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年度报告>略阳县> 略阳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市场)

略阳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市场)

发布时间: 2025-03-19 17:37
单位名称 略阳县就业创业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略阳县人才市场)
宗旨和业务范围 为全县各类劳动就业人员提供就业创业服务。政策宣传落实;劳动力转移就业;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人才档案托管及大学生就业服务。
住所 略阳县人力资源大厦
法定代表人 徐建平
开办资金 115万元
经济来源 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略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资产损益情况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44.47万元 95.36万元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16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2024年度,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工作,没有违反《条例》和实施细则的情况;无变更登记的事项。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2024年,我单位严格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按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现报告如下:一、2024年业务工作开展情况(一)优化培训内容,提升培训质量,确保培训就业双提升1.精准定位聚焦市场。坚持把市场需求和群众意愿紧密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养老护理员、电子商务师、电工、焊工等各类培训,积极组织培训合格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推动实现训后取证率。2.精准监管提质增效。强化培训过程核查,实行培训全程录像,每班不少于三次检查、抽查,将培训质量、合格率、就业率与培训补贴挂钩,实行梯级培训补贴,确保监管推动规范施训和高质高效。3.精准培训促进就业。始终把“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的目标作为检验培训的根本标准,在每一个培训班培训结束之前,现场举办用工单位与结业学员的“双选会”,使培训学员与用人单位实现无缝对接,不断提升优化人岗匹配率。(二)优化创业贷款政策,支持创业带动就业1.落实政策找人,持续扩大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宣传面,不断提高政策知晓度。制定最新申办流程,结合各类专项活动进村入户、进校入企开展面对面、点对点政策宣讲。利用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线上方式常态化宣传,共印制各类政策宣传资料3万余份。2.优服务、简流程、提效率持续扩大群众受益面,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减少非必要申贷资料,扩大反担保要素,压缩考察放贷周期,做到即申即考即贷。走出办公舒适区,对符合条件申贷人员和企业上门服务,现场受理,对不符合申贷条件对象一次性告知,确保群众满意。对创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商品销售项目风险管控、成本利润分析管理加强指导,确保创业成功率,实现就业稳定率。3.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贷的出、用的好、收的回。贷前对申贷项目分析调查,对申贷金额与投资比例集中研判确定审批金额。贷后进行跟踪,确保贷款资金进入实体发展壮大,实现带动就业效应,保证资金效用。对到期贷款温馨提示还款,对有逾期风险客户提前上门进行政策信用普及,确保每一笔资金到期均能收回,逾期资金能在合理区间内收回。(三)优化平台服务,拓宽就业渠道1.扎实开展好各类专项活动。每年11月全面策划“兴业在略阳·乐业在家乡”“春风行动”“苏陕劳务协作”等系列活动,确保春节前后转移就业人员能享受就业帮扶和就业服务,常态化开展人社工作进园区、进镇村工作,畅通企业人才需求通道。印制空岗信息及政策宣传册20万余份,提供空岗企业120家岗位6700余个,保障本地企业用工及外地转移就业工作。2.倾力打造“就业服务驿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推动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按照“市场贴近群众、服务跟着需求走”的建设思路,建成以“舒心、暖心、省心、顺心、放心”为服务宗旨的公益性就业服务驿站,集信息收集、信息发布、劳务对接、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劳动维权为一体,满足市场多样化用工需求和灵活就业人员个性化务工需求,为求职人员和用工主体架起沟通对接桥梁,实现求职与岗位精准匹配。3.积极创建培育各类基地。积极认定创建培育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园区)、社区工厂、劳务品牌等就业创业平台,通过各类平台释放极大创业空间,提供优质服务指导,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延伸产业发展链条,从而增加本地就业岗位供给,推动实现就近就地稳定就业。(四)精准帮扶,促进重点群体充分就业1.做好就业援助工作。组织工作人员深入社区调查,摸清就业困难人员底数,了解援助对象就业愿望并掌握实际情况,提供相符的就业信息、技能培训、就业岗位、创业担保贷款、就业活动宣传咨询,上门开展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实行“一对一”“面对面”精准就业服务。2.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兜底保障作用。做好公益性岗位的开发、使用、管理、监管等工作,加大对脱贫劳动力中“三无人员”“零就业家庭”“易地搬迁户”“三类人群”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岗位开发力度,符合使用条件人员应用尽用、应保尽保。