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陕西省> 西安市气象台

西安市气象台

发布时间: 2025-03-20 10:04
单位名称 西安市气象台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天气预报,气候预测,气象卫星应用,气象服务环境气象预报,气象资料管理及相关社会服务。
住所 西安市未央路102-1号
法定代表人 毕旭
开办资金 1111.53万元
经济来源 举办单位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西安市气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357.71万元 1219.43万元
网上名称 西安市气象台 从业人数  21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亮点工作(一)预报精准度显著提升,服务产品持续升级基于暴雨预警信号新标准,采取多级别预警信号发布策略,有效提升预报预警产品精度。同时,预报准确率和提前量也大幅提升,汛期24小时晴雨准确率、暴雨准确率排名全省第一,其中暴雨24小时预报成功率较去年提高40%,强对流预警最大提前量达270分钟,气象防灾减灾成效显著。持续优化服务产品,创新升级服务供给。一是完善预报预警产品链条,在全省率先创新实施,提前1天在短信中明确次日预警信号发布时间及种类,增加《高影响天气提醒预报》产品。二是改版短期天气预报,增加逐日高影响天气落区图,提升天气预报可解读性。三是结合政府服务需求,每周五增发1期“未来一周天气趋势和关注重点”,助力政府高效指挥决策。(二)创新培训交流模式,搭建人才成长高端平台打造“青年科技创新交流”品牌,聚焦气象领域核心技术与科学前沿,搭建开放包容、高度互动、跨界交融的高端交流平台,建立专家引领机制,通过邀请国省气象局专家专题指导,促进青年人才的快速成长。围绕西安大城市天气预报核心技术,成功举办WRF模式培训班,采用集体闯关、互学互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一线业务人员跨越数值模式应用门槛,培养数值模式骨干人才。(三)科研业务深度融合,科技助力防灾减灾利用多源数据深入分析,首次揭示暖湿化气候背景下西安降水“南多北少”成因,并建立持续性重污染天气成因模型,完成《近年来西安南部地区极端降水显著增多和大气污染偏重相互作用的研究报告》,指出西安大雨暴雨日数增多、降水南多北少特征,及降水对气溶胶清除作用。这些成果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获市政府主要领导肯定和表扬。基于此报告制作的科普作品《“雨说”西安南北郊》荣获全国气象科普讲解大赛三等奖。二、全力以赴做好大城市预报预警(一)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充分发挥气象预警先导作用2024年共发布各类预报预警服务产品436期。4月13日我市出现罕见的春季雷电、冰雹、短时强降水及大风天气,市台提前6天预报强对流天气类型,提前1天精准预测降水时段,为政府应急调度赢得宝贵时间。7月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07.1%,5日、7-8日、16-17日遭遇了三次大范围强降雨袭击,气象台服务流程紧密衔接,实况监测精细、预警发布及时、决策材料报送迅速,为防汛救灾留足“提前量”,全市共转移避险人员2680户7550人,汛期无因天气造成的重大安全事件发生。响应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需求,每日两次精准预报、每周会商研判、每月综合评估、重污染期间加密会商,提供多维度、多时段、多场景的环境预报服务产品。(二)精准定制,差异保障,高效完成重大活动服务保障组建“春晚·西安分会场”服务专班,定时定点开展精细化预报服务;中高考期间,开展分区分时段的精细化天气预报和短临预警专题服务,受到一致好评,市招生办领导亲赴气象台,对优质气象服务表达诚挚谢意;针对“陕西·西安澳门周”“西安国际马拉松”等重大社会活动,开展无缝精细、动态跟进的气象保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旅游局、西安国际马拉松组委会等多方机构致信表达感谢;成功保障“第八届丝博会”与“第十一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顺利进行。四、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一)引入逐5分钟更新的百米级雷达估测降水资料、地面站分钟级降水数据,综合运用OI最优插值技术、PDF概率密度匹配法以及空间降尺度法,将西安多源融合降水网格实况产品由逐1小时更新、时空分辨率1公里/1小时,升级为逐5分钟更新、时空分辨率100米/5分钟,实现西安地区超高精度降水网格实况数据全覆盖。(二)与中科院地理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度合作,采用深度学习算法,开发多波段雷达融合外推产品;结合地理高程、岩性、土壤类别等数据,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多级降雨阈值模型技术,构建西安暴雨地质灾害风险四级预警产品。(三)开展地形重力波和雷达资料同化试验,探索重力波在西安强对流天气中的关键作用及影响机制。结合雷达同化技术,优化初始场,减少预报误差。深入分析重力波对风场、温度平流、垂直速度以及假相当位温条件等关键要素的影响,为提高降水预报的准确性提供新方法。(四)牵头组织并承担《秦岭山洪气象保障服务工程》《西安气象预警信息精准靶向发布综合支撑系统》项目建设任务,按计划有序推进项目实施。积极谋划、编制完成6个“两重”建设项目实施方案。(五)共申报中国气象局沙漠气象科学研究所、暴雨研究所、水文气象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市科协等项目21项,年底前获批8项。发表论文7篇、其中SCI3篇。积极申报三秦英才特殊支持计划、大城市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省级团队。获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市级攻关团队。荣获全国城市气象科技联盟成果应用典型案例优秀奖。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