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电化教育馆

榆林市横山区电化教育馆

发布时间: 2025-03-20 11:07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电化教育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教育信息网络建设管理,农村远程教育项目技术服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普及实验教学和教学实验技术培训等工作。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第三小学院内
法定代表人 贺生堂
开办资金 53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和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86万元 19.26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电化教育馆.公益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认真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按要求及时变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教体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圆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一)积极推动教育信息化工作。1.开展教育信息化调研工作,查找症结,辩证施诊,全面提高数字化水平。电教馆组织工作队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展开全面检查,通过考察、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石湾中学等基层学校的信息化教学情况和实验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全面了解学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仔细分析,研究对策,推动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全面开展。2.派遣技术团队,为学校排忧解难。结合信息化调研活动查找出来的问题,电教馆以学校为单位列出清单对各类问题进行剖析,并组织技术团队深入学校,利用两周时间对十一小、党岔中学和雷龙湾中心小学的机房进行了改造,解决了困扰学校多年的网络故障;为波罗学校、党岔中学、雷龙湾中心小学建立了电子巡课系统,让学校信息化管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3.开展“三个课堂”应用巡检活动,再推优质资源共享,推动均衡发展。为了推动“三个课堂”项目的有效实施,电教馆组织工作组配合希沃集团的技术人员对14所项目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设备使用情况巡回检查,期间,还对各项目学校进行了又一轮设备使用培训,大大提高了学校信息化教学水平。4.继续贯彻“以赛促用,以用促教”的信息技术应用理念,开展第十届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经过学校初选,63位教师参加区级复赛,选出10人参加市级竞赛,其中8人获奖,教体局被市教育局授予“优秀组织单位”。5.组织全区第八届中小学(中职)微课与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大赛共征集作品281个,其中STEAM课程案例4个,创新课堂2个;课件22个;数字故事56个;微课191个;学科系列微课程6个;通过评审,共评出优秀作品169件,本次大赛成功地激发了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创新思维,凸显了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改革的无限活力。6.积极宣传动员教师参加陕西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举办的教育技术论文竞赛活动,我区3篇论文获等级奖。7.开展学生信息素养能力提升实践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加榆林市教育局举办的“学生科学素养提升实践”竞赛活动,我区10个项目获奖,区教体局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经大赛组委会推荐,我区16名同学组队参加“陕西省第二十四届学生信息素养提升实践活动”之科创实践竞赛ENJOYAI普及赛决赛。(二)发挥考核杠杆作用,促进实验教学有效开展。1.成功组织八九年级实验操作考试,无不良反响,得到社会认可。组织3704名九年级学生参加物理、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组织4034名八年级学生参加生物及信息技术混编考试,秩序井然,施考严格,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好评。2.成功组织高中实验操作考试。组织2841名高一年级学生参加生物、化学实验操作考试;组织2284名高二年级学生参加物理实验考试;组织742名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参加数字化实验考试。3.准确报送2024年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成绩数据库、综合素质评价数据库。严格按照文件要求进行数据审核,并全面真实报送数据。其中,上报普通高中理化生学业水平考试实验操作考试成绩1890人,职教三校生446人。上报综合素质评价1884人。4.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榆林市理科教师实验教学说课竞赛活动,提高教师业务能力,我区9人参赛,5人获奖。5.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榆林市新建学校实验室管理员培训,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6.