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志丹县> 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发布时间: 2025-03-20 10:31
单位名称 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宗旨和业务范围 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和宅基地管理等工作;农业新型主体的培育和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农村财会人员培训等;农村经济统计和调查工作;承办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住所 志丹县政府前楼二楼224室
法定代表人 胡永飞
开办资金 28.9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志丹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5.45万元 20.76万元
网上名称 志丹县农村经营管理站 从业人数  1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遵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在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截止目前,全县共发展家庭农场3400个,其中省级家庭农场40个、市级家庭农场90个、县级家庭农场637个;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72个,省级合作社4个,市级合作社27个。(一)开展第十六批家庭农场培育及省市级家庭农场申报监测工作,新培育发展家庭农场109个,申报省级家庭农场5个,申报市级家庭农场4个(批复13个、其中23年9个);监测掉不合格市级家庭农场10个。(二)继续做好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及家庭农场“随手记”软件普及应用。截至目前,“一码通”赋码649个,“随手记”注册使用560个。(三)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及市级合作社申报监测,市级反馈异常目录16个,异常原因全部为未按时报送年报,现已督促15个完成年报补报;申报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已批复)监测掉不合格农民专业合作社市级合作社12个。二、农村集体经济志丹县总面积3781平方公里,辖7镇1办109个村751个村小组,总人口15.6万。改革后志丹县建成农村集体经济组织110个,界定成员10.9万人。(一)完成2024年清产核资系统资产清查工作的指导、审核、上报。2023年度全县农村集体资产总额为3.02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1.06亿元,非经营性资产1.96亿元。(二)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拓展村集体经济“1551”发展模式,截止10月底,全县集体经济收入2079.39万元,经营收入688万元。(三)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回头看”。结合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百日攻坚行动,对我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开展“回头看”,逐条、逐项核查,整改落实;对各镇办(中心)进行2轮督查指导,严格对照合同清收范围,剔除无关合同,要求各镇办(中心)落实专人专柜管理档案资料;全县110个村集体经济组织2364份合同全部录入“陕农经”平台,实现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四)“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试点工作。我县作为全省8个试点县之一,结合我县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情况开展试点工作,6月15日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账、会计初始化、资源资产录入、合同录入已全部完成。6月底全面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陕农经”平台开展会计核算、资产登记、合同录入、银农直联等业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务审批实现线上一键审批、记账、传输凭证,同时可以实现资金账户的操作与银行账户的实时联动,达到对农村“三资”真实有效监督,在此基础上,实现涉农数据同银行金融数据共享。截止10月底共实行线上审批90笔,审批金额422.8116万元。三、农村土地纠纷调解仲裁(一)印刷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解仲裁工作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调解仲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调解仲裁法》《陕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陕西省<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法律问答等宣传材料5000份,利用集市、下乡、3·15等进行宣传3次,让农民群众知道了如何保障自身益,逐步将调解仲裁工作引入到规范化、法制化管理轨道。(二)为了全面提高仲裁员的业务能力和政策水平,邀请杨凌区农经站高级农艺师白湘涛对我县调解仲裁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共培训县镇村工作人员185人,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办法》和《仲裁规则》及案件审理技巧等知识。通过培训,提高了仲裁员及调解员的业务素质和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水平。(三)我县发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8件,乡镇调解7件,仲裁委员会调解纠纷1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规定,认真进行调解和仲裁。四、农村宅基地(一)按照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自然资源厅《关于开展全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专项排查工作的通知》(陕农发〔2024〕51号)和延安市农业农村局、延安市自然资源局《关于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排查整治工作的补充通知》(延市农发〔2024〕147号)精神,我县及时召开专题会议,成立5个督导组于8月22日起对全县13个镇办(中心)2021年以来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情况进行开展督查核查工作。(二)2021年1月以来,志丹县已完成审批建设27宗面积7.801亩,未开工建设3宗面积0.904亩,其中超出2年时限的2宗面积0.589亩已收回;完成验收27宗,均按规定建立了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台账。2024年审批7宗面积2.29亩,其中永宁镇4宗(原址拆建2宗,新建2宗)、杏河镇2宗均为原址拆建、保安街道办1宗为原址拆建。(三)印发了《志丹县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排查整治工作方案》《农村宅基地法律法规政策简明手册》《志丹县农村宅基地管理资料汇编》1000余份,确保基层干部全面掌握农村宅基地和农民住宅建设相关政策法规,为排查整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五、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一)2024年我县在各类经营主体中遴选出2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家、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2家、家庭农场15家)服务组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农机加装北斗智能信息农机终端48套,全部录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监管平台,加强服务面积、质量监测,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二)重点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把服务小农户作为政策支持的重点,服务小农户面积占比80%以上。重点支持玉米、谷物、油菜等粮油作物生产,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2024年我县计划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30000亩(粮油作物20000亩,经济作物10000亩),现已完成服务面积38529.64亩,服务农户952户。通过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保障了粮食安全,增加了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推动了农业生产规模化。六、党建工作(一)加强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通过集中学习、个人自学、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使党员对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有全面的认识。积极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参观红色教育基地,让党员在实地参观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和政治觉悟。(二)强化党纪教育,筑牢纪律之基。准确把握党纪学习目标和总要求,第一时间印发实施方案、编制学习计划,利用“三会一课”、党员大会等载体,组织开展党课、读书班、现场教学、学习研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10余次。加强对《条例》的解读和培训,组织全体党员干部集中学习11次,观看警示教育1次,深刻剖析违纪典型案例,把典型案例作为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的“活教材”。(三)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制度,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按照最新工资对党支部全体党员党费进行了调整,并每月按时做好收缴工作,建立台账,加强管理。对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定期开展学习,提升理论素养,激发政治热情。2024年新发展党员1名、转正党员1名。七、存在问题(一)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和“随手记”软件注册使用人数与实际家庭农场数量存在较大差距。(二)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解仲裁,法律法规专业工作人员缺乏,仲裁经费未纳入县级财政预算。(三)乡镇农经体系力量薄弱,任务分工不明确,工作人员不固定,导致上下对接不畅通。(四)村集体经济组织产业机构单一,缺乏多元化,抗风险能力弱;人才匮乏,创新力不足。(五)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不规范,存在坐收坐支现象,部分镇办(中心)资源、资产管理不规范,台账更新不及时。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做好“一码通”、“随手记”软件普及应用,做到全员注册使用。二是抓好农场培育及示范农场创建工作,创建县级示范农场100个;开展“空壳社”清理,对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指导规范,稳步推进全县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三是农村集体经济增强提速,要求各村严格按照《志丹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产监督平台上线使用实施办法(试行)》规范财务管理,做到收支两条线,2025年底集体经济收入预计突破2300万元,收入100百万元以上的村达到8个,50万元以上的村达到10个。四是继续做好农村承包地经营纠纷调解仲裁及宅基地审批管理相关工作。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本支部“三张清单”制度,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情况,落实“三会一课”、确保“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落实落细。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党百年以来的“三方面重要性、四个重大成就、五大历史影响、十条历史经验”。用好“学习强国”、延安党建云平台等学习平台,提高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质量,充分发挥领学促学作用,不断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努力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单位的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推动单位农村工作的圆满收尾、精心谋划明年工作,聚焦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总体目标。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