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横山区> 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20 11:05
单位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残疾儿童少年康复训练。
住所 榆林市横山区兴丰小区
法定代表人 马晓琴
开办资金 82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榆林市横山区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19.86万元 799.61万元
网上名称 榆林市横山区特殊教育学校.公益 从业人数  39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我单位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在区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主要业务活动开展情况。(一)一个核心——抓实党建“三大工程,”推行“五单”模式,激发教师团队活力。学校继续以“党建+教育”为着力点,立足课堂、植根班级、深耕校园;以“政治强基工程、党员率先工程、清廉学校工程”为核心,推行“学生点单、协同小组派单、党员接单、双向评单、组织晒单”服务模式,抓好党建促教育教学基本原则,切实将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二)五个聚焦——扎实推进五大教育课程,牢铸生态教育品牌。1.聚焦文化教育,启智兴校。(1)在教学方面,依托“课程、课堂、课题”之间密切联系的关系,本学期全面落实了“三课一体”机制,深入推进“五步三段”课堂教学模式。(2)在教研方面,学校成立听障与培智学科教研组,每周固定组织教师开展各类教研活动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集中力量组织教师参训学习,助力教师专业成长,定期开展自闭症语言康复教育和特殊教育新课标新课改培训;参加各类校际学校交流专业能力培训活动,教师在学习中不断拓宽教育视野的广度、增加对教育问题理解的深度,学校科研水平整体迈上新台阶。(3)学校还打造了录播室并全面推进智慧课堂,全面升级了听障部教室仪器设备、新教具、新学习椅等软硬件设施,课堂数字化转型成效卓著,智慧教育实现新生态发展。2.聚焦康复教育,强基增能。学校以“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式”,开展了数十次康复培训活动,根据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工作室三年目标规划,团队教师研究出一套适合于自闭症儿童发展的IEP个别化教育评估系统,评估过程记录详实,人人有案例记录,自闭症儿童七大领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情绪与问题行为明显缓解、消退。3.聚焦艺体教育,健体润心。(1)在体育教学中,本年度继续开设“轮滑”、“独轮车”、“平衡车”、“自行车”和“冰壶”相关课程,新引入听障生“跆拳道”、培智生“陕北秧歌广播体操”课程,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体质,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全校师生精神面貌昂扬激进。此外,学校还投入资金采购了一批体育康复设备,为学生在康复与体能锻炼方面提供了有力保障。(2)在音美教学中,学校成功排练出大型节目《老腰鼓》、自编舞蹈《东方红》、《生态化生命多彩课堂展》、情景说书《刮大风》,学校文娱活动受到各级领导与社会各界广泛赞誉。4.聚焦劳动教育,促知塑人。(1)学校根据《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合理规划开设劳动教育课,根据学生经验基础和发展需要,挖掘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2)强化实践劳动,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教育,划分卫生包干区,开辟班级、学生绿植“责任田”,重视劳动任务分配与检查、评比、反馈、表彰各环节的落实。(3)提高劳动教育教师师资队伍的专业水平。为更好地开展劳动教育,学校建立了一支专业化劳动教育教师队伍,成立劳动教育课程课题研究小组,对劳动教育教材与教学进行深入研究。5.聚焦职业教育,提质赋能。(1)学校深入研发职业教育校本教材,进一步细化了《蛋糕制作》与《面包制作》,内含8种类别的蛋糕制作原料、过程与方法,10种面包种类的制作要点与步骤,学生学习成效显著。(2)学校继续加大职业教育推动力度,加强对残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进一步完善了残疾学生职前职后“学习——实训——就业”一体化的产教融合课程体系,学生技能稳步提升。(三)三条底线——筑牢育人质量生命线,守住师德底线,夯实安全红线。1.筑牢育人质量生命线。本年度,学校被陕西省妇女联合会授牌“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马晓琴工作室”。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多次被省、市各级领导表扬肯定,在2023年度目标考核中获“先进集体,”马晓琴校长获“优秀校长”称号。2.守住师德与德育底线,以德立人。(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协同育人。一是实施“青蓝工程,”发挥“传——帮——带”作用。二是推行“培优计划,”以新理念引领特殊教育新发展。三是聚焦“课堂深度变革,”实施“三课一评”机制,以评促教,以研促学。四是完善师德“七个机制,”推动学校师德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2)发挥德育引领,促进内涵发展。