组建第四中学、清远中学两个数字化实验室,推动两校实验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三)教科研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助力培养专家型教师。为了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电教馆一直致力于教育技术小课题研究工作,2023年,全区有67项校级立项区级备案的课题,经过一线教师一年多的实践与反复验证,经专家组评审有42项结题,在此基础上,择优推荐30项申报市级课题,其中,29项立项。2023年,我区申报的6项市级教育信息化小课题今年已全部结题。2024年又报备了91项校级课题。另外,电教馆申报2项陕西省教育技术装备专项课题,其中,刘忠秀主持的《中小学智慧校园管理技术支持与应用研究》立项。(四)做好校园网络安全防控工作。经榆林市网络安全攻防演练发现,辖区内学校的智慧校园管理系统或官网存在弱口令、Sql注入、文件上传、Sql注入+文件上传等相关漏洞。完成了对九小、七中的市级网络漏洞整改,并上报相关整改报告。按要求完成九小、七中、七小、实验小学、第四中学的省级网络漏洞整改,并上报相关整改报告和“陕西省教育信息安全事件处置反馈表”。(五)充分发挥影视教育育人功能,助力德育工作。组织全区中小学生观看教育部审核推荐的15部优秀爱国主义影片、和10部微电影,并开展影评和微电影创作活动,共征集影评作品260篇,评出141篇优秀作品和2部微电影参加省级评选,32位教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在市级评选中,我区22件作品获等级奖,胡瑞等三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横山区教体局获得榆林市“影视教育工作系列活动”优秀组织奖。(六)继续推动数字校园普及行动。召开数字校园建设观摩暨经验交流现场会,以第二中学为典型,引领全区数字校园建设工作,组织工作队,对今年申报的15所学校进行督导和初验,其中,职教中心拟申报智慧校园。二、取得社会及教育的主要成绩。(一)社会认可度显著提升。1.实验操作考试获社会好评。组织九年级(3704人)、八年级(4034人)及高中(5800余人次)实验操作考试,流程严格规范,家长社会广泛认可。2.学校网络安全显著增强。整改9所学校系统漏洞(弱口令、SQL注入等),筑牢教育信息安全防线。(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1.师生竞赛成绩斐然。教师:8人获市级教学应用奖,5人实验说课获奖,3篇论文省级获奖;学生:10个科创项目市级获奖,16人晋级省级AI决赛。2.教育信息化水平跨越式发展。完成11所学校机房改造、电子巡课系统建设,解决多年网络顽疾;推动“三个课堂”覆盖14所学校,优质资源辐射乡村薄弱校,促进教育均衡。3.实验教学与科研创新突破。建成第四中学、清远中学数字化实验室,推动实验教学智能化转型;2023-2024年立项区级课题67项、市级29项,省级装备专项课题《中小学智慧校园管理研究》成功立项,教研成果丰硕;组织实验室管理员培训,9所学校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化水平显著提升。4.数字校园建设示范引领。以第二中学为标杆召开现场会,督导15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职教中心启动“智慧校园”申报,形成区域示范效应;开展“AI赋能教育”专题培训,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三、存在的问题。(一)教育信息化领域。资源应用不均衡:部分乡村学校信息化设备使用率低,教师技术应用能力薄弱,“三个课堂”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技术运维能力不足:部分学校数字化专员专业水平有限,设备故障响应速度慢,网络稳定性仍需提升。课题成果转化率低:部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与实践脱节,未有效转化为教学场景中的实际应用。(二)实验教学领域。实验设备老化:少数学校实验器材更新滞后,数字化实验室数量不足,制约创新实验开展。师资力量薄弱:实验教学教师专业培训不足,部分学校实验课程开设频次低于标准要求。学生实践能力差异大:城乡学生实验操作熟练度差距明显,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三)网络安全与机制建设。安全防护意识薄弱:部分学校对网络漏洞整改被动应付,未建立常态化安全巡检机制。四、改进措施。增加网络安全培训和实验教学培训的次数,扩大“三个课堂”覆盖范围,建立城区学校和乡村校结对帮扶机制,定期开展线上教研。每学期实地走访学校,指导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申请资金,改善实验教学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下一年工作计划。(一)加强领导,着力研究教育信息化与实验工作,建立馆、校联属机制,注重调研、教研与实践结合,形成理论提升。(二)注重科研,大力指导学校教师做好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立项申报工作,强化指导、组织省、市在研课题的管理与监督,组织学生参与信息素养类作品形成,做好“智慧校园”及榆林市教育云平台相关工作。(三)重视资源开发,全力组织新媒体新技术大赛工作、中小学微课暨信息化教学创新大赛评选活动、注重影视教育、影评活动及“家校共育”平台应用推广、组织参加2025年中小学生微电影创作、“中国梦——行动有我”系列活动及做好“陕西教育扶智平台”、“榆林教育云平台”的应用推广工作。(四)全面服务实验教学,做好数字化实验指导工作,继续做好初、高中实验操作考试工作;开展数字化实验普及工作;顺利组织完成省、市举办的各项实验教学培训任务。(五)重视网络安全与网站建设。(六)配合做好中省、市信息化项目建设工作,完成省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市教育技术中心交办的其他任务。(七)继续做好数字化资源与电化教育档案电子化的建设工作。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榆林市中小学教师第十届新媒体新技术教学应用大赛优秀组织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