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河道管理站(洋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洋县河道管理站(洋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0 14:54
单位名称 洋县河道管理站(洋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河道畅通提供维护保障。业务范围:河道行政管理与执法、规费征收管理与稽查。
住所 陕西省洋县洋州中路1号
法定代表人 王栋
开办资金 1.6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水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27万元 5.07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4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洋县河道管理站(洋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办理变更登记事项2次:8月22日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由原杨小忠变更为王栋。8月22日办理(单位名称)变更登记,由原洋县河道管理站变更为洋县河道管理站(洋县水旱灾害防御中心、洋县水利技术服务中心)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我站在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的领导和安排部署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全站干部职工以实干笃定前行,用汗水浇灌收获,河道管理、水旱灾害防御、水利技术服务及乡村振兴帮扶等工作成效显著。(一)多措并举,提升河道管理效能。在24小时河道巡查的基础上,充实巡查力量,夯实工作职责,积极配合局里安排的领导轮流带班制度,有力增强了对汉江平川偷采高发河段及春节等节假日的人防力度,充分发挥技防作用,用好物防手段,加强部门联防联控。对“蚂蚁搬家式”小规模零星偷采行为采取挖断下河路口、蹲守值守和加大巡查频次的方式进行整治;依托在关键路段和下河路口安装的70多处视频监控设施,提升了监管执法效率,让偷采者无处遁形;对部分视频监控不到位、无堤防开放型、偷采严重河段,采取设置砼防护墩、挖毁下河路口和运输道路的措施阻断偷采通道;与相关部门单位实行线索信息互通共享,联合执法,提升了打击破坏河道生态环境的强大合力。通过以上措施,起到了查处一案,警示一片,规范一方的综合效应,全年开展打击偷采外运砂石、清理整治乱堆砂石及河道“清四乱”等专项行动7次、出动巡查执法人员1500多人次、巡查河道长度8000多公里,立案查处非法采砂29起,罚款近40万元。(二)高度重视,扎实整改存在问题。围绕中省市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交办群众信访问题、历次检查反馈问题、媒体曝光问题等涉河涉砂问题,组织开展“回头看”。针对在河道“四乱”、非法采砂、乱堆砂石、各类碍洪物及涉河建设项目等专项巡查整治行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举一反三、对标对表进行剖析,认真梳理,建立问题整改台账,严格按照“一点一专班、一点一方案”要求,通过整改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确保按期完成全部整改任务。全年共处置和回复各类反馈及信访案件近60件。(三)把握主动,落实落细防御责任。一是及早安排部署,压紧压实防汛责任。全县86座水库及水电站安全度汛“三个责任人”、重点河沟道堤防工程防汛责任人、山洪灾害防御责任人全部落实到位并公示;全县落实包抓区域、镇办39名责任人,落实86座水库、山洪沟及汉江洋县段、汉江一级支流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100人,镇村及重点单位落实责任人近400人,进一步明确职责,压实责任。二是严格督促检查,全面排查隐患。3月以来,各镇办及水管单位重点对水库三个责任人、水情值班制度、巡查记录、抢险物资储备和人员队伍落实情况,开展汛前安全隐患自查;对排查问题建立台账制定措施,并逐一落实责任人,限期整改到位,确保全面消除安全隐患。(四)防治并重,加快完善防御体系。一是修订完善预案。编制酉水、溢水、傥河等七条汉江一级支流江河洪水防御及应急抢险预案、洋县抗旱应急预案、洋县抗旱应急水量调度预案、洋县城区洪水防御预案,完成86水库(水电站)汛期控制运用计划和防洪应急预案、18镇办山洪灾害预案审查、报备工作。组织开展了6余场次的山洪灾害、重点水库防汛应急演练;二是加快抗旱救灾及水毁修复工程。2024年下达的4个批次水利救灾资金230万元,其中:靳家河水库溢洪道滑塌修复、华阳镇小华阳10组护岸水毁修复已完成,沙河水库牛砭村干渠滑塌正在实施;实施党水河关帝段防洪工程和溢水河下溢水至范坝段防洪工程,建设总投资3967万元。三是检修监测设施。从4月初开始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维护,落实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信息员。镇办对镇村管理的简易雨量站、水位站、预警广播逐点进行巡检,确保汛期预警信息及时、准确发布。(五)严抓细管,推进工程高质量建设。认真做好水库除险加固、饮水巩固提升、农田水利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项目的水利技术指导,积极参与和推进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达到进度、质量、安全和资金全监管,确保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一是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完成了石林沟水库、龙王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任务,2022-2023年度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全部完工;10座二类坝修复工程全部完工;病险水库项目财务决算送审30座,目前审计局出审计结论22座;完成2021-2023年度共计23座水库的竣工验收。二是中小河流治理项目。溢水河下溢水村至范坝村段防洪工程一期,中央水利发展资金1071万元,已完工;溢水河下溢水村至范坝村段防洪工程二期新增国债资金1280万元,11月底全部完工。