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洛川县农村经营管理服务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提供服务保障。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管理服务;农村集体财务和资产管理;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农业经济统计。 | |
住所 | 陕西省延安市洛川县行政中心212室 | |
法定代表人 | 赵世明 | |
开办资金 | 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洛川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49万元 | 11.2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18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相关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工作开展情况(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1.资金管理规范化。按照农村财务“统一管理、集中核算”的要求,严格落实大额资金申报审批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支出正在逐步规范化。2.资产资源监管加强。严格落实《洛川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和《洛川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进一步巩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清产核资成果,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集体资产、资源的监督管理,健全和完善相关制度,确保农村集体资源、资产安全。(二)集体经济发展稳步推进1.资金使用检查。对中央财政资金支持重点扶持村30个1500万元和2022年衔接资金100万元用于2个村壮大集体经济资金专项检查工作,先后八次下乡对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财政扶持资金进行督查检查,重点检查用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或入股合作项目书、协议、经营运行情况、收益分红、财务账务等资料,经督查这些档案资料存在不同程度问题,并及时发放整改通知书。截止目前,全县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累计收益867.54万元。2.“薄弱村”提升行动。按照延安市乡村振兴领域专项整治工作专班《延安市乡村振兴领域集中整治问题交办单》(2024第11号)反馈,全县仍有10个行政村2023年集体经济收入未达到5万元,分别是杨舒镇永乐村,土基镇月合村、西湖村、桃池村、刘家渠村,菩提镇党家塬村,旧县镇李家坳村,槐柏镇南咀头村、白道庄,凤栖街道办好音村。经过努力,相关镇村制定了“消薄”计划并顺利完成“薄弱”任务。(三)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工作按照省委农办、市委农办《关于2023年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和县纪委监委《关于2023年开展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成立了由县委农办牵头,经发、审计、司法等8个部门组成的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清理规范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积极组织业务培训、通过加强督查检查、定期通报进度等的形式推进工作。(四)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扎实开展按照《洛川县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的安排意见》(洛农发〔2024〕13号)要求,成立由县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并抽调骨干业务人员组成审计工作组,负责审计工作的督导指导和重点村审计等。。(五)土地承包管理有序推进1.土地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工作,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规范土地承包和土地流转管理,在具体操作上做到“三个规范”,即:交易程序规范、合同文本规范、流转档案管理规范。(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积极开展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作,全年新增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8家,家庭农场19户,累计带动农户增收超过20万元。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等形式,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向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对接金融机构,为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缓解资金难题。(七)积极推广“陕农经”综合信息监管服务平台。为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规范农村基层干部履职行为,让农村“三资”审批更快、信息更畅、底数更清,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数字化,今年把全县各村组账务统一纳入“陕农经”平台规范管理,是进一步完善新型集体经济管理监督机制,通过“互联网”实现银农直联管理的高效、便捷,有利于村集体经济高质高效发展壮大、财务管理规范规整。取得效益一是截止目前,全县财政扶持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累计收益867.54万元。二是全县收集农村集体经济合同10051份(口头合同538份),其中小程序录入10051份,审查合同10051份,已审查合同占清收合同总数比例为100%;审出问题合同10017份,整改问题合同10017份,追缴合同欠款42.77万元,向有关部门移交问题线索7条,立案0件,处理违规违纪违法人员0人。三是县级专班收缴12个村财务审计资料,已全部完成审计,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完成审计财务审计184个村,发现问题线索7条,已全部整改完成。通过定期开展财务审计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财务管理中的问题,保障了村集体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四是全县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29530亩,农户流转村集体机动地7.8万亩,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村集体或农户土地11142亩,新型经营主体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31本,涉总面积6930亩,全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8672亩。五是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抵押贷款,洛川农商行累计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4333笔,共计27197万元,其中2020年贷款857户5331万元,2021年发放贷款1045户6543万元,2022年发放贷款1250户7916万元;2023年发放贷款1181户7407万元。六是全县在平台内共建立组织202个,完成会计账簿初始化202个,占比100%;录入会计凭证2845个,开展“银农直联”线上审批业务108笔661.96万元;资产资源卡片录入数量10737份,录入固定资产6.9亿元、集体经济合同7798份。营主体办理土地流转经营权证书31本,涉总面积6930亩,全县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到118672亩。三、存在问题一是“三资”管理仍需细化。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都能按照“三资”管理相关要求建立了“三资”管理台账,但未及时更新数据,台账资料不完善。大部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运行正常,部分项目存在资金风险问题,村组入股企业合同,企业不能按期履约、按时兑付分红,合同到期后本金未能按时收回,防控风险措施缺失。二是新型经营主体质量参差不齐。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数量增长较快,但部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运营效率不高,需提升整体质量。人才短缺:随着业务范围的扩大和服务要求的提高,专业人才尤其是具备现代农业管理知识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较为匮乏。三是资金支持有限。部分项目因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影响了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四、整改措施一是加强“三资”管理精细化,持续推进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支持,加强县乡农经队伍建设,配备财务、审计等专业人员,严格按照省市推进农村“三资”管理规范化建设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三资”管理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级财务网上审批管理,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和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效保障。二是持续推进集体经济“回头看”,开展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回头看”。要对各镇街、便民服务中心近年来实施的壮大集体经济项目开展“回头看”,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核算收益,确保及时分红,完善项目资料、台账,并按时将工作情况上报。三是深化农村财务审计,加大农村财务审计培训力度,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工作的专业性和精准度。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积极开展村级账务审计,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确保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的贯彻执行,形成长效机制。五、下年工作计划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开展各种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二是积极研究土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根据《关于扎实做好不动产登记与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工作有序衔接的通知》要求,拿出可行方案,确保全县土地确权颁证后续工作顺利开展。三是积极开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审计工作,规范村级财务制度。四是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质量,加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组建县级合作社联合社和家庭农场联盟中心。年内力争培育市级示范专业合作社5个,市级家庭农场5个,省级示范专业合作社1个、省级家庭农场2个。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