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富平县> 富平县迤山中学

富平县迤山中学

发布时间: 2025-03-20 10:28
单位名称 富平县迤山中学
宗旨和业务范围 实施高中学历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高中教学;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富平县迤山路26号
法定代表人 李晓军
开办资金 1015.39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富平县教育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1059.76万元 11030.96万元
网上名称 富平县迤山中学.公益 从业人数  363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能够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登记管理机关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全年登记事项未发生变化。全年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富平县迤山中学是一所省级示范高中,现有教学班级64个,教职工363人,学生3372人。2024年,迤山中学在富平县委县政府和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工作发展顺利,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一、业务开展情况(一)团队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班子建设,提高履职能力。学校领导班子坚持每周召开行政会。学校重大事项经过学校党委会研究决定,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实施到位,工作成绩突出。领导班子带头做好专业引领,班子成员坚持深入一线带课,并参加评课活动指导教师专业成长,坚持参加学科教研组、年级组的活动,坚持听课评课。强化师德修养,牢记初心使命,实施激情教育,激发师生活力。培养骨干教师,提升办学水平。学校制定年度教师培训计划,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以“让教师与学校一起发展,让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为培养目标,采取全方位、多途径培养。实施“青蓝工程”,实现结对帮扶;成立了名师+工作室以及名班主任工作室,搭建学习平台;先后与长安一中、杭州学军中学、洛南中学等名校建立了友好关系,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不定期邀请专家来校指导,同时也选派优秀教师到兄弟学校或学习或支教。(二)德育工作亮点纷呈规范常规管理,强化养成教育。坚持五育并举,增强德育实效,着眼家校共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充分利用班会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区共建、重大节日等教育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坚持每周国旗下讲话,规范升旗仪式流程,厚植师生爱国情怀。先后组织7期素材型主题班会课公开教学展示,14名骨干班主任进行班会授课展示。学校承担教育评价改革“家校共育机制”试点项目,进一步完善三级家长委员会建设,定期召开家长会,最终形成一套具有我校特色,符合我校实际的校本教材。(三)教学教研绽放光彩学校细化教学管理,努力打造高效课堂,推行处室管理下的年级负责制,落实精细管理。各年级每周进行一次教案、听课记录检查,每月进行一次教学常规检查。抓好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的教研活动,各年级实行闭环管理,做到周检查,月总结,量化考核,及时通报。通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研讨会,一线教师培训会对“613”课堂模式作全面解读,明确具体要求,利用双级示范课(年级示范课、学校示范课)、省教能观摩课,切磋学习,共同提升。学校积极实施激情教育,使学生积极向上充满朝气,教师乐观向上精神饱满。教科研中心先后出台了各类教研方案及标准。2024年学校市级课题立项11项,县级课题立项17项,结题9项。2024年我校新增市级教学能手1人,县级教学能手9人。(四)后勤保障周到贴心坚决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及财务管理、会计核算的规章制度,对财务预算、费用管理、开支范围和计划管理等状况监督检查,加强管理,开源节流,校务公开制度化、常态化。学校始终把“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日常防范相结合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学校的安全防卫措施,完善安全制度,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定期或不定期举办法律、法规、交通安全常识、安全防范、防火、禁毒、防震、防灾减灾等知识讲座。二、取得的社会效益2024年,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高考再创佳绩,得到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三、存在问题(一)教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提升,课堂还需进一步优化。(二)教学手段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四、整改措施:(一)加强业务学习,对标先进理念,把控教育前沿,结合我校实际,做好教学研究,落实好教学常规。(二)搭建各种平台,促进教师业务提升。创建各种形式,使教育手段多元化,,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五、2025年工作计划(一)2025年学校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探索提质的途径与方法,丰富学校内涵,做实做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二)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育人环境。加强部室建设,对公寓楼消防设施进行改造,补齐短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1.2024年度无奖惩情况2.2024年度没有涉及诉讼事项3.2024年度无投诉事项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