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佛坪县> 佛坪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佛坪县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佛坪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佛坪县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发布时间: 2025-03-19 17:41
单位名称 佛坪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佛坪县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宗旨和业务范围 全县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总预算及概算执行情况、单项工程结算、项目竣工决算的审计;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有关设计、施工、监理、供货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审计监督;对财政性资金投入或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建设实施、竣工使用等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承担县政府交办的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的其他工作任务;开展与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相关事项的专项审计及审计调查。
住所 佛坪县城工字街2号
法定代表人 王政
开办资金 3.75万元
经济来源 财政拨款
举办单位 佛坪县审计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3.75万元 3.75万元
网上名称 佛坪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佛坪县电子数据审计中心) 从业人数  8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无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1.2024年佛坪县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心积极履行工作职责,不断加强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竣工决算(结算)审计,2024年共对建设单位委托中介结构结算审核的135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备案及审核全过程监督,对其中72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复核,送审金额合计16765.57万元,审定金额合计15601.37万元,核减金额合计1169.63万元,核减率6.98%。2.按照审计署和省、市审计局统一安排部署,开展了2023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审计调查、2024年上半年高质量项目推进情况专项审计调查和2024年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审帮促”上、下半年跟踪审计,审计发现各类问题20个,向被审计单位提出审计建议14条,被采纳14条,截止目前已整改问题12个。3.配合局机关完成全年30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199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5486.99万元,其中:违规金额30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5178.99万元。向县纪委和相关部门移送问题线索9件,提出审计建议并被采纳82条,促进被审单位建章立制19项。提交审计要情8份、审计动态2份,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县级领导批示批转,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或者经济效益1.社会效益(一)强化政策法规学习,努力提升政策理论水平。县审计局组织干部不断深化学习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审计法实施条例》《政府投资条例》等内容,不断提升和强化审计人员的政策理论水平,引导审计人员勤思考、多实践、善总结,把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审计工作中,进一步提升了审计工作实效。(二)加强审计队伍建设,提高项目投资审计水平。近年来,县审计局采取审计与社会中介机构协同合作的方式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审计局审计人员业务水平的提升。采取“审计大讲堂”“干部夜校”“以干代训”、派出学习等多种渠道,加快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人员队伍建设,鼓励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审计人员积极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考促学、学用结合,不断提升审计人员业务能力。(三)突出重点重大项目,及时做好跟踪跟进。县审计局坚持把政府投资重大项目作为审计重点,及时跟踪跟进,掌握项目进展情况,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建立审计工作台账。通过跟踪审计,形成监督制约机制,督促项目单位规范运作。(四)统筹好审计资源,科学依法实施审计。县审计局立足审计工作,围绕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结合审计工作实际,持续推进投资审计“三个转变”,科学制定、管理审计项目计划,突出重点、科学有效实施政府投资审计项目,始终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文明审计,确保审计工作质量。(五)强化审计监督力度,提升审计质量。在审计过程中县审计局针对每个建设项目,事先安排开展审前调查研究,了解项目建设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和竣工财务决算编制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确定完成时限,提出质量要求,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质量、揭露建设程序、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变更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认真核实工程造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六)加强审计力量,整合审计资源。为适应新时代审计要求,打破股室界限,将财务、投资、计算机、行政等方面审计人员组成审计小组,为开展投资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七)狠抓审计问题整改,切实做好审计“后半篇文章”。对审计查出问题建立整改台账,并对审计整改情况实行清单管理、逐一销号,督促被审计单位制定问题整改措施,切实履行审计整改主体责任,确保审计整改工作取得实效。2.经济效益(1)2024年共对建设单位委托中介结构结算审核的135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备案及审核全过程监督,对其中72个政府投资项目进行了复核,送审金额合计16765.57万元,审定金额合计15601.37万元,核减金额合计1169.63万元,核减率6.98%。(2)配合局机关完成全年30个审计项目,发现问题199个,查出主要问题金额15486.99万元,其中:违规金额308万元,管理不规范金额15178.99万元。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存在的问题:(一)审计力量和资源不足。投资审计中心人员仅有8人,与局机关合署办公,多数人员要参与完成其他项目,政府投资审计专业性极强,涉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涉及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资金拨付、工程施工、项目验收、运营管理等多个环节,涉及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中介机构、使用单位等多个主体,一专多能复合型审计人才缺乏,审计机关难以兼顾。另一方面,基层审计机关在审计资源、设备、平台、资金支持等方面薄弱。(二)存在审计质量不高的风险。投资项目包涵的元素多、要素全、因素杂,审计人员受限于知识结构和技术手段,对项目建设中繁杂的建设内容、专业的工艺程序和要求了解不全、经验不足,对一些审计事项难以作出准确的评判和结论。有时影响投资审计质量。(三)全方位、全过程审计不够到位。在开展投资审计的过程中,仍然主要以工程造价审核为主,以“核减额多少论英雄”,单纯的工程造价审计内容占较大比例,相对而言,对投资建设项目建设程序、管理是否到位关注还不够多,未完全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审计。2、改进措施:(1)一是加大审计人才培养工作的力度,把审计实践作为选择和培养人才的第一跑道,审计人员必须在审计实践中锻炼、培养和成长。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要担当起培养优秀人才的“教练”的角色,对年轻人要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二是建立学习型审计机关,加强专业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教育培训,尤其是要加快AO系统操作培训,逐步实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并重,通过新技术来解决审计人员不足的问题。同时加强审计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鼓励审计人员参加会计师、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各种考试。通过培训和学习,大力提高审计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审计能力。(2)深刻认识审计质量的重要性,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下大力气加强审计业务理论知识学习和审计技能提升。强化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的学习和应用;强化法治思维,严格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开展审计工作,做到依法审计、依法定性、依法处理,切实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确保审计质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顺应大数据时代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积极应用数据化审计方式,向科技要质量、求效率。(3)一是拓展审计内容,加强重点环节审计。将县级及以上重点建设项目确定1-2纳入年度审计工作计划将审计内容拓展为投资项目的全过程,涵盖重大政策贯彻落实、可行性研究、招投标、建设质量管理、工期管理、资金投入及使用等内容,在审计过程中突出对项目资金、进度、规范化管理等关键事项的审计监督,实行项目管理的多环节、全过程、全方位监督。二是改变审计方式,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在审计方式上,前移审计监督关口,由传统的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审计工作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指出在项目建设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督促参建单位及时进行审计整改,推动立查立改、立行立改、边审边改,有效避免事后审计“虽然查出问题,但己既成事实,纠正起来难度较大”这一难题。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持续加强投资审计队伍建设,培养复合型投资审计人才。面对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涉及面广,要求专业技术性强的问题,我们将充分运用引进专业人才优势,加大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开展与第三方审计公司联动等方式,让更多审计人员了解工程建设程序、审计的内容与重点,掌握审计的技术、方法,以适应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需要。(二)创新审计方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为满足当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形势和高质量服务的需要,将审计关口前移,积极开展固定资产投资跟踪审计,力争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中,及时为领导宏观决策和工程建设规范管理提供全流程服务。同时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审计内网,继续加大人力和物力投入,努力建设信息化审计,让审计程序和审计结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三)实施分类审计,强化计划管理。结合审计机关力量,按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量力而行、确保质量”的原则,对纳入投资审计范围和计划的政府性投资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有序安排审计。合理编制年度投资审计项目计划,强化对投资审计项目管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内部审计、社会审计等各类审计资源对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的监督作用。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