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名称 | 延安市宝塔区慧泽小学 | |
宗旨和业务范围 | 实施小学义务教育,促进基础教育发展。小学学历教育(相关社会服务)。教育教学为学校主要活动方式。 | |
住所 | 延安市宝塔区马家湾慧泽路 | |
法定代表人 | 张遥 | |
开办资金 | 635万元 | |
经济来源 | 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延安市宝塔区教育体育局 | |
资产损益情况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34.5万元 | 652.93万元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92 |
对《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的执行情况 | 本年度,能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按照规定办理变更登记事项,依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展业务活动情况 | 本年度,我单位在延安市宝塔区教体局领导下,主要开展了以下业务活动:业务开展情况(一)教育教学工作2024年,学校领导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让课程思政教研及骨干团队“下沉”思政课堂,打造思政“金课”,共享优质师资和培训资源,常态化开展跨年级、跨学科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开展思政“大主题”专题研讨,开展思政课与课程思政“大练兵”展示活动,及时交流、分享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我们以延安精神的火种燃思政教育的明灯,由思政“小口”进,从树人“大口”出,始终着力答好新时代环环相扣的“教育三问”。这一年,我们紧紧围绕落实“双减”与“五项管理”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常规管理,抓好教学流程的各个环节,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立足“三个课堂”协同育人新模式:第一课堂思维灵动新样态;第二课堂多元立体新格局;第三课堂大千世界新元素。学校聚力有效的日常教研,关注集体备课,以“分组联动和谐有效”课堂模式为载体;课堂观察以“分组—自探—展示—竞争—成功”五大要素为抓手;课堂流程以“课前展示—创设情景—自主探究—展示汇报—实践创新—总结提升”六大板块为范式,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重视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以课程改革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托,初步探索一套涵盖教师、课堂、机制、文化、家庭、社会等一体的“三类五维”品格课程体系。在原有课程基础上整合优化资源,全面优化实施“4+1+N”星级菜单式课后服务,涵盖5大“菜系”47个“经典小菜”。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发展兴趣爱好,发展自身特长,学习新的技能,促进全面发展。我们积极构建德育管理体系,实行校长负总责的多层次德育管理模式,即校长─德育处─班主任─班委会一条线;党支部─少队部─大队部─中队一条线;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值周班级一条线。这样,从学校领导到教师,都明确了自己的德育工作职责。全年,组织班主任论坛10次、班主任经验分享交流10次、班主任心理健康培训20次,家庭教育大讲堂20次,选派班主任参加各级各类线上线下培训学习100余人次,激发了班主任的责任心和敬业心。我们坚持用延安精神教书育人。充分挖掘延安红色教育资源,邀请老红军、老干部、老教师专家和学者进校园,举办至少8场专题讲座,常态化开展“弘扬延安精神,培育时代新人”主题活动,真正让延安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形成“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以红色基因淬炼灵魂”的办学特色。培养壮大100余名小小讲解员队伍,依托延安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广泛开展以“走延安路,铸延安魂,做延安人”为主题的实践宣教活动,每年组织超过1000名学生参与,寻访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体验红色艰辛,培养红色品质。我们高度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加强“品格班级”“品格少年”的创建评比活动。充分利用班队会、开学典礼、升旗仪式、黑板报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校园精神文明,每月开展特定的主题活动。学校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赵延红老师为首,学校成立家庭教育讲师团,建立了家校共育平台,每周一次家长心理健康培训课,组织超过2000人次参与;每两周一次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培训课,组织超过3000人参与。提升了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也推进了我校实施四年的“家庭教育讲师认证”和“辅童成长计划”两大工程。赢得了家长和社会广泛赞誉,为打造家校共育支持系统提供了有力保障。(二)教师队伍建设我们全面推进了以“师德为先、骨干引领、全员提升”为主题的教师队伍建设战略。扎实落实三项机制,激发教师发展活力(教师专业发展量化考核机制、奖励机制、晋升机制)。学校分别制订了骨干教师管理办法、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教师发展评价体系,通过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发展体系中有自身定位、有发展目标、有晋级进程。我们坚持“名师强校、科研兴校”的战略,通过实行“三大工程”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一是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实行师徒结对,学校要求师傅做到“三带”“三给”,徒弟要做到“三学”。师徒结对后,教师最终要实现“四课”的目标。二是开展骨干教师提升工程。学校各教研组积极开展四轮听评课活动,定期组织“三课一赛”活动,有力保障教育教学的有序进行和质量提升,学校还采取“培训—练习—运用—竞赛—考核—评价”六大环节模式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助力骨干教师快速提升。三是开展名师团队建设工程。