统筹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站及站驻杨庄村工作队始终以抓产业促振兴为抓手,多次带领村“两委”干部,先后到县内乐康农业稻鸭共作基地、谢村稻鱼共作基地、茅坪镇东村养羊大户、龙亭镇高位池养鱼基地参观学习,交流经验。登门拜访能人大户,听取建议,确定发展养鱼产业后,立即到绵阳市盐亭县中国西部水产养殖基地实地考察,同时多方咨询、对比,带领村合作社建设工厂化路基循环设施养鱼桶8座,投放加州鲈鱼苗2.4万尾,同时在鱼苗投放前邀请县水产养殖中心、汉中南郑加州鲈鱼养殖大户、洋县龙亭加州鲈鱼养殖大户到村指导交流场地、设备筹建等事项,以科学养殖促产业良性发展,按照市场行情预计每期成品鱼净利润可达16.8万元,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2024年争取涉水领域项目建设资金33万元,完成九组蓄水池改造、八组大塘加固和800米渠道铺设。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自然灾害防御:积极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农业增产丰收。水生态环境方面:维护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农业的稳定、高产,保障粮食安全,对于维护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维护水生态系统的平衡,保护水生生物的多样性。提升城市形象:整洁、美观、生态良好的河道是城市的一张亮丽名片,能够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品位,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利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2.经济效益:减少经济损失:通过防灾减灾和河道管理,减少因洪水、干旱、水污染等灾害导致的经济损失,从另一方面保障了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存在问题:1.资金方面经费投入不足:河道管理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包括河道整治、设施维护、日常巡查等,但政府财政拨款往往有限,导致许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资金来源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资金,缺乏多元化的融资渠道。社会资本参与度低,难以形成有效的资金补充机制,限制了河道管理工作的开展和创新。人员方面:专业人才短缺:河道管理涉及水利、环境、生态等多学科知识,需要专业技术人才。但实际情况是,很多管理站缺乏专业的水利工程师、生态专家等,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3管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河道管理法律法规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对一些新出现的问题如河道内非法采砂的界定和处罚等,缺乏明确的规定,给管理工作带来困难。多头管理协调难:涉及水利、环保、交通、公安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在河道管理中容易出现推诿扯皮、协调困难的情况。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对河道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参与河道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乱扔垃圾、乱排污水等现象时有发生。同时,管理站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渠道不畅通,缺乏有效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改进措施:1.资金方面争取更多财政支持:积极与政府相关部门沟通协调,说明河道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争取增加财政预算拨款,设立河道管理专项基金,并建立长效的资金增长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严格执行预算,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并对资金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资金使用方向。2.人员方面加强人员培训: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学术交流和继续教育,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管理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河道管理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规范,加强对河道日常巡查和监管,建立健全河道违法行为举报和查处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河道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四、下一步工作打算1.人才队伍建设专业人才引进:严格按照国家招考原则招聘,吸纳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信息技术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充实河道管理队伍。员工培训提升:定期组织内部培训,邀请专家进行授课,内容涵盖河道管理新技术、生态保护理念等,提升现有员工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2.技术升级与创新更新监测设备:引入先进的水质、水位、流量监测设备,如在线水质监测仪、雷达水位计等,实现对河道数据的实时、精准监测。推进信息化建设:搭建河道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监测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利用大数据等技术为河道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