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防治畜禽疾病,促进畜牧业发展。业务范围:畜禽疾病医治、预防、测报。 | |
住所 | 洋县北街101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占宏 | |
开办资金 | 46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财政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洋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6万元 | 33.2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3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洋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是紧盯一产增加,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2024年,我们以规模养殖场为重点,以“稳猪、扩禽、增牛羊”为主线,实现畜牧业稳步发展。据市统计局反馈数据:2024年,全县猪、牛、羊、禽饲养量分别为45.87万头(存栏:17.23万头,出栏28.64万头)、6.54万头(存栏:4.16万头,出栏2.38万头)、5.49万只(存栏2.71万只,出栏2.78万只)和126.55万只(存栏63.56万只,出栏62.99万只);实现肉类总产2.81万吨、禽蛋产量0.75万吨,鲜奶产量404吨,确保了畜产品有效供给。二是完成“粮改饲”秸秆利用项目验收,支持肉牛产业发展。2024年,开展饲草青贮、肉牛养殖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会5次,鼓励农户收储使用青贮玉米、饲用燕麦、小黑麦、甜高粱、黑麦草、巨菌草等优质饲草制作青贮,提高饲草加工利用率,打造我县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生态循环利用现代农牧业发展新格局。全县12个镇(街道)120余家养殖场、合作社和秸秆加工企业青贮全株玉米收贮3.1万吨,肉牛饲养量达到了9万多头,促进了我县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三是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流行病学监测调查工作。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培训18场次,累计免疫猪瘟17.7万头、猪W病17.7万头;免疫牛W病7.2万头;免疫羊W病1.48万只,小反刍兽疫1.05万只;免疫禽流感141.5万羽;免疫鸡新城疫124.3万羽;免疫狂犬病1.2万只次,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对全县4个镇10户奶牛、奶羊养殖户采用“双卡双检”的形式进行“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抽检,随机抽检26头奶畜,共采集样本10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保障了我县奶畜业健康发展,让群众喝上“放心奶”。对5个规模养禽场、1个野鸟栖息地开展流调与定点监测,采集野鸟粪便130份,送市动物疫控中心开展病原检测,均未发现禽群疫病发生。完成免疫检测血清样品4181余份,送市级检测畜禽各类样品480份,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四是开展兽药专项整治。完成“双随机、一公开”、利剑护农等行动6次,检查43场次,累计出动人员117人次,检查兽药经营门店9个,饲料门店14家,动物诊疗机构3家,签订了《兽药经营企业质量告知书》及《兽药经营企业承诺书》18份,规模养殖场(家庭农场)42个,规范了经营行为。引进安康建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无害化收储点1个,全年无害化处理病死猪3503头。五是抓好动物卫生检疫监督工作。2024年,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生猪5100头,屠宰环节无害化处理33头,购买“瘦肉精”检测卡1800套5400多份,药残检测卡1400多头份,开展检测642场次,检测猪、牛、羊2253头份,均为阴性;开展动物产地检疫805车208280头(羽);定点屠宰场屠宰检验肉品13964头,回收耳标13964个,销毁病害肉品及腺体3510公斤,耳标回收率和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确保了畜产品安全供给。六是加强养殖场监管。一是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对312个养殖场户开展畜禽养殖场户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风险隐患排查,累计签订养殖安全生产告知书、责任承诺书312份,发放岗位安全生产操作卡、安全风险操作卡、安全风险告知卡386份,张贴畜禽养殖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标识标志2200份,发现问题线索39条,已完成整改问题39个。二是完成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印发政策明白卡1万余份,完成强制免疫疫苗“先打后补”补助9家,发放补助5.2万余元。三是做好养殖投入品监管。重点对兽药经营门店的进销台账记录和假劣兽药及农业农村部公布的违禁、淘汰药品进行了检查,完成1家兽药经营企业GSP验收。四是指导8个省、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企业做好能繁母猪保有量动态调控,确保全县能繁母猪保有量始终在正常区间。完成能繁母猪保险赔付1368头,仔猪保险赔付1426头,育肥猪保险赔付8641头。五是开展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对养殖场(户)粪污处理及雨污分流设施是否正常运行进行了检查,指导其做好畜禽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台账等资料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全县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95%。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是开展饲草青贮、肉牛养殖及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培训会5次,鼓励农户收储使用青贮玉米、饲用燕麦、小黑麦、甜高粱、黑麦草、巨菌草等优质饲草制作青贮,提高了饲草加工利用率,促进了我县草食畜牧业健康发展,肉牛饲养量达到了9万多头,实现肉牛产业良好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对全县4个镇10户奶牛、奶羊养殖户进行了“布鲁氏杆菌病、结核病”抽检,采集样本104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确保让群众喝上了“放心奶”。三是全年累计免疫猪瘟17.7万头、猪W病17.7万头;免疫牛W病7.2万头;免疫羊W病1.48万只,小反刍兽疫1.05万只;免疫禽流感141.5万羽;免疫鸡新城疫124.3万羽;免疫狂犬病1.2万只次,确保了全县无重大动物疫情发生,减少了养殖场户经济损失。四是引进安康建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建成无害化收储点1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3503头,确保了我县不发生乱丢弃和贩卖病死猪引发的环境污染、病原传播等事件,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是部分群众对于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犬只拴养不彻底,散养犬、流浪犬现象仍然存在,为广大人民群众人身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隐患。二是存在监测送样不及时,样品感官不达标,采送的样品质量不高,无法科学有效评判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三是镇(街道)畜牧兽医专业人员缺乏,老龄化严重,动物疫病防控力量减弱。2.改进措施。一是对狂犬病的危害进行广泛宣传,让人民群众切实知晓犬只栓养的重要性和狂犬病对社会的危害性,严格做好犬只拴养。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做好疫苗保存、使用和免疫注射,加强疫情监测流调频次,确保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三是组织开展县动防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分片包抓全县各镇(街道)动物防疫、检疫、畜牧技术推广等培训工作,全面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四、2025年工作打算1.持续抓好春、秋两季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人畜共患病防控,加强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及动物免疫抗体测定等工作,确保全县清净无疫。2.持续推进动物防疫信息化建设工作,提高我县动物防疫信息化监管水平,全力推进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有效推动此项惠民政策落实落细。3.加强动物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出证及监管。加强跨省引种的疫病检测、指定通道监管、生猪备案运输车辆监管及洗消工作的监管。4.持续推进无纸化出证工作,指导养殖场(户)、屠宰企业和贩运人等按要求规范填报检疫信息,构建全面覆盖、高效、可追溯的智慧监管网络体系。5.抓好以生猪、肉牛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和技术培训指导工作,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6.加强全县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养殖污染综合治理技术指导,做好2025年肉牛养殖补助工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2024年被陕西省动物卫生与屠宰管理站评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突出集体;被汉中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评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动物检疫监督和兽医卫生工作先进集体。2024年度无被诉讼投诉情况。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