不适应,创业难,创业成功更难。二是公共就业创业服务能力亟待提升。基层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和平台服务力量薄弱,资金匮乏,服务手段陈旧,业务供给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更高层次创业者开展创业活动需要。三是工作人员配备不足,运营效率有待提升。零工市场、零工驿站日常运行保障及经费供给紧张,部分县区工作人员配备不足。通过调查,目前大多数配备2-3人负责市场运营,不足以提供“一站式”公共就业服务。四是相关人员信息有待加强,相应机制有待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员信息更新还需继续加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劳务品牌培育机制还需完善加强。改进措施:1、加强就业创业服务政策的宣传;2、加强零工市场(驿站)软硬件设施设备及功能的完善;3、面对新形势的社会状况,加强工作的细致化;4.完善机制,加强工作人员有关专业知识的培训。四、下一步工作设想2025年,中心要按照中省及市人社局党组安排部署,努力推动就业创业各项工作有大的发展、质的提升。重点抓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继续开展人社服务进园区、进商圈、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进产业链。落实重点群体创业推进行动,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积极组织各类创业服务活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挖掘优质创业项目,深入开展就业创业服务工作;二是加大创建创业创新孵化载体力度,进一步指导各县市区对现有孵化载体更新升级,有针对性地做好创业服务工作;三是不断提升创业就业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发挥能人带动示范效用,提升线上线下创业服务能力,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创业群体提供高质量、高水平、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四是要将继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服务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五是从各县市区筛选1个实名制测监村,实施就业动态监测工作,完善转移就业数据动态监测及数据变化的分析工作;六是发挥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用工保障机制统筹协调作用,切实帮助企业解决招用工难题,做好常态化用工保障工作;七是围绕本地产业资源禀赋,挖掘培育更多优质劳务品牌,进一步优化劳务品牌培育机制,推动劳务品牌规模和产业容量不断扩大,多渠道促进就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