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洋县> 洋县教师进修学校

洋县教师进修学校

发布时间: 2025-03-20 10:34
单位名称 洋县教师进修学校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在职教师提供培训服务。学科学历教育专业培训、继续教育。
住所 洋县文明东路与东环二路十字
法定代表人 翟伯静
开办资金 21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洋县教育体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8.48万元 8.14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立足需求,开展女性副校长培训。为提升全县中小学女性副校长的领导意识和能力,促进广大女领导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发展和成长,组织全县82名女性副校长开展了集中培训,培训突出寄宿女生、留守女童这一重点,抓住女生宿舍这一关键,创新女生教育管理工作思路,提升了管理水平。2.突出重点,开展三年新入职教师阶段培养活动。一是对全县入职近三年的教师分年度明确责任目标,明确管理人员和任务,分批次编组以导促训,促进成长;二是以活动促成长,组织2023年新入职教师进行粉笔字周展示,共开展15期收交批阅作业2730人次综合评价确定出优秀等次6人,明显成果进步14人。组织2022年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案例评选,收集107份确定评选出11份;组织2021年入职教师开展微课视频、教学设计评选活动,收集122份评选确定出13份优秀课堂实录。帮助新教师树立积极的专业成长观,引导其积极进行个人专业成长规划。三是分四组通过听、看、查、问、测等方式,对2021年新入职的133名教师师德规范、业务能力、实践能力、培训成长等情况进行了考核。3、立足实际,开展班主任培训。组织全县112名班主任采用集中培训、全程浸入、研磨交流和返岗实践四个环节进行了培训,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经验交流分享等,持续优化了“四段式”培训流程,推进班主任工作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提高了班主任履职能力。4.积极争取,实施西北大学精准帮扶暨协同提质培训项目。积极与西北大学协调,做好协同提质培训项目的延伸培训。一是依托项目支持,对356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了同课异构和专题辅导;二是争取机会组织义教阶段13个学科300名教师分为6个小组在西北大学进行为期四天的集中研训,成效显著。5.严格要求,扎实开展新入职教师岗前培训活动。遴选20余名县级名师骨干对92名新入职教师进行了师德师风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技术及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同时通过示范课、观摩课多样的形式帮助其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印制了《新入职教师工作手册》、发放小黑板,从基本的三笔字做起,把要求、标准化具体化,引导他们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变,适应教育教学环境,熟悉教师常规工作,增强工作信心,引领年轻教师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新形势要求和新的工作环境,尽快成长为合格的教师。6.积极协调,推进国培及相关培训如期开展。统筹安排,积极协调,认真遴选,跟进督查,确保培训实效。完成2024年国培项目四类230人次、省培项目三类234人次的遴选培训。同时认真组织全县3800余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课及公需课学习,并完成网上认定工作,确保人均80学时学习。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2024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及教体局的正确领导下,我校以实施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继续教育工作为首要任务,认真履行培训、管理、服务和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职责,圆满完成了各项培训及教育教学任务。全年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多层次培训,共计培训8979人次,为不断提升我县全体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构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本年度我校组织的各类培训教师们反映良好。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1)对青年教师素质提高工作思考不足。(2)工作中过多地受到经费、硬件等影响,培训的模式局限性强。(3)在探索提升全县教师核心素养的路径时,我们对新时期教育的特性和需求把握不够精准,缺乏深入思考,未能充分挖掘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方法,创新意识与行动存在明显短板,亟待改善。2、改进措施(1)加强对青年教师发展需求调研,丰富培训形式,搭建成长交流平台,完善激励机制,推动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作全面深入开展。(2)积极拓展经费筹集渠道,同时整合现有硬件资源,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资源共享、开展移动课堂等多元培训模式,突破局限。(3)深入调研把握新时期教育特性与需求,组织专家研讨、开展教师交流,引入前沿理念与技术,设立创新奖励机制,激励挖掘新方法,补齐创新短板。四、下一步工作思路2025年将继续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为目标,努力打造彰显时代特色、聚焦核心素养的教师发展平台,为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师资保障。一是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结合学校发展现状,采取专项学习、定时定点培训等方式,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自我要求良性发展的政策环境,营造一个师德高尚、专业厚实的教师团队发展环境。二是认真谋划新入职教师培训。按照“一年常规入门、二年基本胜任、三年业务达标”的思路,通过岗前集中培训---定期组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对入职三年的教师分片区进行专题辅导、课例、基本功展示。开展探索对新教师进行教材处理、教案编写、课堂执教、班级管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方面的培训的培养,帮助新入职教师初步掌握教学方式,形成基础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常规教学能力和教学管理水平。三是探索校本教师专业素能提升途径。探索进入课堂以研修促培训的精准培训模式,充分利用本校教师资源走入课堂对三年入职教师的课堂基本功能力以听课、议课为主的考察培训模式,自我加压,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强化三年内新入职教师培训的基本专业能力,达到共同提升的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