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佛坪县中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负责全县中药产业发展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拟定中药产业规划、扶持政策;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好重大中药项目的规划论证和组织实施;组织协调药业发展的重大改革、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等工作;牵头组织开展、参与中药产业发展重大活动。 | |
住所 | 佛坪县南环路2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杰 | |
开办资金 | 22.23万元 | |
经济来源 | 财政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佛坪县农业农村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9.17万元 | 3.38万元 | |
网上名称 | 佛坪县中药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公益 | 从业人数 4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2024年10月经过合法程序审查,对本单位法定代表人进行变更登记。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县政府高度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先后出台《佛坪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佛坪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佛坪县中药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等相关政策,将中药材产业上升到战略层面加力推进。编制的《关于加快佛坪山茱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佛坪县山茱萸产业发展奖补办法(试行)》,已完成意见征集,待相关会议审定后印发实施。从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品牌打造等方面明确了中药发展目标任务,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我县形成中药材产业研、产、加、销一条龙发展格局提供保障举措。(二)健全标准体系,强化技术服务指导。一是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陕西海翔高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修订了山茱萸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制定了山茱萸趁鲜切制药材标准,现已按相关程序提交省级部门审定,正在协调推进山茱萸鲜果、果浆的食品级地方标准建立,有力推动了佛坪山茱萸特色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二是为打造健康、道地、品质优良的佛坪道地中药材,编写了《佛坪山茱萸标准化种植生产加工操作规程》《佛坪山茱萸规范种植手册》等,为广大中药材种植户提供直观、形象的技术指导和参考;邀请省、市、县中药专家、高校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深入田间地头以课堂式、网上出诊把脉等形式对中药材种植户、中药材合作社成员等开展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通过示范引领,规范化种植水平不断提升。(三)注重校地合作,强化科技支撑。高度重视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塑造产业市场竞争力。一是与中国农业大学、拼多多合作建立中国农业大学在陕首家科技小院——佛坪山茱萸科技小院,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平台等创新资源优势,围绕山茱萸规范种植管理、采收加工、产品研发、销售规模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县山茱萸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二是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曹蔚教授为主的团队建立佛坪县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家工作站,依托专家技术优势,结合林下中药材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猪苓、天麻、淫羊藿、黄精等林下中药品种。开展种子种苗繁育、品质品种认定、病虫防控、新产品研发等各领域试验研究,推进林下中药材产地道地化、种源良种化、种植生态化、技术标准化。(四)推进招商引资,助力成果转化。一是与陕西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合作建立佛坪第一个“科创飞地”——陕西佛坪山茱萸功能食品研究工作站,双方就山茱萸功能食品研发达成协议,目前研究站首个山茱萸功能食品---山茱萸降糖馒头已完成配方研制,待上市。二是招引佛坪海翔山茱萸开发有限公司落户佛坪,注册资金150万元,已研发山茱萸浓缩浆、山茱萸凝胶糖果、山茱萸多糖等产品。三是与四川德康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在加拿大注册山茱萸胶囊药号,正在引入国内。四是联系中国华润集团医药商业板块定点采购佛坪山茱萸,已来佛实地考察,正在对接相关事宜。五是与北京同仁堂健康有机产业(海南)有限公司协商签订佛坪县有机山茱萸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合作协议。(五)着力品牌建设,做优特色文章。以打造大宗道地“秦药”为目标,持续加大中药材培育力度,全力推进中药材品牌建设。品牌打造主抓山茱萸优势特色产业一业突破,继2004年佛坪山茱萸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8年成功注册佛坪山茱萸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推动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2023年山茱萸成功纳入“药食同源”物质目录、2024年佛坪山茱萸获批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同时高质量完成了佛坪山茱萸区域公共品牌LOGO、SLOGAN设计。发挥部门合力,积极组织参加招商推介活动,对外推介佛坪山茱萸等特色中药材;联络协调带货主播为佛坪山茱萸等系列产品代言,以数字经济引领实现销售额突破;大力实施农文旅延链行动,打造大湾山茱萸药旅融合示范园等中药材特色健康旅游精品路线,道地药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一)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全县中药材总面积达到11.84万亩,同比增长4.1%。