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佛坪县> 佛坪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佛坪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佛坪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佛坪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20 09:30
单位名称 佛坪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佛坪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制定全县的农业技术推广计划,指导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布局调整,组织开展农作物经济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引进,负责农作物种子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指导猕猴桃和食用菌产业的实施和管理,负责职务产地检疫调运和市场检疫。依法对农机事故处理、责任认定,农业机械产品鉴定、推广、农机具购置补贴。利用多媒体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政策法规各类信息的收集发布,负责新型农民教育培训和教育,开展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服务。
住所 佛坪县袁家庄镇南环路2号
法定代表人 何新航
开办资金 31.3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佛坪县农业农村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50.86万元 50.8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22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农业技术指导培训成效显著。中心技术人员在全县七个镇办开展40场次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达1970人次。培训内容涵盖绿色防控、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草地贪夜蛾防控、小麦“一喷三防”、油菜“一促四防”、大豆玉米复合种植技术、猕猴桃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等。同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600余份,对小麦、油菜、马铃薯、玉米、大豆等作物的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现场讲解培训,有效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二)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成立2个农技指导小组,分赴全县6镇1办开展粮油生产示范点服务指导。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3处、水稻示范点5处、大棚蔬菜示范点2处、猕猴桃示范点4处,以及油菜、马铃薯、玉米示范点各1处。通过示范点建设,充分发挥了带动辐射作用,加大了粮食、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三)病虫害调查防控扎实有效。一是做好小麦、油菜、马铃薯等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控,定期到田间地头开展调查和上报,提高了监测准确率和汇报时效性。二是开展小麦“一喷三防”1700亩、油菜“一促四防”1000亩、马铃薯晚疫病防治2100亩。三是抓好稻水象甲防控工作,抓关键时期做好农业防治、秧田防治、本田防治,及时带药剂到村组开展防控工作。四是重点防控小麦条锈病、赤霉病,油菜菌核病、霜霉病,总体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一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2024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技术推广面积4万亩,配方肥应用面积2.7万亩,化肥利用率达到43%以上。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控制农药用量和高毒农药的使用。二是积极推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设立秸秆集中堆存点20处,建成佛坪县生态循环农业产业生产车间,利用废弃菌袋、秸秆等年加工有机肥160吨。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培训11场46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200余份,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三是提高农膜地膜的回收再利用。2024年覆膜种植面积3200亩,农作物地膜用量12.8吨、食用菌袋用量8.1吨,年使用量20.9吨,全年地膜回收量19吨,回收率达到90%。(五)农业生产安全检查全面开展。结合“春耕、三夏、三秋”和“安全月”,开展农机安全检查13次,检查农业机械86台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0个,发放农机安全生产资料510份。开展设施大棚安全检查4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1个。围绕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开展农资市场检查8次,确保农资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全面保持农业生产形势安全稳定。(六)惠民政策落实到位。一是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全县补贴面积17221.69亩,补贴标准60元/亩,涉及农户5261户,发放补贴资金1033301.4元。二是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2024年农机购置补贴核补资金6400元,补贴各类机械设备8台套。三是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开展高素质农民粮油技术技能培训2期,每期50人,共计100人,助力乡村发展。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社会效益。1.粮食安全保障:通过强化任务落实和农技服务,全县粮食生产任务超额完成,有效保障了粮食安全,为全县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奠定了基础。2.农民技术提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培训人次达197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余份,提升了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增强了农民的科技意识和创新能力。3.示范带动作用:通过示范点建设,推广了粮食、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发挥了示范点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了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4.农业生态改善: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再利用,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5.农民增收致富: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点建设,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二)经济效益。1.粮食增产增收:2024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40275亩,完成任务的103.3%;粮食产量9647.7吨,完成任务的102.6%。粮食增产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2.农业技术推广效益:通过技术培训和示范点建设,推广了高产栽培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3.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菜、菌、果业发展,2024年全县蔬菜产量2.09万吨,食用菌300吨,猕猴桃等水果产量40吨。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农业技术推广难度较大:部分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接受能力较弱,推广难度较大,影响了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二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压力较大:虽然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任务仍然艰巨。三是高素质农民数量不足:高素质农民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进一步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二)改进措施。一是加强技术培训和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和宣传,提高农民对新技术、新品种的认知度和接受能力,推动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二是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进一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再利用,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回收处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强高素质农民培育:加大高素质农民培育力度,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活动,提高高素质农民数量和质量,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四、下一步工作打算2025年,县农业技术推广与培训中心将继续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增收的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高质量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细化分解全年粮油种植任务,压实责任,强化田管服务,全面开展农作物病虫害调查和防治,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万亩,产量稳定在0.94万吨,油料产量稳定在0.041万吨。(二)推进菜菌果业发展。在不与粮争地的前提下,适度发展草莓、冬桃、大樱桃等高效时令水果,加强对猕猴桃园区改造提升,优化品种、提升品质、增加收益。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推动香菇、冷水稻、蔬菜等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品牌营销工作。(三)推进耕地保护利用。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扛牢粮食生产责任,全面落实粮食高产高效措施。持续推进耕地质量监测与评价,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点,科学指导农业投入品使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