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发布时间: 2025-03-20 10:39
单位名称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宗旨和业务范围 负责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协调服务工作。
住所 陕西省洋县文明东路园区大厦
法定代表人 王明
开办资金 10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人民政府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71.86万元 1482.87万元
网上名称 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公益 从业人数  2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2024年园区实施重点项目13个,其中新建项目8个,续建项目5个。其中桑溪毕机沟矿区1100万吨/年采选项目、创原洋县有机产业科创服务发展项目、金森淼智能制造建设项目、吉瑞茵智能制造项目、有机产品展示中心及附属工程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余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由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带领招商小分队开展招商活动14次,单兵招商3次,举办投促活动9场。招商签约项目12个,招商引资目标到位资金2.9亿元,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6个,1亿元以下项目6个,对接洽谈意向项目14个。(三)园区体制机制改革顺利推进循环园区管委会持续推进园区简政放权、授权赋能,坚持走好“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以园区管委会把稳政治舵,以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走好经济路。同时积极推动《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管理办法(试行)》《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园区企业(项目)准入退出管理办法(试行)》等办法落到实处,推动园区发展。(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1、不断强化政务服务能力,加强与企业的交流、沟通,关注企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持续为企业做好服务。2、实行服务专员联系制度。明确一个包抓领导,设置1至3名服务专员,着力帮助企业解决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二、取得的主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预计园区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1亿元,增速10.36%;实现营业收入86亿元,增速8.86%;完成税收3.0718亿元;新增标准化厂房8.65万平方米,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亿,新增入驻园企业7户,新增就业人口2104人,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尤其是为部分脱贫劳动力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帮助群众增收致富。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产业发展水平不高,产值贡献不够,产业链不完善,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管理水平还不高,管理职能未充分发挥,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支持园区发展合力不足。2.要素保障制约多,资金保障困难,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突出,企业融资难,人才技术制约,企业生产经营性成本较高。3.营商环境还不优。主要是硬环境优势不大,园区水、电、路、气、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还不完善。物流服务、生活休闲设施、商业配套、行业公共技术服务等功能还不齐全。(二)改进措施1.创新园区发展模式。(1)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树立经营园区理念,创新园区体制机制。(2)推动园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创业孵化、科技金融、公共服务等高端科创配套设施,构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打造集高端技术服务、高品质生活服务、高标准公共服务于一体的配套体系,培育提升园区社会公共服务和生活居住功能。2.推进园区提档升级。(1)加快建设秦创原(汉中)创新促进中心洋县分中心建设,打造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2)抓紧做好省级园区申报工作,因地制宜,使园区真正成为优势特色发展及招商引资的重要平台。(3)推动循环化改造,推进园区污染治理集中化、产业链结循环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空间布局合理化、产业结构优良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运行管理规范化。3.加强园区基础建设。(1)加强园区水、电、路、气、通讯、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为园区企业主体打造适合生产生活的基础环境。(2)大力聚集物流快递、超市商场、银行医院等主体落户园区及周围区域,全力以赴打造生活便利的高质量园区。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优化产业引领,壮大产业集群。1.加强产业谋划,立足园区实际,确立各集中区主导产业,以有机产业为引领,优化现代材料、航空配件制造、新能源电子电器等产业,超前规划新能源、大数据、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产业。2.做强有机产业。高标准规划建设中国(洋县)国际有机产品交易中心,做强“朱鹮之原·有机洋县”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提升洋县有机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3.强化项目支撑,在“谋”字上下功夫,新谋划项目16个,总投资21.62亿元,其中拟列入2025年度重点建设项目13个,计划总投资18.6亿元。严格落实“六步五率”和“三边三倒”工作法,强化专班攻坚、挂图作战,推动项目工程量、实物量、投资量“三量齐升”。(二)完善体制机制,激活内生动力。积极发挥洋县绿色有机循环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坚作用,完善旗下物业公司运营机制,积极组建建筑工程子公司,促进高效运行,加强园区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盘活闲置资产,增加园区可支配收入,发挥建设创收、融资服务、产业孵化功能。(三)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集聚高地。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把企业的痛点和难点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推行服务专员制度,夯实责任、量化考核,实行“三边三倒”工作机制。落实“一个项目、一个方案、一个专班、一名专员”,代办行政手续,组织业务部门进园区,共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难题,提高办事效率。(四)着力攻坚克难,强化基础保障。1.紧抓经开区创建工作。加强统筹协调,不遗余力完成创建省级经开区的各项指标任务,将创建工作融入日常运营与发展中,确保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成功,提升园区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2.加快秦创原建设工作。突出高科技带动,引进高新技术拉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打造产、学、研联盟,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五)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活力。1.加强培训精准招商。实行全员招商制度,选拔精兵强将充实招商引资工作专班,狠抓招商引资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扎实开展产业链水平提升行动和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绘制精准招商蓝图,高频次“有的放矢”赴外开展“精准招商”,着力引进具有重要支撑带动作用的补链固链强链项目。2.锚定目标重点招商。集中优质招商资源,全力突破二产三产产业链企业,聚焦国内外500强企业及行业龙头企业,紧扣区位优势明显的长三角地区,把握东西部产业转移机遇,围绕杭州、苏州、深圳、广州等重点城市,捕捉招商信息、对接重点企业,拓展招商渠道。3.优化服务全程招商。对招引的企业项目投资实行全程代理服务制度,形成“一项目一包抓”的一对一服务,并对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尽力为企业排忧解难,营造全链条式的服务环境,打通企业落地发展的“最后一公里”。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被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授予“节约型机关”称号。2.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效益评价前10名园区”。3.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