一是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学校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及学生德育教育需求,形成“一月一评”的德育月教育活动模式。二是打造“行走德育”模式,促进学生综合发展。三是开展“集赞争优”评比活动,完善操作评价细则、评价流程、评价手册。四是进一步深化校园文化内涵,在走廊上分别打造了主题教育阵地,促进师生建设优良校风校貌、教风学风。五是注重对外宣传,增强社会效应,提高办学知名度。3.夯实安全红线,牢固后勤保障。在安全管理方面,学校从四个方面加强管理。一是夯实责任,明确目标。二是加强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三是推进安全工作常态化、机制化,完善学校相关应急演练方案及流程,各类安全演练活动;组织爱路护路、交通安全、法治安全等安全内容的专题教育活动。四是建立完善的后勤保障管理体系,加强绿色校园文化创建,提升改造硬件设施(对学校外墙、内墙楼道进行粉刷,更换楼道玻璃、地板,安装了无障碍设施),目前,正在实施消防改造工程,有力保障了师生生命安全,实现了校园环境文化平稳常态化。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情况。(一)在教育质量方面,校长获得区“先进工作者”、“优秀校长”称号;2名教师在2024年全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展示活动中分别荣获“二等奖”、“三等奖”;1名教师获得区2024年“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分别获区“优秀教师”、区“师德标兵”称号;4名教师在区督导评估中获“优秀教师”称号。此外,学校被授牌“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马晓琴工作室”,被授牌“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横山老腰鼓传承所”;学校素质教育和教育质量多次被省、市各级领导表扬肯定,获区“先进集体”、后勤保障工作“先进集体”称号。(二)在艺体教育方面,8名听障学生代表我省在“粤港澳”全国残运会暨特奥会大众项目越野滑轮推广比赛中获得“4金2银2铜”的好成绩,创造了历年来我省最佳战绩;2名学生获区级“体育道德风尚运动员”称号,学校获“体育道德风尚”奖;17名学生获市级“优秀小演员”称号,8名教师获市级“优秀演员”称号,2名教师获“优秀指挥”称号,学校获得“最佳表演团体”奖。(三)在职业教育方面,我校1名听障教师在陕西省残疾人岗位精英职业技能竞赛中获得“拼搏奖”,3名教师分别获市首届残疾人岗位职业技能竞赛“一等奖”、“三等奖”和“拼搏奖”。(四)在康复教育方面,成立了“孤独症儿童康复研究工作室”,自闭症儿童七大领域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情绪与问题行为明显缓解、消退。三、存在的问题。(一)专业化教师短缺。难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在教育康复、职业技能教育方面的多样化需求,难以对每个学生给予充分的关注和个性化教育支持。(二)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在面对特殊学生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新的教育理念方法时,难以有效跟进和运用。四、整改措施。(一)加强师资力量。向上级部门申请专项招聘计划,明确所需教育康复、职业技能教育等专业教师的数量与资质要求,通过多种渠道广纳贤才。(二)开展教师培训。制定年度培训方案,每学期安排集中培训,邀请业内专家讲授特殊教育新方法、新理念,组织教师到先进特殊教育学校交流学习,培训后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五、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大力加强体育工作,发展特奥运动。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积极整合各方资源,加大投入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全力备战残运会,提升残障学生身体素质和生活品质,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融入社会的广阔平台。(二)进一步凝聚专业力量,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培育融合教育师资队伍,创新融合教育实践。(三)进一步深化特教改革,推进融合教育课程与评价改革,深化医教结合服务机制,提升发展动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食品卫生许可证》许可证编号:JY36108230078422有效期:2022年12月21日至2027年12月20日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2023年11月,被授予“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马晓琴工作室”;2024年1月,获得2024年榆林市“少儿春节联欢晚会”“最佳表演团队”;2024年5月,获得榆林市横山区2024年中小学生运动会围棋比赛“体育道德风尚奖”;2024年5月,被授予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所“横山老腰鼓传承所”。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2024年5月30日,横山收费站和陕西交控榆靖分公司给我校学生捐赠15箱娃哈哈和13个抱枕;2024年12月10日,横山区残疾人联合会赠予我校价值伍万元体育健身器材,目前正在使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