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三原县园艺蚕桑工作站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立足三原,为三原的果树及园艺蚕桑技术及果农服务。 | |
住所 | 三原县东三路党校三楼 | |
法定代表人 | 何红兵 | |
开办资金 | 7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三原县蔬菜产业服务中心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0.99万元 | 10.63万元 | |
网上名称 | 三原县园艺蚕桑站.公益 | 从业人数 26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2024年,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2024年度,我单位在市园艺部门及县农业农村局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登记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按照登记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具体工作情况1. 全县果业生产基本概况截至目前,全县水果栽植面积达15.3万亩,产量达20.1万吨,涵盖苹果、鲜桃、樱桃、葡萄、石榴等多个品种。其中,苹果种植面积为10.9万亩,产量12.9万吨。近年来,受周边市场影响,樱桃在我县的栽植面积逐步扩大,现已达2.4万亩,产量2.4万吨,随着果业的不断发展,苹果冷库库容已达10.5万吨,拥有4.0智能选果线3条,果汁加工企业两家,果业公司10家,苹果专业合作社20余家。2. 业务工作开展情况2024年上半年,我站指导农户完成果树春管,完成苹果高接换优0.075万亩,果树拉枝6万亩、夏季修剪8万亩、果实套袋9亿只、果园种草2万亩、病虫害防治14万亩,并承担了《2023年省级农业生产救灾项目》和《2024年第一省级财政农业专项项目》的实施工作。目前,这两个项目已基本实施完成。3. 品牌建设以“打造市场、优化市场、站稳市场”为营销思路,结合县域土地含硒量高的优势,全力发展硒地水果,打响“硒地农仓”“统一六果”“马额苹果”等水果品牌,依托咸阳苹果各种推介会等系列营销推介活动,增强我县品牌影响力。中早熟苹果销售情况:中早熟苹果总产量:5.33万吨,现已销售完,嘎啦、秦脆、秦阳、鲁丽:70mm以上7.2元/公斤、75mm以上8元/公斤。主要销往上海、北京、西安、等各大城市。4. 高质高效示范园工作情况本年度成功打造了两个高质高效示范园。其中,三原县德润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2023年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且已顺利通过相关验收;三原高新家庭农场申请认定的2024年省级高质高效示范园,当前也已通过省市的验收环节。5. 果业保险工作为认真贯彻落实加快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助推脱贫攻坚、支持“三农”方面的保障作用,今年我站已完成樱桃、桃、苹果、葡萄的承保工作。5月份,我县因阴雨和高热高湿天气影响,经实地调查对受灾情况进行预估预测后,保险公司已向樱桃种植户赔付约100万元资金。6. 技术培训我们开展了多层次的业务培训,以提高科技干部的工作能力。在我县果业重点镇开展科技下乡活动,技术人员深入村庄农户,通过外出观摩学习和在田间地头进行作业指导等方式,组织技术培训36场次,培训果农达57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6000余份。7、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调查问卷工作积极召开三原县园艺蚕桑工作站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进会,将工作任务明确落实到个人,每人负责包抓一个村。同时,组织干部职工深入陵前镇开展调查活动。陵前镇共有19个村,共发放调查问卷190份。通过调查问卷,反馈出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4条。二、取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我县无论在苹果、葡萄、石榴、樱桃等生产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生产实践经验,农民专家举不胜数,尤其是通过示范带动,提高了果农科学作务水平。加之近年来政府重视,果业提质增效潜力进一步增强。目前我县苹果、鲜桃、葡萄、石榴、樱桃都注册了商标,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包装。果品在江浙、上海、重庆等大省市都有稳定的销售渠道,市场占有率逐步增强,品牌优势逐步显现,果农对优果优价信心进一步增强。果业合作社作为当前和以后生产的主体,近年来发展迅速,到目前为止已拥有果业专业合作社25个,各合作社入会人数在50-300人之间,90%以上会员文化程度均为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均为当地种植能手或在外营销人员,有五个合作社已有了自己的品牌和包装。由项目支持和合作社共建的苹果储藏库25座,库容达10.5万吨,以合作社、村组为单位的在国内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20多个,营业总额2亿多元,果农仅果品销售一项收入就提高了20%。果品中介代办人全县目前有100多人,以马额居多,每人全年从中获得的收入平均为1万多元。固定客商主要涉及到湖北省、四川省、贵州省、山东省、河南省等。三、存在问题1、苹果产业化程度偏低,降低果农收益。从事苹果生产的劳动力年龄偏大且妇女较多,新的技术难以迅速普及推广,标准化生产全面覆盖难度较大。2、服务机制不健全,新技术推广普及慢。各果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因管理不规范和缺乏资金扶持等原因,示范作用有限,其服务职能难以充分发挥,基本停留在果园初期的生产管理、产品销售模式上,在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营销网点等产业链上还需进一步补强。3、果业生产投入不足,标准化生产进程缓慢。由于缺乏省市项目资金扶持和地方政府资金的投入,大部分果园基础设施较差,新的技术和品种引入存在一定难度,现有示范园起不到一定示范作用,果农还是习惯传统耕作,导致全县标准化生产进程较慢。四、改进措施1、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作务技术,多与生产技术领先地区开展交流与合作,提升技术人员和果农业务技能,提高我县果业整体生产管理水平。2、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低质低效果园改造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补强产业链条,增强果农种植信心,从而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实现质量效益双增收。3、加大果业投入。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部分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升级转型和管理培训、新技术推广。五、2025年工作打算加强科技培训,普及标准化生产作务技术,提升技术人员和果农业务技能,提高我县果业整体生产管理水平。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品种结构,实施低质低效果园改造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补强产业链条,增强果农种植信心,从而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3、加大果业投入。建议县财政每年安排部分产业发展资金,主要用于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升级转型和管理培训、新技术推广。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