3.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统筹推进十大专项行动,建立定期回访制度,跟踪掌握毕业生就业情况,每月跟踪一次,电话回访、现场走访,做好实现就业记录,实现信息及时更新调整。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至少提供1次职业指导、3次就业岗位推荐、1次职业培训推荐、1次见习推荐,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大力宣传“先就业再择业”理念,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略就业。二、取得的主要社会效益(一)按照“需要什么、培训什么”的宗旨,找准就业和培训的契合点,把“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增收一户”作为检验培训的根本标准,做到靶向发力、精准培训、岗位推送、有序转移,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44人,苏陕劳务协作培训78人,职业技能培训1067人,致富带头人培训285人。(二)简化办理流程,提升服务手段,走出办公舒适区,主动靠前服务,压缩考察放贷时间周期,做到即申即考即贷,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2笔3589万元,其中个人创业担保贷款34笔840万元,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8笔2749万元,带动就业503人,回收贷款1622万元,回收率100%。(三)大力宣传“先就业再择业”理念,对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311精准服务,吸引高校毕业生留略就业,全年吸纳高校毕业生508名在汉就业,实名制登记高校毕业生415名,实现就业322名,升学37名,就业率91.57%。开展政审、档案查询累计190次,出具各类证明材料78份;征集见习岗位420个,组织192名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四)开展“兴业在略阳·乐业在家乡”“春风行动”“苏陕劳务协作”等系列活动,确保外出转移就业人员均能第一时间享受就业帮扶和就业服务,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979人,苏陕劳务协作转移就业556人,转移到江苏省就业237人。(五)倾力打造“就业服务驿站”,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米”,为求职人员和用工主体架起沟通对接桥梁,实现求职与岗位精准匹配,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626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97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60人。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一)存在的问题:1.培训后技能等级取证率不高,对口就业率低,就业稳定性差。2.就业市场存在结构性矛盾,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用人单位要求高,待遇一般,不愿意接受职场新人。3.大学生就业取向有偏差,高不成低不就,缺乏合理定位,出现了“有位无人”和“有人无位”并存矛盾现象。(二)改进措施:1.扎实开展各类培训工作,不断提升就业质量。落实培训机构红黑榜制度,对参训机构从培训资质、实绩、口碑等方面审查确定,加大培训监管,紧盯培训后就业创业成效,确保有培训意愿人员应训尽训,培训后就业无缝衔接,培训后就业率和稳定率、工资收入等逐年提升。2.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活动,以重点保障本地企业用工为重心,采取就近就地就业+有组织外出转移就业+技能提升赋能就业+自主创业,实现就业创业质和量同步提升。持续加大各类基地创建认定工作,及时兑付各项补贴,引导市场主体不断挖掘潜在资源,扩大就业岗位,实现更多劳动力就近就地实现稳定就业。3.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持续紧盯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不断完善大学生各类台账,特别是对见习大学生、四类重点(残疾、低保、零就业、脱贫)大学生进行一对一精准帮扶,将政策帮扶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意愿相结合,制定帮扶措施,确保有就业创业意愿大学生均能实现就业创业。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高质量抓好就业数据管理工作。依托全国防返贫预警监测系统、省脱贫劳动力就业系统,做好脱贫劳动力就业登记和更新,定期适时比对,确保两个系统数据一致。常态化更新农村劳动力实名制台账,定期对台账数据进行分析。对有劳动能力未就业人员、长期登记失业人员、大学生未就业人员进行跟踪服务。(二)扎实做好创业担保贷款,支持鼓励更多人创业带动就业。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深度挖掘新业态、新经济行业,主动出击上门服务,对首创人员加大扶持力度,对整体信用评级高、农业产业发展丰富、经济能力强的省、市乡村振兴重点村优先创建信用村。(三)完善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制度。加强对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就业困难人员认定标准,完善就业援助制度。鼓励支持企业吸纳就业、自主创业,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四)加快就业创业“15分钟”服务圈建设。加快零工市场、就业驿站的全县合理布局,制定市场、驿站规范化运营标准,加强市场、驿站管理,充分发挥市场、驿站靠近群众、贴近群众优势,将服务做到精细、精准、精实,让群众享受高质量就业创业服务。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无。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无。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