我们在“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中选拔10名优秀教师,成立“慧小名师团”,在班主任队伍中选拔8名教师成立“班主任骨干团”分别建立工作室,投入经费支持,实行滚动考核机制,构建“一体两翼四驱动”培养考核机制,形成梯队建设,实现雁阵效益。(三)总务后勤工作2024年,我们坚持全面提升搞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一是打造健康校园,确保教育惠民政策落实到位。我校全面贯彻教育部印发《中小学校校园食品安全和膳食经费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建立健全我校食品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食堂制度管理汇编。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落实领导陪餐制度,加强日常的管理、检查,明确“十统一六到位”的管理模式,推动并提升了校园食品安全精细化和制度化。同时,定期组织演练,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处理”的原则,全面提高防范和处理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二是打造平安校园,保障教育教学有序进行。我校坚持以“三化建设”为平台,做到与养成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排查整改“三结合”。及时更新灭火器,在消防栓内放置矿泉水和毛巾等物品。认真开展安全预防演练5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三是打造节约型校园,倡导节约意识深入人心。我们通过开展“三爱三节”手抄报、黑板报、主题队会和红领巾广播等评比活动,使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及时做好维修工作,做到能修则修,能代则代,降低维修成本,努力开源节流。加强学校公共设施的消毒工作,积极与疾控中心联系,强强联合,确保师生身体健康。我校继承弘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严格落实“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定期召开教代会,确保民主管理。坚持勤俭办学,加强财务资金监管,年度预算削减10%,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近年来,学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不必要的开支,累计节约经费达100余万元,将更多资金投入到教学设施改善和师资培训中,确保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取得的社会效益1、学生素养提升:通过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提升学生道德素养,依托延安红色资源开展实践宣教活动,培养学生红色品质,在全区体育赛事中取得佳绩,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2、家长满意度提高:“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学习压力减轻,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且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家访等活动,增进了家校交流,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满意度颇高。3、教育资源共享:其“品格教育”和“三类五维”课程体系,以及开发的校本课程,不仅服务本校学生,也可能为其他学校提供借鉴,推动区域教育资源的丰富和共享。4、红色文化传承:学校的小红星讲解团,向社会讲述延安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更多人了解延安精神,发挥了学校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的作用。社区环境优化:学校组织师生参与环境卫生整治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带动家庭和社区,提升了社区的文明程度,营造了良好的社区氛围。三、存在问题1、学校办学用地太小。占地面积只有8330平方米,而师生近两千人,学生活动场地严重受限,给安全工作带来诸多隐患,制约学校长远发展;2、硬件设施设备严重老化、陈旧。地下管网、管道使用长达20年之久,破损程度严重,天天都出现管道抢修场景,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有序开展;3、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平均年龄45岁,80%以上教师年龄段集中在42-46之间,亟待补充年轻教师。还有信息、科学、道法等薄弱学科教师短缺严重。4、近年来学校教师流动性极大,导致教育教学环境不稳定因素,更换教师频繁,家校矛盾增长,给管理上带来诸多问题。四、整改措施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拓展办学空间:积极与上级教育部门、当地政府沟通,争取土地指标,规划扩建校园,优先增加学生活动场地,消除安全隐患,为长远发展奠基。短期内,合理规划现有场地,分时、分区安排学生活动,确保安全、有序。2、更新硬件设施:制定详细设施更新计划,分批次申请专项资金,优先更换破损严重的地下管网,确保水、电、暖供应稳定。设立设施维护小组,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保障教学不受影响。3、优化师资结构:加大教师招聘力度,与师范院校建立合作,精准引进信息、科学、道法等短缺学科年轻教师,逐步优化年龄结构。内部开展老带新、师徒结对活动,提升教师整体业务能力,鼓励资深教师转型薄弱学科教学。4、稳定教师队伍:深入调研教师流动原因,针对性改善工作环境与待遇,设立教师发展专项资金,提供更多培训、晋升机会。加强家校沟通,定期举办见面会,让家长了解教师变动情况,理解并支持学校工作,共同营造稳定教育生态。下一步,持续跟进各项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评估效果,依据实际调整策略,确保学校稳健发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1、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先进集体2、宝塔区第七届田径运动会道德风尚奖运动会3、宝塔区教体系统职工干部羽毛球混合团体赛优秀组织奖4、宝塔区曳步舞比赛道德风尚奖2024.105、宝塔区校园足球联赛优秀组织奖2024.106、宝塔区羽毛球团体优秀组织奖2024.107、区级乒乓球男子团体三等2024.118、区级乒乓球女子团体三等2024.11 | |
接收捐赠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