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子长市中医医院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为人民身体健康提供以中医为主的全科医疗、护理及预防保健服务。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执业许可范围开展业务;医学教学及研究、保健及健康教育、公共卫服务、医保工作管理、业务培训与指导。 | |
住所 | 陕西省子长市中山路24号 | |
法定代表人 | 李斌 | |
开办资金 | 149.1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子长市卫生健康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893万元 | 6475万元 | |
网上名称 | 子长市中医医院 | 从业人数 100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市卫健局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持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引进高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名,招聘临聘护理人员5名,进一步缓解了医护人员短缺的现状;坚持每周定期组织全院医护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每季度定期组织开展三基三严考试,并对考核优秀的医护人员给予奖励,有效调动了全院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健全了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累计选派56名医护人员到陕中附院、延安市中医医院等省内三甲医院进修学习。(二)对口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建立了对口帮扶协作关系,定期邀请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沈舒文、雷正权、李守朝、宋宗良教授来我院带教坐诊,延安市中医医院选派的首批3名支医专家已于4月份起在我院长期坐诊,全面提高了我院医务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一是新院区迁建项目取得积极进展。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完成了医疗设备招标采购、信息化招标采购及医院装修设计招标等工作,即将进入二次装修阶段;二是“两专科一中心”和延安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已完成设备招标挂网和人才引进,中医药文化建设及制度建设等正在有序推进。(四)“名医引领”工程成效凸显。设立了陕西省名中医李守朝、雷正权、杨志宏3个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站,举办了隆重的揭牌拜师仪式,3个工作站共接收全市12名中医传承弟子,在沈舒文、宋宗良专家团队的指导下,积极开展科研教学、技术传承、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一年来,“名老中医”累计开展教学查房12次,总就诊1723人次。(五)中医药适宜技术得到全面推广。一年来,我院共承办了四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基层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463人次,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的业务临床指导活动8次,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中医药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独具特色的中医治疗服务,推动了中医药事业的普及与发展。(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6支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定期开展家庭医生签约和慢病随访等工作,一年来,累计新建居民健康档案4926份,新录入电子档案4926份,建立电子档案87049份,电子档案建档率为96.4%.接种门诊所管辖的10个行政村4个社区,出生儿童504人,建卡建证226人次,建证率100%;0-6岁儿童疫苗接种率为96.8%。接种免疫规划类疫苗18431剂次;非免疫规划疫苗类HPV、流感、肺炎、水痘等共17种,共接种8441剂次,乙肝疫苗接种1040剂次。纳入管理的0--6岁以下儿童6445人,儿童保健覆盖人数6110人,覆盖率为94.80%,体检4025人。老年人有6552,管理率为100%。免费完成老年人体检4016人次。登记管理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并全部按要求录入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系统。(七)其他工作有序推进。一是圆满完成了“临聘人员养老保险缴纳工作”,解决了临聘人员长期以来的遗留问题;二是食源性疾病上报、传染病网络直报等工作有序推进,累计完成125例食源性疾病和16例法定传染病的网络直报工作,未发现有传染病的漏报现象;三是修订和完善了绩效薪酬分配办法,薪酬制度改革成效初显;四是职业病体检、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体检等工作有序推进,并顺利通过了省疾控中心的年度质量控制检查。二、取得的成效: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随着医院建设和重点专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门诊量、住院量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患者满意度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许多疑难病症、尤其是脾胃病方面的疾病患者在我院得到了有效治疗,患者不必再长途奔波前往大城市就医,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是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专家工作站的设立、特色诊疗技术的应用赢得了群众良好的口碑,吸引了周边地区一定数量的患者前来就诊,医院的整体影响力不断扩大。三是学科建设成果丰硕。两专科一中心项目的建设带动了我院整体学科水平的提升。使我院在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三、存在问题:一年来,医院各项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短缺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护理人员短缺的问题较为明显,需进一步加大人才招聘力度;二是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技术骨干不足,人才引进难度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医院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三是医疗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医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四是信息化建设仍需完善,信息系统部分功能模块与实际业务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数据安全和信息共享方面还需加强。五是中医药竞争力还不够强,名医、名科、名院还没有完全形成,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还不够全面。四、整改措施: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整改。一是加大人才招聘力度,通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招聘、临聘人员招聘、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举措,大力招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弥补人员不足的现状;二是全面加强与陕中附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协作关系,通过高质量发展项目加强对学科带头人和业务技术骨干的引进力度;三是全面实施医疗质量和护理质量提升年行动,进一步改善和提升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四是加快信息化升级改造进度,全面提升智慧医院建设水平;五是定期邀请省级名中医到我院带教坐诊,通过师带徒的形式,积极培养一批院内学科带头人,促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五、下一步打算:下一步工作中,我院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全面加快推进新院区迁建工作。进一步加快新院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启动实施新院区门诊住院大楼的二次装修工作,完善文化内涵建设、配齐医疗设备及办公设施,力争2025年底前完成新院的搬迁工作,并正常投入运行。(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医院科室设置和业务发展规划,充分利用与陕中附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协作关系,持续做好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建立健全人才分类培养机制,采取倾斜政策,鼓励骨干人员积极外出进修学习。2025年,计划引进6名高层次人才及学科带头人,同时,加强招聘护理人员力度,为新院的搬迁做好人才储备。(三)持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全面推进“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项目和延安市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医药传承创新建设项目)的创建进度,进一步提升学科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沈舒文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李守朝、雷正权、杨志宏”3个中医传承工作室的“名医”品牌带动效应,同时借助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派驻名中医专家影响力,打造特色专科,树立一批“名医”和“名科”,全面推动医院的高质量发展。(四)强化对口帮扶协作。持续加强与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和延安市中医医院的对口帮扶协作,强化优势专科合作,全面推进服务理念、医疗技术水平和现代医院管理等方面的同质化水平,建立人才长效培训机制,强力打造中医特色鲜明,实力强劲的子长市中医医院。(五)全面推行绩效薪酬改革和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建立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全面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六)扎实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的要求,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慢病随访、孕产妇管理、0-3岁儿童中医药管理等服务工作,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七)统筹抓好其他工作。持续改进护理服务质量,强化医院感染控制,进一步做好平安医院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持续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全面加强驻村帮扶工作力度,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医疗执业许可证43652539361062311A2101有效期为:2022年11月30日至2027年11月2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