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通知公告
工作动态
信息公开
业务大厅
政策法规
常见问题
首页
>
年度报告
>子长县>
子长市文化馆
子长市文化馆
发布时间:
2025-03-20 09:42
单位名称
子长市文化馆
宗旨和业务范围
组织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群众文化事业、文化宣传、文艺活动组织、文艺演出组织、美术摄影展览、影视录像放映、文体比赛组织、群众文艺理论研究、文化交流、民间文化艺术遗产收集整理保护。
住所
陕西省子长市十字街文化大厦一楼121号
法定代表人
杨亚莉
开办资金
1517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子长市文化和旅游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9万元
9万元
网上名称
无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依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本年度,我单位在子长市文旅局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是圆满完成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开展了义写春联、“逛大集、购年货、送春联”大型年货节、秧歌、迎新年摄影展、书法临帖作品展、春节文艺汇演等活动。二是文化惠民活动。4月份以来,先后在袁家沟社区、环城南路社区、安定镇、杨家原则镇蜜峰峪村、史家畔便民服务中心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在王家湾村共同开展全国“两会”精神宣讲暨“文艺走基层惠民暖人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系列活动。5月份,开展了“约绘景区.对画春天”行走课堂主题活动;推进“百姓课堂”公益性辅导培训,开设了合唱、中国舞、形体走秀、剪纸、刺绣、布堆画、烙画、打击乐等课程,累计有320余名学员参与。组织子长秧歌《把咱的秧歌扭起来》参加延安市秧歌调演。8月份,成功举办了第八届延安广场舞大赛,子长市文化馆选送的《陕北是个好地方》在“第八届延安市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9月份,由延安市文化和旅游局、子长市文化和旅游局报送,子长市文化馆山丹丹舞蹈团演出的广场舞作品《陕北是个好地方》在“大地欢歌·舞动三秦”陕西省优秀群众文艺团队“百团汇演”省级成果展示暨陕西省广场舞大赛中荣获一等奖。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组织业务干部参加第十一届延安市群文系统业务干部技能大赛,吴建东摄影作品《薪火延安童礼传薪》荣获摄影类一等奖。市文化馆邀请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开展了《美术创作漫谈》讲座,开展了子长市第二届小学生围棋段级位赛。7月1日,子长市第一期职工美术培训班在文化馆正式开班。在文化馆一楼展厅举办“红都瓦窑堡胜境黄米山”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摄影作品展开展。四是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建设氛围营造工作。制作3块宣传橱窗、墙裙30米、制作宣传子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展板5块、橱窗4处、制作剪纸文创产品30幅,制作陕北方言画150套。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群众免费发放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应知必会手册230份、宣传扇1000多把、端午五彩绳500根和宣传手提袋800个。中山街入选陕西省非遗特色示范街区。在各乡镇、社区、村开展“戏曲进乡村·文化惠民演出”活动,演出40多场次。二、取得的社会成效:在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内容、形式、表现手段上的创新,不断提高艺术水准和艺术表现力。单位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鼓励人民群众开展文艺创作,在创作、辅导、培训、活动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三、存在问题:一是群众文化空间不足,文化馆现占用空间为大楼的一层及地下室,其规模及内部设备、服务内容等远不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二是文艺创作的精品力作不多,反映子长自身特色的优秀文艺作品太少。四、整改措施:一是提升创作人员创新能力;二是优化人才管理和使用机制。五、下一步打算进行总结:(一)继续做好免费开放工作。进一步加大馆内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文化馆和基层文化站(室)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做好、做细各类免费开放项目,并向社会公布。组织开展公益性书法、美术、摄影、民俗展览3次,对外交流展2次。(二)继续实施好文化惠民工程。一是开展下基层公益演出。认真组织好“戏曲进乡村”“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20余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持续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文化馆分馆建设,全力做好市文化馆和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完成市文化馆三级馆创建。三是切实举办好公益培训班。组织好剪纸、刺绣、道情、唢呐等非遗项目业务培训,深入基层开展好群众性广场舞培训,培训人次达到500人次以上,组织好延安市广场舞大赛,组织唢呐培训、讲座及比赛。四是抓好文艺创作。集中精力筹划创作2个舞蹈、2部小戏(小品)、2首歌,为参加市级以上各类赛事储备文艺作品。充分发挥我市书画、摄影、美术创作的优势,创作出具有浓郁子长特色、鲜明时代气息,反映群众生产生活,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三)继续实施好“非遗”保护工作。抓好“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氛围营造工作。积极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组织专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整理工作,推进研究与保护,举办“非遗”培训班,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做好三才板的挖掘与进一步创作工作,设计刺绣文创产品。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
友情链接
中央编办
信用中国
国家登记局
陕西省委编办
信用陕西
陕西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