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宜君县> 宜君县战国魏长城文物管理所

宜君县战国魏长城文物管理所

发布时间: 2025-03-20 08:50
单位名称 宜君县战国魏长城文物管理所
宗旨和业务范围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长城保护管理、规划、项目、资金等相关工作,加强对长城文保员的管理;负责组织、指导考古、科研、保管、鉴定等业务工作。
住所 宜君县万寿路27号
法定代表人 赵联强
开办资金 22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预算管理
举办单位 宜君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万元 2.3万元
网上名称 宜君县战国魏长城文物管理所.公益 从业人数  7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度,认真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严格执行本所章程,按照核准登记的宗旨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开展业务活动情况完善保护机制,落实保护责任。一是协助长城专业委员会秘书处开展各项工作;二是配合各级政府开展的长城执法检查和项目评审工作,为长城保护工作做好服务。三是按照田野文物属地管理的原则,与各乡镇签订了文物安全目标责任书,与各文保员签订了《田野文物安全保护协议书》,进一步落实了县、镇(乡)、村、文保员四级田野文物保护责任,确保田野文物安全。四是积极开展文物安全检查活动,坚持日常检查与重点抽查相结合,专项检查与联合执法检查相结合。进行了24次重点安全巡查,对存在问题的文保单位发放了整改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整改。五是重新选聘文保员。按照由文保单位所在村组推荐、乡镇审核逐级上报,县级文旅部门审批的程序,选聘50名责任心强、年龄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热爱文物事业、且能够适应野外巡查的群众文保员承担文物巡查管护责任工作,其中长城文保员13名。同时建立文保员微信群管理制度,要求文保员定期对所看护的文保单位进行巡查并在群里上报巡查情况。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做好战国魏长城遗址的日常管护工作。一是要求各文保员对各自管护的墩台进行定期巡查,并将巡查照片发到文保员群里。二是坚持每季度对魏长城1-10号墩台、偏桥段、二十里铺段墙体及周边生长的杂草、树木和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在治理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小干预”原则,尽量减少对遗址的影响,确保长城以最原始的状态展现在世人面前。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群众对长城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我所积极开展长城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规范长城宣传标识,统一为长城1-10号墩台悬挂墩台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四级保护责任等宣传公示牌,明确长城资源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边界范围,让游客和周边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长城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保护要求。利用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六进”宣传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长城保护知识和法律法规。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长城保护信息,线下走进农村、社区、机关、学校、企业等开展宣传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增强广大群众保护长城的自觉性、主动性和使命感,形成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社会共识。积极申报项目,助力文物设施建设。一是战国魏长城遗址安防工程项目;二是战国魏长城本体保护及维修加固工程。其中,战国魏长城本体保护及维修加固工程项目立项报告已经省文物局批复,正在做设计方案。二、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加大田野文物管理。规范田野文物管理,投入20余万元,先后对长城1~10墩台护栏塌陷底座进行了修护加固,护栏进行了防锈处理,偏桥段墙体加装了护栏,有效防止了人为破坏和牲畜侵扰。二是常态化开展环境治理。坚持每季度对魏长城遗址部分点位及1~10号墩台、杂草、树木和环境卫生进行彻底清理,展示文化遗产的对外形象。改善城乡环境风貌。还改善了周边城乡的生态环境,为居民和游客提供了更优美的休闲游览空间。文物保护意识提升。通过统一设计制作文物保护标识牌、宣传栏,结合《文物保护法》《长城保护条例》等法规的普及宣传,全年开展“文化遗产日”“文物安全宣传月”“文物进校园”等主题活动20余场,通过实物展示、文物拓片印刷体验等形式,覆盖群众及学生超5000人次,使“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对长城遗址的保护和宣传,使更多人了解到战国魏长城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激发了当地居民及游客对家乡文化、民族文化的热爱与认同。带动文旅产业发展,促进项目投资与就业。随着长城知名度的提升和保护工作的推进,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为当地文旅产业注入了新活力。周边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服务业迎来发展机遇,拉动了地方经济增长。积极申报的战国魏长城遗址安防工程、本体保护及维修加固工程,计划投资共计441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带动建筑、安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岗位,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增收。三、存在问题保护意识仍需加强。周边部分居民对长城遗址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随意丢弃垃圾、破坏植被甚至在遗址附近取土等行为,文物保护宣传工作未能深入人心。专业人才匮乏。在长城遗址保护、研究、监测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稀缺。日常巡查和维护工作多由缺乏专业知识的人员承担,难以精准发现并处理文物病害、安全隐患等问题。监管难度大。长城遗址分布范围广、线路长,且多处于偏远山区,地形复杂,给日常监管带来极大困难。现有的监管手段有限,无法实现全方位、实时化监控。四、改进措施强化宣传教育。深入周边社区、学校开展文物保护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发放宣传手册,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等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居民和游客的保护意识;设立举报奖励机制,鼓励群众对破坏遗址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选派人员参加专业培训,邀请专家定期到现场指导,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完善监管体系。利用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长城遗址进行全方位、实时化监控;建立健全巡查制度,增加巡查频次,加强对重点区域的监管;与当地公安等部门建立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破坏遗址的违法行为。五、2025年度工作打算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组织文保员业务培训。守牢安全底线,加强环境整治和日常管理,层层签订田野文物安全责任书,进一步夯实安全责任。适时召开消防安全培训会,组织全体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并学习消防安全应急预案和相关知识,确保生命财产安全。提高文保员工作热情,加大各自文物点的安全巡查和检查力度,及时整改隐患,确保文物安全无事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讲解服务水平,更好的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积极落实战国魏长城保护项目。积极跟进尽快落地实施。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