山茱萸保有量稳定在10.6万亩,其中规范化垦抚管理6万亩,天麻种植面积1830亩,同比增长121%;猪苓种植面积4020亩,同比增长110%,其中今年新发展1830亩;黄精、苍术、淫羊藿等其他适生中药材种植面积6216亩,同比增长24.3%;发展林麝养殖场4个、梅花鹿养殖场3个,共计养殖林麝842只、梅花鹿350只。中药材产业发展规模日益壮大,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二)培育主体成效显著。重点围绕中药材规范种植基地和育苗基地建设、山茱萸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市场拓展全力培育中药材全产业链。先后建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11个,即:500亩以上山茱萸规范化示范园3个;山茱萸优质育苗基地1个;80亩中药材育种基地1个;天麻规范种植基地1个;猪苓规范种植基地1个;100亩林下淫羊藿种植示范基地1个;100亩以上连翘、黄精、知母林药套种示范园3个,培育中药材生产加工仓储销售企业9家,发展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21个、家庭农场81个,中药农业、工业及服务业体系逐步形成,中药产业品牌化、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三)延链补链助力增收。2024年全县中药材年产量达到10177吨,总产值达到2.69亿元。一是山茱萸,2024年产山茱萸鲜品4500吨,年产值达4050万元。目前,建成日加工鲜果1万公斤以上山茱萸标准化脱核烘干色选分级初加工基地2个,全县从事山茱萸食药同源产品研发和生产的企业6家,产品主要有山茱萸红酒、白酒、黄酒、山茱萸杜仲颗粒、山茱萸气泡饮料、山茱萸酵素、山茱萸蜜膏、山茱萸蜜饯、挂面、饼干、山茱萸阿胶糕、山茱萸原浆等系列产品。二是天麻,2024年产天麻鲜品2700吨左右,年产值8100万元。目前,全县从事天麻粗加工产品生产的企业有3家,主要有天麻干、天麻片、天麻粉等产品。三是猪苓,2024年产猪苓鲜品2300吨,年产值达13340万元。目前全县从事猪苓、茯苓等食药用菌菌种研发、生产、销售及技术指导的企业有2家,主要有猪苓干、猪苓片等产品。四是其他适生中药材,主要有黄精、苍术、白及、杜仲、淫羊藿等十余种,2024年全县其他适生中药材鲜品年产量677吨,产值1363万元,有力推动群众稳步增收。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一是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少。中药材种植周期较长,基础投入耗资较大,中药材产业链没有强有力和持续的专项资金保障,应在中药材产业项目上给予长期稳定的项目资金支持。二是专业技术力量短缺,种植管理水平低。县域本土人才专业技术水平低,高层次人才比重小,种植户在中药材的种植方面缺少专业的技术和经验,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不稳定,使得目前中药材种植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较低。三是精深加工转化率低,产品结构单一。山茱萸、天麻、猪苓等主导中药材的功能性食品、保健品、中药类等衍生品少,90%以上以原料形式出售,企业加工工艺、设备规模化程度不高,加工产品种类、生产方式、产品包装款式同质化现象严重。四是营销网络体系不完善。县内中药材多数依托外地经销商大批量原果收购后异地销售,定价权控制在收购商手里,缺乏市场话语权。(二)改进措施推动中药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强化产品创新、科技创新和营销模式创新。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提升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强化中药材技术人才培训,抓好种植户的培训,聘请组织相关药材种植专家、技术能手、乡土人才对种植户进行培训,提高农户种植药材的技术水平。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制定政策抓落实。牢牢抓住中省政策和重点帮扶县政策机遇,结合中药产业发展实际,将五个农业、乡村振兴政策、支农惠农政策与中药产业相结合,设立中药专项资金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在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以及品牌创建等关键环节给予政策及资金倾斜。(二)健全机构强保障。建立健全中药产业发展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种植-加工-销售中药产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共享。定期或不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重大事项,及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问题、矛盾,搭建市场需求与生产者信息对接,研判产业趋势、风险预警与防控,促进中药产业健康持续发展。(三)加强规范化药园基地建设。围绕山茱萸、天麻、猪苓等优势单品,建设标准化绿色药园基地,凸显道地药材地方特色,切实把特色产业优势做优、强势做强、形成规模,助力佛坪中药材全产业链建设。坚持“政府推进、产业化经营、相对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的原则,全力争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四)推进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山茱萸精深加工产业链,培育“链主”龙头企业示范引领,持续强化内引外联,促进地方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鼓励扶持经营主体和生产加工企业技术改造、设备升级、新产品研发,丰富中药材精深加工产品品类,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五)打响佛坪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持续推进佛坪山茱萸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和佛坪山茱萸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谋划推进佛坪猪苓、佛坪天麻等优势品种品牌创建。强化市场监管,打好佛坪山茱萸“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特色牌。积极组织参加丝博会、西交会、农高会等招商推介活动,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市场,完善物流运输和电商服务体系,扩大佛坪中药材流通空间。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